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李党领袖李德裕-中晚唐会昌中兴另一缔造者

带上大大 2024-08-01 00:29:41
#暑期创作大赛# 《长安秋夜》李德裕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外复幽燕,定回纥,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在唐朝那个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因为这不仅是李德裕的诗,而且是诗的李德裕。它像是一则宰辅日记,反映着他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段。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事深夜才归。 中晚唐时,强藩割据,天下纷扰。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叛镇,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总理戎机。“内官传诏问戎机”,表面看不过从容叙事。但读者却感到一种非凡的襟抱、气概。因为这经历,这口气,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大厦之将倾,全仗栋梁的扶持,关系非轻。一“传”一“问”,反映出皇帝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间接显示出人物的身份。 作为首辅大臣,肩负重任,不免特别操劳,有时甚至废寝忘食。“载笔金銮夜始归”,一个“始”字,感慨系之。句中提到的笔,那决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草就的每一笔都举足轻重。“载笔”云云,口气是亲切的。写到“金銮”,这决非对显达的夸耀,而是流露出一种“居庙堂之高”的重大责任感。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千家万户此时已经寂然入梦,月光下露水清莹点湿了朝衣。 在朝堂上,决策终于拟定,他如释重负,退朝回马。当来到首都的大道上,已夜深人定,偌大长安城,坊里寂无声息,人们都进入梦乡。月色撒在长安道上,更给一片和平宁谧的境界增添了诗意。面对“万户千门皆寂寂”,他也许感到一阵轻快;同时又未尝不意识到这和平景象要靠政治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来维持。一方面是“万户千门皆寂寂”;一方面则是一己之不眠,对照之中,间接表现出一种政治家的博大情怀。 秋夜,是下露的时候了。他若是从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那是有一段路程的。他感到了凉意:不知什么时候朝服上已经缀上亮晶晶的露珠了。这个“露点朝衣”的细节很生动,大约也是纪实吧,但写来意境很美,情怀很高。露就是露,偏写作“月中清露”,这想象是浪漫的,理想化的。“月中清露”,特点在高洁,正是作者情操的象征。那一品“朝衣”,再一次提醒他随时不忘记自己的身份。他那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尊自豪感跃然纸上。结尾可谓词美、境美、情美,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怀抱、气度和风采。 附录:《长安秋夜》李德裕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译文皇宫传出诏书问讯前方战机,金銮殿处理完国事深夜才归。 千家万户此时已经寂然入梦,月光下露水清莹点湿了朝衣。 注释⑴宫:一作“官”。戎机:军事机宜。指作战的状况。戎,战争。《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⑵载笔:携带文具以记录王事。《礼记·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金銮:唐朝宫殿名,文人学士待诏之所。此指皇帝处理国事的大殿。 ⑶寂寂:寂静无声貌。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 ⑷朝衣: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孟子·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名家点评 近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是得意语,有擅权之意。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唐人早朝诗皆典丽之作,且赋晓景者为多。此诗言召对夜归,天街人静,惟觉零露瀼瀼,点朝衣而欲湿。写夜景如画,并见临政宵衣之瘁,廷臣退食之迟。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