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金庸小说数十年来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三个比较主要的版本。它们分别是《明报》连载时期的连载版、三联书店发行三联版,和本世纪初作者重新修订的新修版。这三个版本的故事内容大致相同,但是在细节情节方面却有着不少的差异,也引起了网络小说粉丝群的广泛讨论。作为最后一个修订版本,新修版从问世开始就引发了小说迷广泛的争议。尤其是熟读前两个版本的书迷群体,对新修版中修改的剧情和设定颇有微词。本文就新修版中存在广泛争议的斗酒僧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斗酒僧这个角色是出现在新修版的《倚天屠龙记》中的,是作为旁白叙述的存在,并没有真正出场的角色。他的设定身份是作为小说中重要武功秘籍《九阳神功》作者,作者的目的是阐述《九阳神功》作为绝顶武功秘籍的来历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按照小说中的叙述,斗酒僧的来历成谜,是个释儒道皆通的世外高人。他和全真教中神通王重阳进行过一次嵩山斗酒,并赢得了阅读《九阴真经》的机会。《九阴真经》是当时最顶级的武功秘籍,又是王重阳作为华山论剑天下第一的奖品,内部所著的武功可以说是震古烁今的。
看过《九阴真经》后,斗酒僧发出了与王重阳不一样的评价意见。他认为《九阴真经》太过偏向阴柔,有“九阴极盛”之害,应该走刚柔相济的路子。所以斗酒僧在和王重阳分别后,躲入了少林寺中,在《楞伽经》天竺古版的字里行间写下了新的武学内功秘籍,这就是《九阳神功》。作者增加斗酒僧这一段的原意,本是为了将射雕三部曲的联系加深,形成犹如武林史诗般的故事格局。同时也加强了《九阳神功》和《九阴真经》之间的联系,让两本顶级武功秘籍交相辉映,增加小说的文学性和故事性。
作者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引发了广发的争论。从整个剧情的内容上看,整个角色并没有在故事主线情节上有推动性的作用,属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从斗酒僧对《九阴真经》评价的一段上看,内容设置是非常偏颇的,与《九阴真经》的设置不搭,对于道教思想的阐述也有很多的错误之处。总的来说这段剧情的存在本身就是画蛇添足的,不但没有让小说的文学性和故事性得到升华,而且产生了很多让人不舒服的矛盾。大量看过连载版和三联版的读者,都认为斗酒僧的存在不合时宜,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总结斗酒僧剧情的不妥之处,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对《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两部秘籍来历的阐述,作出了过多的设置变化,割裂了读者群体对小说的认知。在最早的连载版中,这两部顶级的武功秘籍都是少林禅宗的开创者达摩祖师所创。但在梅超风和陈玄风的剧情中,又写了《九阴真经》是桃花岛东邪黄药师的毕生绝学所在。因为出现这种设定上的矛盾,所以在三联版中进行了统一性的修改。读者们都认为这个修改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小说中没有少林成分,另一方面是两部顶级秘籍都出于达摩之手有些不平衡。
到了三联版中,《九阴真经》的作者从达摩变成了北宋大臣黄裳,从佛门武功变成了道教武学,形成了佛道平衡的格局。剧情发展到这里,基本上就没有多大改动的必要了。不管《九阳神功》是不是达摩所著,都是少林寺的秘籍,代表了佛门武功的最高水平,故事格局上也说得过去。而且两种武功一阴一阳,两者相得益彰,也让小说的故事性增加不少。可增加了斗酒僧这一剧情后,似乎显得《九阳神功》高于《九阴真经》,这就失去了原本的故事平衡,有点崇佛抑道的意思,不太符合传统文化中阴阳互济的原则。
作者在修改这一段时说《九阳神功》是为了纠正《九阴真经》,从而走向阴阳互济的。但本身这一段却让小说失去了平衡,这种颠三倒四的设置,显然是非常不妥的。而对于读者来讲,熟悉了几十年的文学作品,突然改了设置,这会在认知中发生冲突,引发不必要的争论。武侠小说是文学作品,它的成功不是作者个人的成功,而是一个读者群体共同建设的结果。如果没有读者群体的认可和推广,武侠小说也没有后来的兴盛。突然改变读者对小说整体架构的认知,作者做得非常冒失,甚至是有冒犯之意。
第二方面,斗酒僧创作《九阳神功》的理由也不成立,与射雕三部曲的剧情中存在很大的矛盾。从小说剧情来看,斗酒僧创作《九阳神功》是为了纠正《九阴真经》太偏向阴柔和以柔克刚,容易引发“九阴极盛”的弊端。实际上这种弊端本身是不存在的,是作者为了增加这段剧情强行编撰出来的。在旧版本的《射雕英雄传》中就提到了《九阴真经》是阴而不柔的武功,讲究的是先发制人,内功绵长。不论是九阴白骨爪,还是里面的其他武功,都不是以柔克刚的路子。小说中以柔克刚开始于周伯通的空明拳,最出名的则是太极拳。
在洪七公和郭靖讨论空明拳的理论时就提到,周伯通是开创了一门以柔克刚的武学。在周伯通之前的佛道两门武功中,都没有以柔克刚的。黄蓉当时也提到了,天下武学无不先下手为强,以力取胜,周伯通则反其道而行之。从这些情节都可以证明,在周伯通之前没有以柔克刚的武学,《九阴真经》也不例外。而练了《九阴真经》后的郭靖和洪七公,也只是掌力内功出现了阴阳吞吐的变化,但都是刚猛的内功,可见以柔克刚的说法并不成立。因此斗酒僧这段增加了《九阴真经》以柔克刚的说法,本身就是与前情矛盾的。
至于“九阴极盛”引发灾难的说法,这就更加的荒谬了。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循环变化,是道教阴阳理论的根本。小说中郭靖的掌力阳刚掌力练到极致,又生出一股阴性掌力,这便是阴阳相生最正确的描述。而一灯大师的一阳指的原意,就是道教中太阴生少阳的一种演变和解读。传统文化中只有阴阳相生的说法,没有阴阳互济的说法。《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用九阳神功克制玄冥神掌,反而成为经典的阴阳相克的场面。至于互济的说法,倒是在中医有水火互济的说法,但这是人体的特殊现象,而且水火也不就直接等同于阴阳。
从阴阳相生的角度上看,增加斗酒僧这段根本就是在扰乱原来的文化知识体系,重建了一个根本没有跟脚的理论依据。虽然武侠小说被人称之为成人童话,描写了很多超自然的事情。其基础理论体系还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内,如果为了剧情全部凭空捏造,拿干脆改成科幻小说好了,或者神魔小说也行。从整体剧情上看,在没有切实可行的理由前,增加这段剧情就是画蛇添足的。这样做除了让小说产生更大的争议,并没有任何好处。当然,从媒体炒作的角度讲,争议越大就越容易爆火,但这不是做文学的态度。
如果非要给《九阳神功》找个出处,其实没必要增加斗酒僧这种不伦不类的角色,金庸小说的体系中本就有很好的引子。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就是最好的落脚点。在旧版的《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曾经评价《九阳神功》,认为其与少林寺的《易筋经》内功各有千秋,都是少林佛门内力的代表。从这条线索延续出来,可以把《九阳神功》的作者身份放在扫地僧身上。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少林高僧,又是天龙时代的第一高手,足以承载这个任务。这样做还将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联系起来,使小说的史诗味更浓。
按照金庸小说的武功水平,从北宋到清朝是一代一代递减的。从这规则出发,后世的武功很难超过前朝,斗酒僧创立一门足以媲美北宋末年的武功,显然违反了这个规则。但如果创立者是北宋晚期的少林高僧,那就合情合理了。少林寺作为禅宗之祖,长期执武林之牛耳,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意外。扫地僧和黄裳同为北宋晚期的人,一僧一俗,一佛一道,真的是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这样的设置,比莫名奇妙的斗酒僧强出不知多少。作者不选扫地僧,而另立斗酒僧,可见其老年后思维模式的蜕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对文学创作的整体把控能力。
几十年前买的一套《倚天屠龙记》,看了无数遍,很吸引我,对里面的人物都像刻在自己的脑海里,谁厉害不厉害心中了然,也喜欢看相关的评论,最近看到一些评论出来个绝顶高手斗酒僧,感觉云山雾罩不知所以,回家翻了数遍原著也没找到此人,以为自己穿越了,现在看来是后加上去的[汗][汗][汗]
小编理解的还是浅薄了,好好看书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斗酒僧认为九阴真经偏于阴柔是有原因的。因为斗酒僧虽然儒释道同修却看不懂梵文,如果只看九阴总纲之外的经文的确会得出尚不及阴阳互济的结论。原文也说得清楚,只练汉字内容不看梵文总纲就是会阴盛成灾。原文:道家武功本来以阴柔为主,九阴极盛,乃成为灾,黄裳所以名之为“九阴真经”,原有阴阳不调,即成为灾之意。这九阴真经的总旨阐述阴阳互济、阴阳调和的至理,纠正道家但重阴柔的缺失,比之真经中所载的功夫更深了一层。倘若斗酒僧懂梵文,看得懂总纲,就不会有这种误解,可也不会创出九阳这等盖世奇功了。
画蛇添足,老尔不死是谓贼,新版看了还是收藏旧版
第一,武学退化论是不存在的。第二,三联版九阳偏向道教的多,所以张三丰才能创出道教功法。第三,斗酒僧的这一段是为了九阳三分做准备的,释道儒是说明扫地玩不起,你觉得扫地能练小无相功?
我也觉得斗酒僧可有可无没有存在感
不是段誉就是乔峰,天龙八部只有他俩斗酒。
九阳练成则内力无穷无尽,之前五绝华山论剑时候他们比了七天七夜,内力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