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清初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入关初期并没有立刻实行剃发易服,而是在一个叫孙之獬的汉奸提出建议之后,多尔衮立刻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因此喜欢清朝的人说,剃发易服是孙之獬搞出来的,不是多尔衮的锅,没有孙之獬就不会有剃发易服
事实真的如此吗?
孙之獬
首先要明确的是,孙之獬是一个趋炎附势,数典忘祖的人,清军入关后他为了巴结清廷,全然不顾汉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将自己的头发剃掉结成小辫,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满族大臣说他不是满人,不接纳他
而汉族大臣恨他背祖弃宗,恬不知耻,也将他排挤了出去。这种里外不是人的遭遇,让孙之獬起了报复之心,然后他给清廷统治者上书,说除了“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而非中国从陛下也”的话
这句话挑动了多尔衮的神经,多尔衮知道面对强大的汉文明,清廷如果不做什么,最终只会淹没在这片汪洋大海里;于是多尔衮下令剃发,也就是说孙之獬的确提出了剃发的建议,这点毋庸置疑,但没有孙之獬清朝就不会剃发易服了吗?
清军入关
努尔哈赤
答案显然不是的。清军早在入关前,就已经强制他们统治下的汉族百姓剃发了,1618年努尔哈赤攻陷辽阳,将当地百姓全部聚集到城北,然后强制剃发,一旦有人反抗就会被杀死,打这开始,只要后金和清军攻占的地方,所有百姓都必须剃发易服
不然的话迎接他们的就是八旗的屠刀,一直从万历四十六年即1618年到崇祯十一年即1638年,他们的剃发易服政策就从来没有停止过。1644年清军在一片石打败闯王李自成后,进入了山海关,随后多尔衮下令,要求山海关的居民剃发
也就是说入关的第一天,清军其实就开始剃发政策了。同年五月一日,清军进通州,多尔衮下令剃发,五月初二清军入北京,也要求投降的官民剃发易服,此后数日又多次下令,要求关内的所有百姓剃发易服,以此作为效忠清廷的标志
清军入关后的局势图
影视剧中的多尔衮
但是多尔衮忽略了,清军刚入关的时候脚还没有站稳,南方又成立了大明弘光政权,加上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势力也还存在,剃发易服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百姓的强烈反抗,很多百姓逃离清军控制的地方,前往南明或者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
再加上京东三河以及其他地区的百姓积极反抗,多尔衮为了稳住局势,不得不在五月二十四下令暂缓剃发,通过暂缓这两个字也能看出来,清军不是放弃了剃发,而是想先稳住局势。等到孙之獬提出剃发的时候,清军已经占领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对清廷而言情况比刚入关的时候要好很多,于是多尔衮趁机宣布重启剃发令,他要求“京师各级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地方限公文到达十日内完成剃发,违令者死。”官员如果敢上书反对“杀无赦。”
江阴成遗址
此后剃发令蔓延全国,各地百姓为了文明和自由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而清廷一律出兵镇压,一时间各地狼烟四起,清军倒行逆施的实行剃发易服,企图毁掉华夏衣冠,必然会遭受强烈的反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原本被清军攻占,但在剃发令到达之后,百姓立刻起来反抗,但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江阴人民没能胜利,最终全城的人殉国,展现了民族的精神和脊梁;综合上述,清军早在入关前就已经实行剃发易服了,多尔衮率军入关,也在搞剃发
后来中断只不过是因为清廷意识到那个时间点剃发,无法稳定局面,无奈之下才暂缓。当清军稳定局面后,剃发易服势必重启。而孙之獬恰巧在那个时间点背叛同胞,对清廷献媚,因此很多人误认为是他建议清廷才决定剃发易服的
实际却是就算没有孙之獬,清廷也会剃发易服,无非是时间问题;而孙之獬这个古代第一汉奸的出现,成了清廷甩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