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一代国师”跌落神坛,晚节不保,文艺人设竟然都是伪装

南笙舞娱 2024-10-24 17:56:34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之中

前言

张艺谋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辉煌,顶着无数光环,从早期的“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到后来的“商业片大导”,再到“国家级导演”,他的每一次转身都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的期待。

然而晚年的张艺谋却逐渐陷入了“晚节不保”、“文艺大师人设崩塌”的质疑声中。

那么,这位曾经的“国师”究竟经历了什么?他的真实面貌又是什么呢?

图为张艺谋

构建“西方想象”下的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正经历着“第五代导演”的洗礼,而张艺谋正是其中的佼佼者。1987年,他执导的《红高粱》横空出世,以浓烈的色彩、原始的生命力和充满感官刺激的画面,不仅赢得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更让张艺谋成为了“中国印象”的代表。

然而这种“印象”究竟是中国的真实面貌,还是西方人心中的东方幻想呢?

红高粱

随后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更是将这种“东方奇观”推向了极致,这些影片中充斥着“畸恋”、“封建”、“压抑”等西方“刻板印象”的元素,让张艺谋在国际上赢得了名声和利益,但也让他逐渐失去了原本的艺术方向。

他仿佛站在了风口上,享受着赞美和关注,但慢慢也迷失在了这种“西方想象”的迷雾中。

电影《菊豆》

如果说《红高粱》等作品是张艺谋对西方想象的迎合,那么《活着》则是他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用平实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命运起伏,它没有奇情,没有刻意煽情,只有平凡生活中的苦难与坚韧。

然而,这样一部充满“灵魂”的作品,却在国内遭遇了禁映的命运,《活着》的遭遇让张艺谋深刻意识到,在追求艺术和面对现实难题之间,自己必须做出选择。

电影剧照

他面临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和大众的市场需求之间的拉锯战,在经历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票房失利后,张艺谋似乎找到了答案:既然无法改变规则,那就顺应规则。

于是,他开始涉足更多商业化的电影类型,如《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和《幸福时光》等,这些影片都融入了主旋律元素,既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又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张艺谋

然而这种“成功”并没有让张艺谋感到真正的快乐。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失去了艺术家的那股热情,变成了一个只追求利益的商人。

于是,他再次寻求突破,推出了《英雄》这部斥巨资打造的武侠大片,然而这部影片虽然票房大获成功,却因为“美化秦始皇”、“歪曲历史”等问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张艺谋再次陷入了艺术与现实的矛盾中。

电影《活着》

荣耀背后的“心酸”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无疑将张艺谋的职业生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凭借着“印象系列”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积累的成功经验,成功策划并执导了这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然而这场盛大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难以言喻的巨大压力和无尽的心酸。

电影剧照

张艺谋不仅要面对来自国家领导层面的高度重视与具体指示,还要兼顾各领域专家的专业意见以及亿万观众的殷切期待。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期待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时常让他感到焦虑不安,甚至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张艺谋不得不暂时放下对个人艺术创作的极致追求,转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服务者”的角色中,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尽善尽美,以满足各方的期待。

他深知,这一刻的自己,不仅仅是一位导演,更是承载着国家荣耀与文化传播重任的使者。

奥运会结束后,尽管张艺谋在电影圈内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活跃度,但他的创作热情却明显不如从前那般炽烈。

他开始尝试拍摄商业片以迎合市场,也不忘初心地继续探索文艺片的深度与广度,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反响平平,难以再现昔日奥运会开幕式那样的辉煌与赞誉。

《张艺谋访谈录》出版:这个时代让我拿《英雄》起了个头

例如,《金陵十三钗》虽然制作精良,却因题材敏感与叙事手法等问题,在观众中引发了口碑的两极分化;

《归来》作为张艺谋试图回归文艺片的一次努力,虽然情感真挚,却显得力不从心,未能激起广泛的共鸣;

张艺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长城》更是遭遇了口碑滑铁卢,被不少网友调侃为“史诗级烂片”,让张艺谋这位曾经的“国师”级导演一度陷入了“烂片导演”的舆论漩涡。

这些经历,无疑给张艺谋的职业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也促使他更加深刻地反思与调整。面对外界的质疑与自我内心的挣扎,张艺谋选择继续前行,用更多的作品去证明自己的实力与才华,同时也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新方向。

张艺谋出席活动

困兽犹斗还是“老骥伏枥”

回顾张艺谋的职业生涯,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长卷,清晰勾勒出从“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到“商业片大导”,再到“国家级导演”的华丽蜕变。

每一步跨越,都紧密交织着巨大的社会争议与时代的深刻变迁,仿佛他的每一次转身,都在与时代的洪流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有人批判,认为他在权力的光环与资本的诱惑下,逐渐失去了作为艺术家的独立立场与批判精神,成为了一种体制化的符号;

张艺谋

也有人赞誉,指出张艺谋始终怀揣着对电影的无限热爱与梦想,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不断调整自我,勇于尝试与创新,寻求艺术表达的新高度;

更有观点中立者,视他为时代的“弄潮儿”,被历史的巨浪推搡着前行,既非完全主动亦非完全被动,而是以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姿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崛起与变革。

步入七十多岁的张艺谋,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放慢脚步,反而在电影圈内更加活跃,不断挑战自我,探索电影的新边界。

张艺谋

2021年,他执导的谍战片《悬崖之上》以独特的叙事手法、紧张的情节设置以及深刻的主题探讨,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仿佛让人们看到了那个曾经充满创作激情的张艺谋再次归来。

然而,时代的变迁也让观众的审美与期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视觉上的震撼或简单的娱乐消费,而是更加关注电影所承载的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这对张艺谋乃至所有电影创作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倪妮

面对这样的新时代与更加挑剔的观众,张艺谋能否再次突破自我,拍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确实是一个未知数。

但无论结果如何,张艺谋都已用其丰富的作品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电影传奇,他的成功与争议,如同两面镜子,既映照出个人才华的璀璨,也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轨迹。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张艺谋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这片星空之下,成为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灯塔,见证并推动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金陵十三钗

结语

张艺谋的电影之路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缩影,他经历了从“艺术片”到“商业片”的转变也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洗礼。

他的每一次转身都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的期待,而现在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张艺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期待他能够继续前行拍出更多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57
评论列表
  • 2024-10-25 09:28

    他夲來就是演员兼导演,能伪装各种角色,而且假得比真的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