上次一篇文章的结尾如下:
在飞机上看北极大片荒原,数千里寸草不生,积雪、山丘、流沙、裸岩,依然是万亿年来的模样,袒然众多星球之一。在飞机上往下看,是上帝的视角,想着地面上很多人群还在相互拼杀打斗,又觉得人类真是蝼蚁不如。如果人人能在此时此处静想三秒,所有戾气怨忿,一如机翼旁的浮云。
有一个读者认为:这一段境界很高。
马上有人反驳:加沙、巴勒斯坦、库尔德人会说何不食肉糜,云淡风清只因不在其中,人类有些仇恨确实无解。
在我看来,其实他们都对,对强国来说,就是境界高远,悲天悯人,对弱国来说,就是无病呻吟,不食人间烟火。
在同一个世界,人类过着不同的生活。比如说,眼下,我的烦恼是30万以内电车怎么选?而叙利亚难民的烦恼是,明天和死亡,谁先来到?我和一个叙利亚中年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其实就是投胎水平。
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喜欢抱怨,我也一样,但抱怨归抱怨,要了解本国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出国,从陌生的环境,回望自己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认识。
前段时间,我用了40天,环游了半个地球。从中国出发,飞到美国洛杉矶,然后进入墨西哥,接着去了萨尔瓦多、哥伦比亚,辗转多米尼加、古巴,然后又回到美国,迈阿密中转,飞到日本,待了几天,最后飞回中国。
这一路上,有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也有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多米尼加,也有普通国家——哥伦比亚,也有正处于困境中的国家——古巴。
回到中国,坐在某4S店的那一刻,我才强烈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与众不同。
在我去过的这些国家中,电动车普及率最高的,居然是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然后是美国,我在佛罗里达,看到一辆特斯拉的Cybertruck,其余要么是Model 3要么是Model Y,非特斯拉电车,少之又少。至于日本,电动车占比几乎是零。东京街头的大巴,几乎都是燃油车。
在这些国家,汽车全面电动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产能、价格、电网、充电桩,都是难以翻越的大山。
最近,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去4S店看一下,一方面是为了买车,另一方面,也是看看汽车市场的变化。用手机看视频,与亲临现场看实车,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我每次去4S点,都有新发现。我建议大家,不管买不买新车,有空都可以去4S店看看,那里是观察世界变化的一个窗口。
我的预算是30万以内,纯电。增程混动不考虑,因为电车只打算开短途,长途开油车。月销量3万以内的新势力,我也不敢买,谁知道会不会是下一个极越汽车呢?
作为一个消费,其实我关心的不是新能源战略,也不是环境保护,咱没那么高的觉悟,我在意的无非就是,外观、性能、服务、价格。
外观
中国的手机店,从小米到华为,几乎都是走苹果路线,也就是所谓极简风格。如今,连4S店都跟风了。不过,我们的4S店面积更大,更大气。从4S店的装修上看,本土车厂已经超越原来的国际一线豪华品牌。
如今中国的电车,只能用花哨和酷炫来形容,音响、沙发、彩电、冰箱、按摩椅,全套配齐,20万的价格,50万的配置。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走自己的路,让国外豪车无路可走。
但有些配置,的确过度,比如说抬头显示,尺寸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多,甚至已经到了扰乱视线的程度,如同鸡肋,还不如关了清净。
屏幕越来越多,实体键越来越少,非常讨厌。
另外一个痛点就是隐形触摸式门把手,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原来那种传统式把手最好用,偏偏不要。
除此之外,我最讨厌的就是全景天窗,差不多全系标配,但几乎用不上,反而增加车内温度,提高了购车成本,还减弱了车体强度。真是最操蛋的配置!!
为了创新而创新,是电车最大的毛病!
但无论如何,存在就是合理,我不能代表市场,我不喜欢的东西,广大消费者却喜闻乐见。
这种所谓的高级感,越是在发展中国家,越有市场。去一趟中亚,你就可以明白,为啥中国汽车在俄语区势如破竹。
性能
如今20~30万的电车,百公里加速慢则5秒,快则3秒以内,推背感极强,已经碾压百万油车超跑。
我问业务员:电车迭代速度快,保值率是不是也很低?
业务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如今的油车保值率也很低,还面临没人接手的窘境。
这话术应该是演练过的,不正面否定,同时拉上油车当垫背。
前几年,我第一次试驾电车的时候,猛踩油门的瞬间,挡风玻璃上一张纸,砸到后排销售员的脸上,她花容失色,尖叫一声,让我印象深刻。
如今的业务员,早已经习惯3、4秒的加速,就算我踩地板油,他们依然淡定地刷手机,表情毫无波澜。
经过几年磨合,电车已经被中国市场接纳,这种变化,我们习以为常,但放眼世界,中国市场转变速度之快,让全世界意外!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对新事物的接受力,却是最快的。仔细琢磨,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服务
2006年12月,第三代万达广场首店,在宁波鄞州开业,我也去凑热闹,当时的场面真是混乱,超市免费试吃的样品,被哄抢一空,连厕所里的卫生纸,都被人拿走。
转眼20年过去,现在宁波的4S店,免费的现磨咖啡和点心,无限量供应。但今时不比往日,点心几乎没人碰,可能现在人都怕甜食。如果有人走投无路,只要厚着脸皮去4S蹭吃蹭喝,也绝不会饿死。
那天下午,试驾完成后,我去泡了一杯咖啡。
没多久,业务员神情忐忑地走过来,问我:您是不是公司派来的检查员?
我大吃一惊,反问他: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他支支吾吾地说:刚才试驾有点匆忙,解说不够周到,要不,我们重新开一次吧?
我回想刚才的试驾过程,他的介绍的确不多,但我觉得挺好,没必要照本宣科。我不需要重新试驾,让他不要多想。
但他依然不放心,又问:你真的不是公司派来的?
我说:当然不是。
现在中国4S店的业务员,态度毕恭毕敬,看起来压力很大的样子,似乎有点日本化,就差90度鞠躬和下跪式服务了。
价格
如今20万左右的中国电车,几乎已经把所有配置堆满,如果价格提高到30万,就能达到过去顶级豪车的水平。
2024年初的时候,比亚迪海鸥在中国售价大约11000欧元(等同于8.8万人民币),而同级别的意大利Fiat 500e价格为36960欧元(约合29万人民币)。如今,比亚迪海鸥已经低于7万,Fiat 500e价格依然坚挺。
我还看到宝马i3的促销活动,居然只卖16万,与此同时,我查了英国电车的价格。宝马奥迪全系电车就没有40万人民币以下的,国内i3英国i4,平行配置下来60多万人民币。几乎是我们的4倍!这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价格优势!
我上次看了福特CEO的采访,据他统计,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部产能,约为6000万辆,短时间内还能扩增到1亿辆的年产规模,可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关税,其他国家的汽车厂可以全部倒闭,几千万人面临失业。
站在欧美的立场,其实也能理解他们的恐惧,他们的汽车工业,存量太大、效率太低、转型太难,一旦中国汽车涌入,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电动车对我们来说,是汽车工业的崛起,对他们来说,是攸关生死的博弈。
写在最后
这几天,我看油管的汽车频道,有两款车,让我非常吃惊。
在韩国市场上,一款「高科技」混动车型的表现特别亮眼,那就是雷诺Grand Koleos(大科雷傲),这款车在韩国的销量直接“杀疯了”,10月份卖出了5300台。
这数字乍一看,似乎不算多,但韩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27,韩国月销5300台,相当于中国市场月销量14万台。这是非常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很多新势力车企,月销量也就2、3万。
其实,雷诺大科雷傲就是吉利星越L的换标换壳车,除了外观,它在别的地方都和星越L一模一样,包括「三大件」和内饰设计。
众所周知,韩国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市场,万万没想到,一款中国混动车型,居然在韩国有这么强的竞争力。
我依然记得,当初上汽收购韩国双龙,还被韩国人讽刺,是来抄作业。如今,一款中国车,居然在韩国成了高科技车型。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日本汽车博主,做了一期马自达EZ-6的节目。据他说,这是马自达最「科幻」的一款新车,创新水平超越丰田、本田。
我看到有观众评论道,其实这是一款换了马甲的中国车。
我一查,果然如此,马自达EZ-6基于长安EPA混动平台打造,和长安深蓝SL03是同平台的产品,新车在底盘、动力系统、内饰设计诸如仪表盘、中控屏等都与深蓝SL03雷同。
说实话,长安深蓝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没想到,被马自达换壳之后,居然在日本成了「科幻」车型。
2005年,Thomas L. Friedman写了一本畅销世界的经济学著作,叫做《世界是平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在未来信息化时代,全球化加速,世界就会被抹平,各种生产要素就像水一样,在一个平坦的世界自由流淌。
巧合的是,我出国旅行也是以这本《世界是平的》为界,在2005年之前,我很少出国门,在2005年之后,我去了四十多个国家,几乎走遍了所谓发达国家,也去了很多发展中国家。
现在回头看,所谓「世界是平的」,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这个世界不但没变得平坦,而是变得越来越不平坦,财富和资源越来越向少数国家集中。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
汽车产业就是这个世界的缩影,可以预见,产业的博弈,将非常激烈。正如马斯克所说,世界的汽车工业,正趋向于1+9的模式,也就是1家特斯拉,和9家中国车企。
小国弱国将进一步被边缘化,如同这几天的叙利亚,一阵新闻热度过后,就会被世人遗忘,没人在乎叙利亚人的死活。
高端产业将集中在少数大国手里。目前的电动车产业,西方最能打的就是特斯拉,千万不要小瞧它,虽然很多人贬低特斯拉,多年外形都没有迭代,但在2024年11月,特斯拉中国销量7.3万,依然是整机厂排名前9。至于细分车型,Model Y与Model 3依然排名靠前。另外,特斯拉背后还有算力的优势与美国的支持。
全球人口80亿,发达国家10亿,中国14亿,剩下56亿,掐头去尾,能出入平安,衣食无忧的人口,其实不太多,生活有盼头的人,那就更少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刚好生活在两强中的一个,是幸运的。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希望有博弈无战争,我们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