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的西迁之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壹零社科技宅 2025-01-09 02:44:54

西迁不顺,东归可期?

01

一场压力下的西迁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对于美方可能会要求台积电将先进制程转移到美国,民进党当局日前称,“迟早会在美国生产”,并证实台积电明年第一季度董事会将移师美国。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表示,“技术移美,将损失几百亿美元”。有岛内舆论认为,若台积电被美国“整碗捧去”,台湾将再无利用价值。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台积电已成为民进党当局讨好美国的“投名状”。正如岛内有舆论所言,民进党当局死心塌地“倚美谋独”,台积电变成“美积电”是迟早的事。如果任由民进党当局无底线“卖台”,相关产业的优势势必遭到削弱,岛内企业和民众的利益势必受到损害。当利用价值被榨干时,“棋子”就会沦为“弃子”,岛内企业和民众对此看得越来越清楚。

近年来,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逐渐失去竞争力,特别是在先进制程技术方面高度依赖台积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巨额补贴和政策优惠,试图吸引全球芯片巨头赴美建厂,而台积电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代工厂,其先进制程技术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

此外,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试图削弱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影响力,包括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出口和技术转移。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希望将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技术转移到美国,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并确保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也是其向台积电施压,促使其“西迁”的主要原因。

02

一路坎坷的“西迁”

半导体搬厂可没有搬家那么简单,台积电在美国、日本当地设厂,就可以弥补美国确实的产业链并直接为日本提供先进制程的芯片?显然,这仅是存在理想中的画面。

以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为例,单最初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选址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包括沙漠多、运输困难以及恶劣的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增加,更可怕的是在美国建厂需要使用美国本土的建筑材料,如钢铁等,而这些材料由于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价格高昂,仅仅美国钢材的价格就曾一度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七倍!

同时,台积电还要考虑许可证和法规成本。在美国建厂需要支付各种许可证费用,并且要遵守严格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法规,这些都增加了额外的成本。

尽管美国政府提供了补贴,但这些补贴远远不足以抵消高昂的建厂成本。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计划中,补贴金额甚至不足建厂成本的10%,这多少有些尽心尽力为他人准备嫁衣的意思了。

当然,如果美国政府一定要引进台积电,且一路绿灯,上面这些建厂的“大环境”问题显然可以解决,可问题是人力成本却极难控制。

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工人薪资较高,且工会势力强大,这使得人工成本大幅上升。此外,美国的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也进一步推高了成本。同时,台积电以其严格的工作节奏而闻名,员工常常需要长时间工作并接受高强度的管理。然而,在美国,员工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管理上的困难。

台积电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的成功取决于严格的、军事化的工作文化。然而,在美国,这种文化可能难以被接受,从而导致内部沟通障碍和团队合作问题。

这样的企业文化冲突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早在2023年,台积电就希望从台湾地区引进500名劳工赴美,但当地工会却开始请愿试图阻止美方为这些台湾劳工发放签证,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台积电因在美国设立的亚利桑那州工厂熟练因装机人才不足”,是不是真的熟练工不足,恐怕只有当地才知道了。

需要注意的是欧洲也存在同样的劳动力问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台积电前往德国设厂同样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最近的一份研究,2021年6月至去年6月,德国半导体产业人力缺口达6.2万人。今年6月,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坦言,“那里确实存在(人力)缺口。”

上面这些问题还仅仅是在建厂阶段就出现的,更麻烦的是生产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各种问题。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发布的一篇文章称,台积电难以克服中国台湾与美国的工作文化差异,迟迟未能开始生产,“在东方行得通的做法,亚利桑那没办法照单全收。这个芯片制造业界的巨人(指台积电)面临的挑战比预期大很多”。

缺乏稳定制程良率的材料某种意义上卡住了台积电“西迁”的脖子。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和设备,而美国在这些方面并不具备完全的自给自足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材料,美国的供应链并不稳定,这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良率下降,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由于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一期项目产能有限,所需化学品数量较少,因此主要化学品供应商尚未确定在美国设立供应基地。而中国台湾的化学品供应商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对搬迁到美国持谨慎态度,担心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因为在美国难以找到合格的化学品供应商,台积电不得不从中国台湾运输化学品至美国,这增加了硫酸等关键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根据麦格理银行的研究显示,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厂制造成本可能比中国台湾的工厂高出30%。这主要是由于缺乏规模经济、供应链不稳定以及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

原本想着全球化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可单单一个成本就压不下来,这无疑让台积电的“西迁”左右为难。

03

台积电更想被称为“全球化”

相较于压力下磨难不断的“西迁”,台积电或许更想听到的词是“全球化”。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由张忠谋创立。当时,中国台湾省正经历经济转型期,半导体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点。张忠谋凭借在美国半导体行业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半导体代工模式”,这一创新模式迅速吸引了全球客户的关注,并奠定了台积电的基础。

台湾政府为台积电提供了初期建设所需资金的48%,并给予了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这些支持使得台积电能够专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代工厂。

台积电的全球化之旅始于1996年,当时它在美国成立了子公司WaferTech,并在华盛顿州兴建了8吋晶圆厂。这是台积电首度踏出国门到海外设厂,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的初步实施。此后,台积电又在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了其全球布局。

而随着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台积电于2003年,到上海“松江”兴建8吋厂,这是台积电首度到大陆设厂。接着2016年,台积电宣布投资30亿美元,在南京兴建12吋晶圆厂及设计服务中心,该晶圆厂导入16纳米制程,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晶圆厂。

在2020年之前,台积电的全球化战略,从半导体企业运营的角度看并无不妥。半导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就会将利润率较低、生产工艺较落后的产能剥离,到人力、电力、物力等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地区设厂,在当地建立生产链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当地税收、土地甚至大额订单等等优惠,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所在地半导体工业发展,拉动了当地经济和就业。最为重要的是发源地能够保留技术最先进的产能,并以完整的产业链构筑产业壁垒。

在半导体行业过往数十年的发展中,也是沿着北美-日韩-台湾-中国-东南亚的节奏在转换,可问题是2020年,台积电向在北美的落子却完全违背了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发展规律。

2020年,台积电在美国的“敦促”下,宣布到美国亚利桑那州,设立先进的5纳米晶圆厂。2022年12月,美国投资部分再加码,将追加兴建一座3纳米厂,原本的5纳米厂也升级到4纳米,同时,2nm工厂也在计划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台积电也计划实现2nm工艺的生产,以满足当地客户对高端芯片的需求。

彼时,台积电在台湾最先进的晶圆厂工艺已经达到了3nm,并且正在积极研发2nm及以下的技术。

这意味着未来台积电在美国、日本代工生产的芯片规格和中国台湾省生产的并不会有太大区别,且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能够更快地供应美国、日本和周边半导体企业需求,这对于中国台湾省而言,显然是难以接受的,毕竟工厂、市场都在异地,那台湾本土生产的先进制程芯片又卖给谁呢?

这样的疑问并非凭空出现,据“看台海”官微信息,台积电新任董事长魏哲家4日与媒体交流时承认,该公司曾就“是否将工厂迁出台湾”与客户进行讨论,最终的结论是“完全迁出台湾是不可能的”。

台积电新任董事长魏哲家就曾坦言,确实与客户有讨论过类似问题,因为两岸不稳定是所有供应链都担心的,但台积电目前在台湾的产能有80至90%,要全部移出是不可能的,应该努力不让战争发生。对于台积电,岛内媒体认为,美国“吸血”芯片产业链或令台积电最终变成“美积电”。

而岛内舆论对台湾技术人才外流的忧心声音,不绝于耳。台湾《工商时报》刊发社论指出,随着两岸紧张局势加剧,美国越来越明目张胆的打算将先进芯片从台湾移转分散,台积电面对这样的国际现实,到了关键选择阶段。

从这里可以看出,台积电所谓的“全球化”多少有些被“裹挟”的味道,搬或者不搬,本身就是两难的选择。

03

台积电的话语权或许并没看起来强

“全球晶圆代工龙头”的光环让台积电风光无限,可在整个半导体产业生态圈中,台积电这个龙头的声量真有人们认为的大吗?

作为代工企业,台积电在客户结构方面,深度绑定全球 Fabless 厂商。台积电的主要客户为苹果、联发科、AMD、高通、博通、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其中苹果为台积电第一大客户,收入贡献稳定在 20%以上。据 Exploresemis,2022 年高通、AMD、博通、英伟达、联发科收入贡献各在 5-10%。

表面上,台积电毛利率由2019 年的 46%提升至 2023 年的54%,主要来自高毛利的先进制程产品占比提升。横向对比其他可比公司如中芯国际、联电、格芯、华虹半导体、世界先进,台积电毛利率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然而,台积电的市场地位虽然稳固,但并非没有挑战。台积电的毛利率虽然高达5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其盈利能力也受到客户集中度高的影响。

一般来说,商业公司有钱挣才会持续投入,亚利桑那的Fab21总共90k的产能,只占台积电规划总产能的很小一部分,兼顾服务老客户的次顶级芯片代工、潜力初创客户的流片,产能可以轻松排满,其获得补贴之后的盈利能力,可以接近中国台湾地区的85%-90%,等五年折旧期过后,毛利率也可以接近70%左右,中国与台湾地区相当。

也就是说,只要台积电给美国的亚利桑那工厂做好排产,在产能满载、高稼动率的前提下,盈利是可以做好的。

供应链配套落地的前提是晶圆厂具备60k以上的产能,如果产能规划不足,那供应链情愿异地生产采取运输的方式供货,Fab21三座工厂总规划产能90k,刚好是让供应商愿意一起配套落地,且有利可图的一个基准水平。

按现有规划,如果不出意外,到2028年底,在特朗普任期的尾声,台积电大概率会将凤凰城打造成美国最完善、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聚落。对台积电来说,拥有了美国本土产能,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冲关税的影响。

至于2029年三座工厂全部完工后,台积电还会不会继续扩建,取决于特朗普任期,以及特朗普的下一任,决定讲什么样的故事,会不会进一步提供补贴。如果没有补贴,美国亚利桑那工厂的盈利水平堪忧%,这将严重拉低整体毛利率,导致股价下跌,这是台积电不能接受的。台积电扩建的未来变数,取决于全球市场对先进工艺的需求和政治博弈的变化。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