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不看主人闯大祸:英法做了什么,竟让苏联痛下“灭国警告”

审度 2022-02-08 13:51:05

1956年11月,美国、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同时收到来自苏联的信函,当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本·古里打开信函时不由大吃一惊,其中的内容令他顿感大事不妙:“以色列的行为将使贵国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继续存在成为问题。”英法元首收到的信函中内容倒没这么刺激,却也足够沉重:苏联方面表示,英国和法国都是世界强国,手握足够多的先进武器。然而,倘若拥有更多且更凶猛的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法发动打击的话,您猜会发生什么?

至于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信函中,苏联政府的态度简短而可怕:倘若美国不管好自己的小弟,那么苏联不介意打一场“第三次世界大战”。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苏联政府不惜作出“灭国”的警告呢?这事儿要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说起。

众所周知,二战的结束意味着以英法为主导的世界霸权体系走向衰竭,舞台已为两个超级大国腾空。不过严格地讲,当时在此之前,英国和法国在名义上依旧是“世界霸主”,尤其是在海外殖民体系尚未完全瓦解的情况下,它们仍被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主导着世界格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是当时的英国还是法国,跟现在一心只想躺平混日子不同,它们的统治阶层心气尚在。眼看美苏两家的国力不断壮大,国际影响力蒸蒸日上,英法心里急得不行,逮着机会就猛刷存在感;这还不算完,这两位落魄的霸主决心要找个机会最后做一番挣扎。

别说,这样的机会还真让他们给找到了。

1951年10月,埃及政府单方面宣布废除此前同英国签订的条约,为争取主权国家的地位做准备。虽然埃及不算啥世界大国,但这事儿在当时的影响力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要知道,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英法两家在中东地区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即便没有石油,连通着两洋三洲五海的中东地区的战略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新晋的霸主级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想要构建自己的霸权体系,就必须去争取这块战略要冲。另外,作为阿拉伯世界公认的“老大”,埃及要搞独立就意味着英国在中东世界的殖民体系的崩塌,中东地区即将一夜变天,迎来大洗牌。

显然,对于英国而言,这样的状况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事实上,恐怕英国人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哪儿做错了。当了几个世纪的“超级大国”,主导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新分配;虽然二战中的表现稍逊,但好歹也是公认的“三巨头”之一,是同盟国中唯一有资格跟美苏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谈笑风生的国家,如今却落魄到快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眼下埃及要搞独立,英国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非但没有采取压制手段,反而乐于送个顺水人情,爽快地承认了埃及的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宣布将分批撤走驻埃英军。

当然,英国可没那么好心眼,处理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倒还痛快,一触及切实的利益问题,立马就翻脸了。

1956年6月,最后一批驻埃英军全部撤走,然而,英国政府却迟迟不愿交出苏伊士运河的经营权。要知道,苏伊士运河是红海和地中海的通道,是欧洲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距离最短的航线。作为世界上经济价值最大、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苏伊士运河不但能跑大型货轮,它甚至可以容纳航母通过。且不谈运河背后潜藏的战略价值,光冲着每天流入口袋的真金白银,手头正紧的英国都不愿轻易撒手。

或许,英国决策者们以为自己的“好意”能换来埃及方面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妥协,也可能是当惯了“搅屎棍”的英国故意折腾这么一件事恶心一把埃及,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一回埃及人的态度强硬得可怕,他们甚至表示愿意为结局问题承受一场战争。在多次尝试谈判无果后,苏伊士运河问题暂时陷入了僵局,不过正在这个节骨眼上,英国人找到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苏伊士运河问题出现后,英国曾拉着法国一口气邀请了22个国家,试图以“群众压力”的方式迫使埃及接受谈判结果。哪知这埃及不长眼,当着自家众多盟友的面驳斥英国的无理要求,使得后者颜面扫地。憋着一肚子火的英国政府遂决定以强硬手段解决问题,以色列表示:嘿,巧了,你们也想揍埃及?

原来,彼时以色列也因为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问题与埃及当局闹得有你没我。与埃及一样,刚复国的以色列同样“年轻气盛”,一言不合就要打仗。另外,法国也不愿迅速失去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三家决定联手狠揍埃及一顿,迫使对方就范,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危机”或“西奈战争”。

这场战争打得非常激烈,1956年10月,英法两国的海军和空军突然对埃及展开轰炸,与此同时,以色列军队从陆地上对埃及人控制的西奈半岛发起进攻。三国联军一开始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战果,不料在埃及军队顽强的抵抗下,这场账面实力一边倒的战争硬生生被拖入僵局。本想速战速决偷一场胜利,眼下阴谋破产,英法瞬间落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此事在国际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恃强凌弱入侵他国的行为非常可耻,但在这场战争之前,英法犯下的另外两个错误更加致命。

首先,表面上看,英法伙同以色列打的是埃及,实际上矛头对准的是美国。前二者不甘心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试图撬动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老大哥”地位,自然不可能在发动入侵前将战争计划告诉美国。对于这样的打算,精明的美国人自然一下就看穿了。因此,在得知消息后,美国方面表现得异常震惊和愤怒,立马向英法讨要说法。

其次,正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英法打了埃及,惹的却是站在埃及身后的“红色巨人”。20世纪50年代,埃及同苏联交好,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后者希望借助埃及在中东地区立足,给了不少实打实的好处。眼下英法入侵埃及的目的路人皆知,倘若西方国家借机巩固了他们在中东的势力,那么苏联的战略利益自然会受损。况且英法师出无名,饱受国际社会谴责,苏联若能够及时站出来解决问题,不但能够提升国际形象,更有利于为下一步入主中东做铺垫。苏联政府当即决定替埃及出头,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国际社会的规则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说从账面实力来看,英法打埃及如同“降次打击”,那么在苏联面前,被“降次”的就换成了英法。不但如此,美国更是担心战争扩大,最终引发难以估计的灾难,赶忙勒令英法撤军。在多方的压力之下,英法只能灰头土脸地仓促结束了这次远征。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英国人而言,这场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远没有结束。正如刚刚所说,英法的野心令美国倍感震怒,为解决祸患,美国决定对英国展开严酷的经济制裁。美国政府不但中断了“马歇尔计划”对英国的经济援助,还授意国际货币组织驳回英国的贷款申请。不仅如此,美国还不动声色地发起了一轮经济战争,通过做空英镑等经济手段使得英镑贬值15%,这令战后一贫如洗的英国更加雪上加霜。至此,英国重塑“日不落帝国”的美梦彻底崩溃了。

1 阅读:579
评论列表
  • 2022-03-04 15:48

    在怼带英这件事上,没人比美利坚有更丰富的经验[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