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智谋都是空谈。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在历史上,还真有BUG级别的存在总是挑战这条规则。咱今天就来讲二战中这样一位人物。
苏德战争初期,战场上出现了这样的对阵:德军一方兵力中规中矩,有两个装备精良的装甲师,外加一个摩托化步兵师,总计拥有坦克五六百辆并配备各种火炮。对二战德军而言,这样的配置十分常见,但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上将。另一边,迎战的苏军不过是一个刚组建没几天的独立坦克旅,美名曰“独立”,实际上就是由一群败兵游勇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官是一位苏军上校,不但籍籍无名,那会儿还刚做手术割掉了一个肾,上任时发着40℃的高烧,站都站不稳。
且不提这场仗结果如何,恐怕不少朋友觉得此役都没悬念。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卡图科夫一番近乎逆天的操作下,奇迹还真发生了。
1941年10月,在中央集团军群猛烈的攻势下,苏军北、西、西南三个方向的防线连连告破,战线迅速上首都莫斯科方向收紧。卡图科夫临危受命,负责率部拱卫通往莫斯科的要隘姆岑斯克。倘若此处失守,那么没有做好防御准备的莫斯科的西面会直接暴露在德军兵锋之下,后果将不堪设想。按理说接了这么重的活儿,最高统帅部最少也要发几个装甲师意思意思太对;尴尬的是,卡图科夫匆匆被叫来,发现自己能够调用的也就只有咱们在文章开头说的那个所谓的独立旅,所配备的45辆坦克清一色全是过时货,战斗力十分可怜。
这还不是最倒霉的,因某些重要战役的失利极大烘托了“德军强大不可战胜”的论调,苏军官兵已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远的不提,就在一个月前,风头正盛的叶廖缅科中将刚刚为自己的轻敌与骄傲交了学费。在此之前,他匆忙接手巴甫洛夫丢下的烂摊子,不但稳住了西方面军的颓势,还把战线重新稳固在了斯摩棱斯克一带,因此深得最高统帅部赏识。古德里安率部大举进犯时,已成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的叶廖缅科无疑成了德军推进道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1941年9月底,德军同苏军遭遇,自信满满的叶廖缅科拍着胸脯向最高领袖斯大林同志保证,自己一定会给敌人一些颜色看看。倘若此役打赢,这无疑将极大振奋苏军士气,然而叶廖缅科仗着自己手中4个装备精良的满编集团军向敌军发起了猛烈攻击,在倾尽所有后也只不过向前推进了不到10公里,压根就没造成有效杀伤。敌军反过头来打了一波反攻,布良斯克方面军顿时陷入混乱,直接让古德里安的装甲师打了个对穿。眼看大势已去,叶廖缅科趁乱乘专机出逃,飞机半空出了毛病坠落在一村庄附近,若非营救及时,这位可怜的苏军中将怕是要被活活冻死在郊野。
手握重兵的苏军名将都落得这个下场,你卡图科夫又能折腾出啥花样?比面对不可战胜的敌人更可怕的是自家人内部的猜忌。
原来,卡图科夫深知常规打法根本毫无胜算,打算依靠一些积极改变影响战局。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调动士兵到处挖战壕,还找来大量木板等材料堆成指挥所、火力点和装甲单位等等。为了不引人耳目,卡图科夫还专门安排士兵通宵干活,白天依旧照常备战。本来苏军官兵就认为此役没得打,还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忙得半死,有人心生不满,偷偷跑到上面告状,声称卡图科夫其实是德军派来的间谍,想要在战前消耗掉苏军体力,削弱部队战斗力,令苏军不攻自破。
事情闹到这一步,听来也着实滑稽,但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就是卡图科夫的账面资历太浅,根本压不住场子。
苏俄内战时期,卡图科夫以列兵身份加入苏军;1927年从高级步兵学院毕业,既没有什么令人侧目的表现,也没有过硬的裙带关系,只是因为没犯错而几年晋升一级。一直熬到德军入侵前夕,他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坦克旅旅长,若非苏军前期损失了太多高级指挥员,他恐怕根本就没机会出场。从另一个角度看:卡图科夫被分配到临时拼凑出的第4坦克独立旅,这足以说明高层本不待见他。如今双方实力如此悬殊的一场仗摆在面前,把军神朱可夫空降过来也未必能阻止颓势,谁又肯去相信这样一名从未证明过自己的中级军官呢?
关键时刻,卡图科夫展现出了强大的魄力:他全然不理会别人对他的污蔑,硬是按照计划一步步完成了战前部署。前脚刚忙完,德军后脚就发起了进攻。
1941年10月5日清晨,德军100多辆坦克先行开路,另有1个步兵团紧随其后对苏军阵地发动冲击。然而,在卡图科夫的精心掩饰下,苏军阵地被布置得虚虚实实,德军根本打不中要害,反而一不小心就踩进陷阱。结果第一轮交锋结束,德军白白损失了11辆坦克和8辆军用卡车。次日,卷土重来的德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临近苏军阵地时突然变阵,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后者一个反坦克炮兵连几乎拼光。德军不但扳回一城,顶级名将高超的智慧才华也得到体现。
德军并不打算给对方喘息,一击得手后立马集结部队继续向前推进,然而谁也没有料到,更大的陷阱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此前的失利让卡图科夫领教到了对手的精明强悍,但也立马做出了调整。他将剩余部队全部撤出一线,化整为零藏在战场各处,还把手头数量有限的坦克藏在木板搭造的假目标之间。一旦战斗打响,所有人务必遵照“每开一炮就换个地方”的原则,炮兵还要配合坦克一同开火,给敌人制造出“苏军坦克数量众多火力凶猛”的假象,打乱德军此前的计划。
这番操作立竿见影:德军被打得焦头烂额,不得不频频调整战术,这反而进一步削弱了德军攻势的威力。德军就像一只铁拳砸在了棉花上,根本发挥不出一丝力气。又一轮交火结束,德军伤亡超过500人,损失了43辆坦克和16门火炮;苏军只有6辆坦克失去了作战能力,其中4辆很快就被修好。这还不算完:当夜,德军决定暂作休整,不料卡图科夫调来了一个喀秋莎火箭炮营对德军阵地实施火力覆盖,对方顿时陷入恐慌,再次复出惨重伤亡。10月9日,德军调来飞机对苏军阵地展开轰炸,但由于大量炮弹被扔在了那些假目标上,苏军实际上并没有遭受多少损失。随后,德军兵分两路再次发起猛攻,损失33辆坦克和十余门火炮,苏军防线依旧固若金汤。
随着莫斯科防御部署的基本到位,第4坦克独立旅的使命也宣告完成。10月11日,苏军奉命后撤至奥普图哈河北岸重新布置防线,德军这才如愿拿下姆岑斯克。到了此时,德军的整体战略已大大延误,这也间接影响了后来的战局。
卡图科夫一战成名,立马获得了最高统帅部的青睐。他后来参与了许多关键性战役,获得了辉煌战果,成为斯大林最为欣赏的干将之一,甚至被公认为是“苏军装甲兵第一人”。按理说,卡图科夫混到这份上,搞个元帅当当也不是没可能吧?况且苏联向来不吝于发勋章和军衔,然而,卡图科夫虽然获得了装甲兵元帅军衔,但这却已被拖到了1959年。
这事儿说来还得怪朱可夫——这位以人品见长的苏军统帅关键时刻“小人”了一把。
二战末期,德国败局已定,由谁来率军先杀入柏林争取这份历史殊荣,成了眼下最大的难题。朱可夫认为,作为人类历史上功勋最卓著的将领,同时也是苏军的灵魂人物,这份荣耀理应由他获得。不料卡图科夫向他报告: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集团军比他离柏林更近,眼看就要“抢功”了。朱可夫很生气,甚至下了个无厘头的命令,要求卡图科夫把科涅夫的部队赶走。卡图科夫被弄得很无语,表示自己做不到,要求朱可夫自己去跟科涅夫交涉。
连斯大林都要让三分,朱可夫哪儿受过这种顶撞?他恼羞成怒地教训下属道:“我要把你的勋章都摘了,然后像打死一条狗一样毙了你!”卡图科夫也不怂,当即回击说:“元帅同志,您生气也没用,我宣誓为祖国服务,而非为了您个人;我的勋章也不是您给的,您想摘也摘不走!”
这样一闹,两人结下了梁子。战后授衔时,斯大林本来批准了授予卡图科夫以装甲兵元帅军衔,不料朱可夫看到名单后立即划掉了其名字。这还不算,朱可夫想要一不做二不休,把卡图科夫打发到总参军事学院“继续深造”。这样的报复行为显然是有些过火了,连斯大林都看出了端倪,质问朱可夫:“现在局势如此紧张,把他调走谁来守卫西部?”不过,领袖的照顾并没能彻底改变卡图科夫的处境:1946年,苏联决定设置“坦克兵节”,邀请了不少人参加。卡图科夫虽然也收到了邀请,他却写信拒绝了。原来,卡图科夫获知自己被安排坐在第42排,认为这对“莫斯科的主要保卫者之一”是一种侮辱。
朱可夫在位时,卡图科夫的待遇一直被死死卡着,这样一位英雄迟迟未能得到应有的尊敬。直至1958年,朱可夫在权力斗争中吃瘪,被迫提前退休。次年,在家赋闲的他突然听别人说:虽然自己处处针对卡图科夫,但后者在评价起他时却从未有一句怨言,而是该夸就夸。朱可夫听后很是感动,愧疚地打探卡图科夫的状况,这才得知卡图科夫身体欠佳一直住院。朱可夫以祝福代替道歉向卡图科夫表示问候,后者听完平静地说:“当初又是何必呢!”
后来成人之美的还是赫鲁晓夫。当时,赫鲁晓夫正在美国访问,不知为何就突然想起了这位被冷落的二战英雄。他立马打电话给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要求他赶紧为卡图科夫“补发”装甲兵元帅军衔。
卡图科夫在苏军军事科学院里排得上名的6位坦克集团军司令里排名第一。
人就是这么复杂,不过大局为重,其余都是浮华
博格丹诺夫,列柳申科,一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师级人物,一个是军事学战术天才
近卫坦克第一旅由此诞生
古德里安是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兵突破战术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并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愧为德国装甲兵之父之称号。
卡图科夫 雷巴克尔[得瑟]
连一张正确的照片都没有的文章
赫鲁晓夫做了很多好事
使命召唤五的迪米特里和雷泽诺夫了解一下
英法军队没有遭到清洗也没有挡住德军呀!我个人认为还是这种空坦和机步兵的配合的战术战役思想确定了德军早期的胜利。
那个格鲁吉亚小鞋匠的人品就不怎么样。
牛人[点赞]
沽名钓誉的朱可夫
刚出的电影最后的防线貌似就是说这段战斗
向人类的军事家们致敬!
我就服他 我做不到 你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