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大:只要血压没超过这个值,不要频繁吃药,别自己吓自己

若云谈健康 2024-11-13 18:12:4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大爷今年65岁,退休后一直注重健康,每天坚持测量血压。

一天他发现血压略高于平时,便立即增加了降压药的剂量。几天后,他感到头晕乏力,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李大爷的血压并未达到需要调整药物的程度,过度用药反而导致了低血压。

医生提醒他,血压略有波动是正常的,只要未超过这个数,无需频繁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吓自己。

一、上海医大研究表明,只要血压不超这个数,就不算太危险

很多人一听到“高血压”三个字,立刻神色凝重,仿佛宣判了什么重病。

其实,血压偶尔超一点,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危险。

上海医大的研究指出,成年人的理想血压范围一般是低于140/90 mmHg。也就是说,只要不超这个数,血压就是安全的。

首先血压是一种动态的东西,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早上起来血压低,运动时血压高,情绪激动也会短暂升高,很多人看到自己血压数字稍微高了,就心慌急忙吃药。

其实,血压的波动是自然现象。一天中,血压可能会有20%左右的变化,只要平时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说明血管承受能力是正常的,不会对心脏、肾脏造成过度负担。

高血压最怕什么?持续性高压。

想象水管里的水流,流速平稳,水管可以承受,但如果水压一直过高,水管就容易破裂。

同理,血压高一会儿没关系,可怕的是持续高。

如果你的血压总是维持在140/90 mmHg以上,那就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心血管系统承受了过多压力。

高血压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让心脏更加疲劳,也容易引发心肌缺血等问题。

因此如果你在没有明显病症的情况下偶尔测出高点,不要急着吃药。

服用降压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吃药的剂量、频率需要医生来调整。

随意吃药不仅可能让血压降得过低,反而容易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长期下去反而对身体不好。

再者,高血压本质上是一个生活习惯病,很多人血压高,是因为长期的不良习惯,比如高盐高油的饮食、缺乏锻炼、吸烟、饮酒过多等。

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平时血压稍高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人体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血压的需求不一样,年轻人血管弹性好,血压相对较低;老年人血管硬化,血压会相对高一些。

因此,不必强求老年人和年轻人保持同样的血压标准。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调整血压目标,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年人适合140/90的血压标准,而不是更低的标准。

所以,如果你的血压没有超过140/90 mmHg,就没必要过分担心。适当的生活习惯调整,保持好心情,血压波动在合理范围内都是正常的。

二、血压长期在140/90 mmHg左右,要吃药吗?

140/90 mmHg是一个分界线,之所以设这个标准,是因为高于这个数,血管和器官长期会承受更高的压力,心脑血管的负担会增加。

这个值之下,风险相对较低,身体各项机能也能正常运作。这就是说,血压长期在140/90 mmHg左右的人属于“高正常血压”或“轻度高血压”的范畴。

这类人群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血压偶尔上去但还比较稳定;另一种则是时常处在这个水平甚至更高。如何处理,得看具体的情况。

年龄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年轻人的血压通常较低,但上了年纪,血管弹性变差,血压自然会高一些。

很多老年人即便是140/90 mmHg,医生也不会一上来就建议吃药,而是先调整生活方式,看是否能自然地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控制轻度高血压有着很好的效果。减少盐摄入、适量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些简单的做法可以降低血压,帮助避免服药。

医生在权衡是否用药时,还会综合考虑个人的心脏、肾脏、血管等情况,判断身体对这个血压的适应程度。

如果血压已经高到140/90 mmHg或更高,伴随其他慢性病或风险因素,比如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医生一般会倾向于建议服药。

高血压和这些疾病在一起,会加重心脑血管的损伤,提高中风、心脏病等风险,降压药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不是简单地降个数字,而是保护血管、心脏、肾脏,让身体更稳定、安全。

很多人不想吃药,担心副作用,但高血压的长期危害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

药物的剂量、种类、频率都可以根据反应调整,长期管理下来,大部分人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药物,且身体不适反应少。

如果血压偶尔在140/90 mmHg左右,但并没有其他明显病症或风险因素,可以先不吃药。

这个情况下的“高血压”并不等于疾病,而是给身体发出的预警。

要注意,血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吃药不是为了短期降,而是为了长期稳。很多人总想着快速降血压,但忽高忽低的血压更不利于健康。

降压药的作用是让血压缓缓降到合理范围,减少血管的磨损。所以一旦开始吃药,就别随意停,尤其不能因为某天血压正常了就停止服药。

高血压的治疗重在控制,而不是根治。医生会根据血压波动情况来调整药量,不会让血压一下子降得过低。长期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才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有些人即便是140/90 mmHg以上,依旧没什么不适感。这种无感是高血压的隐蔽性,但不代表血压高对身体无害。

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壁,让血管变得硬化,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中风、心肌梗死等情况。

血压数字越高,风险越大,所以别因为感觉正常而忽视,保持定期体检,听取医生建议是关键。

三、要想保持血压稳定,生活中就不要做这3件事了

血压高低,除了和年龄、身体素质相关,更多的影响因素来自生活方式。要想让血压保持平稳,生活中有几件事就得注意避免。

1、吃盐太多

盐是血压的大敌,摄入过量会直接让血压升高,食盐中的钠离子会引起血容量增加,心脏和血管的压力也就随之加大,时间久了,血压就很难降下来。

很多人觉得自己盐吃得不多,但其实日常生活中隐形盐无处不在。

加工食品、腌制品、各种酱料里都藏着大量的盐,长期吃高盐食物,血管壁会越来越硬,弹性下降,血压也更容易出现波动。

如果想要控制血压,就要学会少放盐,少吃加工食品,多选择天然食材。一个小技巧就是,炒菜时后放盐,这样用量会更少。

2、熬夜或睡眠不足

睡眠和血压的关系比我们想象中更密切,睡觉时,身体在修复各项机能,血压也会自然下降,给心脏和血管一个放松的时间。

如果长期熬夜、睡眠不足,血压就得不到很好的调节,慢慢会出现异常升高的情况。

尤其是凌晨时段,是血压的恢复期,如果经常熬到凌晨,血压无法恢复平稳,长期下来,体内激素水平也会紊乱,血压波动就更大。

保持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稳定血压。睡眠不好的人可以通过运动或饮食来调整,而不是靠熬夜来“挤”时间。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对血压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情绪波动过大

情绪和血压有直接关系,尤其是经常暴躁、紧张、焦虑的人,血压特别容易升高,每次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随之升高。

如果总是这样,血管压力增大,血管壁容易受损,血压也会因此变得不稳定,学会情绪管理,是保持血压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

面对压力或突发事件,保持冷静,不要一激动就爆发。通过深呼吸、冥想、散步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能有效缓解情绪带来的血压波动。

情绪平稳了,血压自然就会平稳。要记住,长期的情绪波动不仅对血压有害,对心脏和免疫系统也有负面影响。学会调节情绪,是给身体减压。

结语

健康管理最宝贵的就是未病先防,与其追逐各种治疗方法,不如在生活方式上主动调节。

让血压稳住、让心态平和,身体才能给予回报。

不要小看每一份健康的积累,它们会悄无声息地融入生活,让你更长久地享受健康和平安。记住,平稳的血压不仅是数字的安稳,更是生活的安稳。

参考资料:[1]洪汉霞,姜卫生 中国老年杂志学.2024–11–08

赵洪.中医健康养生.2024–11–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