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之涯 三剑客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每个月给你一笔钱,满足你退役后的一部分日常经济开支,你愿意吗?
有了这笔钱,你退役后还可以自己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如果再在这份稳定工作之余,你利用一些时间搞“第二副业”,是不是挺香的?
三份收入的保障:一份是货币化补偿,一份是货币化自收,一份是货币化自营。
今天,就说一下,军士的货币化补偿安置。
(一)
军士退役后的安置方式,发生了变化。
逐月领取退役金,是未来军士货币化安置的主流。
关于军士的“逐月制”,已经把这项安置方式放在了《退役军人保障法》军士退役安置的第一位。
“对退役的军士,国家采取逐月领取退役金、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方式妥善安置。”
尽管目前,针对军士符合“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条件,仅现有的一条是“服现役满规定年限,以逐月领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月领取退役金。”
服役年限,是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核心。也就是说未来,对于军士而言,服役多少年,军士退役后的货币化补偿就有多少。
关于军士的“逐月领取退役金”,为何大家关注度这么高?
可以对比目前的几种安置方式。
一是,半货币化补偿。安排工作,也就是给一部分钱,另外提供一个工作。可以理解为“半货币化补偿。”对比逐月制的“全额货币化补偿。”,有它存在的利弊。
利在于保障了军士退役后可以有稳定的工作,弊在于稳定带来的工资收入,低于个人生活水平的开支,甚至也存在安排工作后,有部分退役士兵选择辞职,考公务员。
相比“逐月领取退役金”,安排工作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一次性买断货币化补偿。自主就业,也就是一次性退役金,可以理解为“一次性买断货币化补偿。”看似有了一大笔的收入,但是属于短期的保障收入,如果不投资,不理财,这笔收入,只能保稳定不能保增长。
一次性退役金,是对其从军期间牺牲奉献的补偿。它属于补偿金的一种,通常具有职业上的特殊性。退役金从广义上说,应该包括一次性发放的复员费、转业费,以及逐月领取的退役金。
军士逐月领取退役金,从社保的角度来看,基本类似失业保险金,可以视为失去原有特定岗位后的一种资金补偿。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退役金与社保可靠衔接的一个抓手。
保底且兜底的货币化补偿安置,是军士未来退役后的首选。
逐月领取退役金,将“安排工作”和“自主就业”两者兼得,一方面保障了收入的稳定,一方面也灵活的可以就业创业。
而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政策出台,正是考量到军士退役后的现状,满足大部分军士在服役时多贡献,退役后有保障的愿景。
(二)
货币化安置模式,其实早在2011年就已经悄然展开。
而正在服役的士兵,都是以货币化安置的主体对象。
2011年11月1日,事关所有退役士兵的重大政策《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颁布施行,这项新政的出台,明确了一个主旨---
打破了城镇兵与农村兵的退役安置保障及待遇差别,使退役士兵不再区分户籍,全面实行“城乡一体化,也标志着探索货币化安置模式的开启。
当前,国家在建立优抚金、优待金标准上,已经有了明确标准,同时先后25次提高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28次提高“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和“三红”补助标准。
可以看出,对优抚待遇提出了新的方向,将建立以服役贡献与享受待遇相匹配,标准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抚恤优待机制,量化抚恤补助标准体系。
从现行的生活解困型优抚优待,向褒扬激励型转变,也就是说相关经济补助将直接与服役表现挂钩,补助标准也会有明显增涨。
回到“逐月领取退役金”上来,怎么货币化补偿?
在和一位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战友聊天中,他告诉我: 逐月领取退役金,今后是按地方工资来拿。”
也就是说,军士的“逐月制”货币化安置补偿,与当地地方经济挂钩。
那么,可以理解为:
将建立以服役贡献与享受待遇相匹配,标准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货币化安置机制,量化货币化补助标准体系。
不可否认,“逐月领取退役金”的货币化补偿,在一定程度上,是减轻了地方转业安置的压力,破除了退役士兵就业现状的瓶颈。
(三)
最后来说,一个主旨,也是军士退役后的发展路径---
货币化安置为主,转业安置为辅。
我们总在说,“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部队也有“奖励为主,惩戒为辅”的管理理念。
其实对于军士退役的安置,也是一样的,离不开货币化安置,也少不了转业安置。
一部分人对传说中的“货币化安置”是抱有极大的不安乃至恐惧的,可以理解。
客观来讲,年轻一点的、30岁之前,货币化安置可能反而会受欢迎,因为他们还有机会;
而对那些35岁至40岁之间的来说,上不上下不下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也完全没有优势,有些人由于前面太慢可能也未必具备“逐月制”条件。
如果一刀切都用货币化打发了,显然不够客观,也不够温情。
总的来说,左手和右手握在一起才有力量,军士的货币化与转业安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