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知道这种营销梗是怎么在社交媒体火起来的,之后衍生出冬天的第一杯奶茶、冬至的第一杯奶茶,乃至新年的第一杯奶茶。
奶茶店更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除了这种仪式感的奶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姐妹爱喝下午茶,早起打工的牛马更是以一杯冰美式开启牛马的一天。
很多人以为我说奶茶主要是因为它含咖啡因,咖啡因对胎儿不友好,如果你想到这个你就错了,奶茶最大的危害并非咖啡因,而是——
01更加致命的高糖
提到高糖饮食你会想到什么呢?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胖?皮肤衰老?这几种应该是大家所熟知的,从我们知道的这几个来看就有三个对生育有危害。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高糖过度摄入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产生成瘾性,你是不是有喝了一杯奶茶还想再喝一杯的冲动?
另外高糖饮食还会增加乳腺癌风险、损害肠道健康、降低免疫能力、加重炎性疾病,说起这个炎性疾病,我们不得不提自身免疫性疾病,这都和身体炎症相关。
此外高糖饮食还会损害记忆和认知能力、影响睡眠质量、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又是一个在我们反复流产圈反复提起的高凝因素。
另外,高糖摄入还与近视有关
,所以如果您是家有宝宝的妈妈,更应该从现在起就让孩子远离高糖。
糖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重要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粮食中的淀粉、植物中的纤维素、血液中的葡萄糖均属于糖类,不是说只有名字中有糖的才属于糖类。
糖类是生物中的常见能量来源,却不是人类的必须营养素,人体也可以从蛋白质脂肪中获取能量,如果人类大量摄入反而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
具体到每个人所需的糖分量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而存在差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02小小一杯奶茶你知道有多少糖吗?
当你端着一杯奶茶悠闲逛街时,你有没有想过你喝到的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国内南宁学院团队发表在《营养与健康》上的一个研究,他们选择的是互联网排名前十的现制现售的奶茶为样本,每个品牌分别选择全糖、五分糖以及无糖三个类型。
研究者按照滴定法测量30个样本中的总含糖量,为了准确,每个样本测定三次,30个样品中有29个测出总含糖量,总糖检出率为96.7%,含量为64.5-623.8克。
根据现代营养学的健康吃糖标准是人体每千克体重每天0.5克糖,所以,正在看文章的您可以计算一下自己按照健康标准应该摄入多少克糖。
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现制奶茶含糖量极高,一杯现制奶茶以500ml计算,在标准“无糖”的10杯奶茶样品中,只有一个样品是真正的无糖。
其余标准无糖的奶茶样本中最高含糖量为338.3克,如果换算成现代营养学健康吃糖标准,这个人的体重得676.6千克。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况且这还只是标注了无糖茶饮中的含糖量。
在含糖的奶茶样品中,高含糖量和最低含糖量之间相差365.5克。
哪怕我们用含糖最低的64克左右的数字来看,这也相当于13块方糖、4杯咖啡、6罐红牛。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食用添加糖每日不超过50克的规定。
另外,无糖奶茶总糖含量最低的样品7的总糖含量为64.5克,已经超过推荐成人每日摄入添加糖总量。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市面上现制现售奶茶在制作流程以及添加剂方面没有可参照的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品牌之间对含糖量的定义差异巨大。
也就是现制奶茶行业没有行业标准,加多少糖各家随意
,就连无糖也就一家遵守了规则,更别提多少分糖了。
这就导致了我们消费者在饮用奶茶的过程中摄入过多的添加糖,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另外没有标准化的管理和规范,则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更令人担心的是,奶茶饮用量上,通过对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每天都喝和每周1000ml以上的人竟高达67.33%。
想想这是摄入了多少糖,这为未来的不孕不育及各种慢性病埋下了伏笔。
03人人喊打的咖啡因超标了吗?
很多人对奶茶的危害局限于咖啡因超标,所以说奶茶危害时也说咖啡因,这真是打蛇没打到七寸。
现售奶茶均有茶底,所以都含有咖啡因,但是咖啡因的含量却并没有超标,详细情况请看下表:
如果说一个调查大家觉得可信度不高,我们再看一个上海调查。
45个检测样品中,除3款谷物饮品未检测出咖啡因外,其余42个样品中均检出咖啡因成分,平均检出值11.7mg/100g。
其中各种奶茶样品中咖啡因含量的差异较大,最高和最低含量相差超过10倍,在2.57-27.9mg/100g之间,平均值未11.8mg/100g。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认为孕期和哺乳期每天不超过200mg的咖啡因是安全的。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并不建议孕妇饮用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果喝,别超过1杯。
按照我们国内膳食指南的标准,也就是让孕妇尽量不喝,但实在要喝控制在100mg以内,也就是一个标准杯。
所以,从咖啡因的角度无论是从上海调查还是南宁调查,咖啡因的含量都没有超标。
04高糖产品为什么危害这么大
我们前面谈了高糖产品的危害,尤其是很多不为人知的危害,姐妹们很纳闷,高糖的危害真的有这么大吗?
你要知道高糖会影响线粒体膜的脂质成分,导致线粒体出现功能缺陷,从而影响整体健康。
我们的细胞、我们的整个身体要想正常运转,需要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如果线粒体出现功能障碍,身体细胞供能不足,包括生殖系统在内的各个系统都会出现问题。
美国的这项研究,通过搭建葡萄糖摄入量与细胞器功能联系起来的体内模型来识别早期细胞变化。
该模型显示,细胞内葡萄糖利用率的增加通过降低线粒体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直接影响了线粒体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帮助线粒体发挥作用,还控制其他几个过程,包括炎症、血压和细胞间的通讯。
当体内有过量的糖时,它们不会变成多不饱和脂肪酸,而是消耗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为一种不同形式的脂肪酸,如C22:6。
这种坏的脂肪酸会破坏膜的脂质成分,并对线粒体施加压力。
在压力下,导致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缺陷。因此,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都受到损害,制造能量的效率也大幅降低。
想想为你身体供能的线粒体都病恹恹了,你的身体还能好吗?整个身体不好了,你的生殖会好吗?
最后,研究者用生酮饮食拯救小鼠,让小鼠保持生酮饮食5周后发现,部分小鼠的线粒体结构和电子传递链缺陷得到改善,膜脂质成分恢复正常。
然而,生酮饮食也并没能挽救小鼠因为受到高糖伤害的所有表型。
05更可怕的是高糖悄悄改变你的认知
如果你说我现在不备孕,喝几杯奶茶、几罐饮料没关系,那你就错了,高糖饮食的习惯会改变你的大脑,可不是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一个物件。
美国的一个研究招募了82名健康体重的志愿者(50名女性,年龄25.67±0.42岁,BMI22.81±0.32kg/㎡)。
这些人没有进行药物治疗、不吸烟,没有任何神经、精神、胃肠道或饮食障碍病史,也没有特殊饮食或药物治疗,四个字概括就是非常健康。
为了评估脂肪和糖偏好和感知的变化,研究人员涉及了两组不同脂肪或糖含量的刺激。
每种食物在测试日和参与者之间按平衡顺序变化,在每个部分内,刺激浓度一随机顺序分别呈现3次。
试验呈现的结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每天食用高脂肪/高糖零食会改变人类的奖励回路,对低脂低糖食物的偏好降低。
而根据临床数据,在健康体重个体的肥胖和代谢标志物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也观察到了以上这些影响。
这说明,食物对大脑奖励回路的重新连接有直接影响,这和成瘾药物一样,习惯性摄入高脂高糖食物是神经行为适应的关键驱动因素。
而这可能会在个体肥胖倾向改变之前,增加暴饮暴食和体重增加的风险。
大家看到了吧,一旦你经常接触高糖饮食,你的大脑就会被它所控制,想戒掉也不是那么容易。
小小一杯奶茶,里面除了水就是糖,说它是甜蜜炸弹一点也不为过,再看看它引发的各种问题: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慢性炎症、失眠、高凝、免疫伤害……
毫不夸张的说,这里面各个都是生育杀手!看了这些您手里的奶茶还香吗?无论对于哪个阶段的人群来说最好的饮料都是白开水!
对了,最近甲流肆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啊,尤其是孕妇,少去人多的地方,不过即便做了防护也很难完全避免,圈姐就中招了,昨天连鼠标都拿不动,太难过了!
这波甲流非常迅猛,我之前新冠都没有经历味觉丧失,这次甲流味觉彻底失灵,昨天一天没吃东西,今天吃东西犹如嚼蜡。
孕妇千万不要有扛一扛的想法,高热对胎儿的影响比奥司他韦更致命!预祝各位姐妹都能躲过这波甲流哈!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李冬梅,陆演婷,刘浜剑,等. 现制奶茶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23(6):119-122. DOI:10.3969/j.issn.1674-0270.2023.6.spaqdk202306043.
[3]柴平海. 上海市售奶茶营养成分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23(1):97-100. DOI:10.3969/j.issn.1674-0270.2023.1.spaqdk202301043.
[4]Excess dietary carbohydrate affects mitochondrial integrity as observed in brown adipose tissue. Cell Rep. 2021 Aug 3;36(5):109488.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488.
[5]Habitual daily intake of a sweet and fatty snack modulates reward processing in humans. Cell Metab. 2023 Apr 4;35(4):571-584.e6. doi: 10.1016/j.cmet.2023.02.015. Epub 2023 Mar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