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战神的墓碑差点被“压饸饹吃了”!他可是唐朝的周公姜子牙

云水终南 2025-01-03 11:57:58

他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皇帝率领大臣列队欢迎;

他面子大,不但单骑退回纥,而且那些叛军在他感召下纷纷而降;

他是武则天时候武举,历四朝元老,85岁死的时候追封正一品,皇帝罢朝五日,对他的陵墓特下诏增高一丈。

就是再造大唐150年的郭子仪。如果历代王朝中评价一个功劳最大的、皇帝给予恩宠最高的大臣,非他莫属。

当初,唐肃宗对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代宗女儿升平公主,小两口吵架,郭暧说几句气话:你仗着你的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只是不想当皇帝罢了。

升平公主就回家告状。郭子仪带郭暧请罪。唐代宗笑着答道:“不痴不聋,不做家翁,下一辈吵架何必计较?”

在别人那里是掉脑袋的事情,在郭令公这里就是一个玩笑。

从唐建陵下来,我们驱车前往郭子仪墓,一路过了坡杨村石榴基地右拐,就到了郭子仪墓园,却没有想到这个郭子仪墓是这么一个样子。

墓园种植松柏,沿着小路就到了南面的小广场,看着都比较新。

广场旁边有各地郭氏宗亲捐资名单,从百十元到上万元都有。有意思的是旁边还有一个“土地之神”牌位,另外还有一个“尚父圣旨碑”的碑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旁边,还有一个公祭汾阳王郭子仪典礼的非遗传承人照片。

绕着墓走一圈,看草木萋萋,平时这里并没有什么人来。

据说原先郭子仪墓上的封土几近夷平,就是定位郭子仪墓都费了好大的周折。当年南洋华侨寻宗问祖,礼泉县政府有关部门在冰天雪地的麦地里,一个坟冢一个坟冢的察看,寻石碑,访村民,找郭子仪墓的蛛丝马迹。

他们转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墓冢,走了几十里冰泥雪野,访了附近村庄百十户人家,得到的线索只是村民们的肯定:郭子仪墓肯定就在那儿,人民公社那阵平整土地时,全大队人都见过郭子仪墓碑。

只是墓碑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村里老人说村子以前有古墓一共有六七座,那个时候石人石马石羊石碑石柱好的烂的半截的漫天遍地,好多被社员拉回去砸碎烧成灰浇上水压饸饹吃了,连毛都沒了。

说起来可笑,这么多的文物都被老百姓“压饸饹吃了”。不知道一级文物和二级文物的口感有什么不同,呵呵。

现在的墓前有高大石碑一通,石碑上书“唐汾阳王郭子仪之墓”,右侧书“巡按陕西监察御史毕懋康立”。左下角隐约可见落款"礼泉县知县因其志建"。

据推测,此碑可能立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

据说这个石碑是在一条沟里找出来的,幸好没有被“压饸饹吃了”。

自从墓园确定后,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郭氏联谊会都在清明节或农历十月份来祭拜祖先英灵,那个时候人山人海很是热闹。

但郭子仪一生的荣耀也只有他们的子孙后代每一年记得了。

不管是当时的皇帝给郭子仪墓增加多高,千年之后,要不是这些后代寻找,估计郭子仪墓早就成为旁边果园的一部分了。

郭子仪还活着的是时候,他的祖坟都被人挖了。很明显是当朝太监鱼朝恩干的,但是郭子仪当时知晓此事后,回京后有的却是“自责”。他说道:“臣久主兵, 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亦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祖坟被挖,归咎为天灾,而非人祸。那么自己的坟千年之后没有了,郭老令公是归为天灾还是人祸呢?

前些年西安搞基建,挖掘了西安市长安区的郭子仪家族墓。已发掘的约30多座郭氏大墓,有墓志铭的有郭曜夫妇合葬墓、郭暧和升平公主墓、郭仲文夫妇合葬墓、郭仲恭及金堂长公主合葬墓、郭琦夫妇合葬墓……

考古资料显示从郭子仪开始一直到五代的郭氏家族墓地,绵延9代约200年。此地有郭子仪衣冠墓、郭子仪夫人王氏墓、郭子仪8个儿子墓等9世家族墓几百座。

你说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所以,郭子仪的墓碑没有被“压饸饹吃了”,真是幸运。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