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严嵩的七律,朴实凝练,层层铺垫,结尾显得水到渠成

墨有云水心语 2024-11-10 06:10:32

人生在世,即使不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也都想活出一份精彩,并让短暂的生命具有价值。可是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很多事情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行,甚至还可能事与愿违,背道而驰,让人惆怅悲愁,又感到无可奈何。

遇到挫折和困境,有人迎难而上,可能遭遇更多的困难。有人暂时退隐,或许可能柳暗花明。明代一位诗人才学兼备,年少得志,可是由于担心奸人当道,于是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朝堂。多年之后,他却居然成为载入史册的奸臣。下面一起读诗:

将赴京作

明代 • 严嵩

七看梅发楚江滨,多难空余一病身。

阙下简书催物役,镜中癯貌愧冠绅。

非才岂合仍求仕,薄禄深悲不逮亲。

此日沧波理征棹,回瞻松柏自沾巾。

严嵩出生于江西分宜,24岁时考取进士,并担任翰林院编修。严嵩个头高大,嗓门响亮,其才华深得当时名士们的欣赏,入仕后不久就成为皇帝身边的词臣。

可是正当大家以为他可以青云直上时,严嵩却忽然托病告假,请求回乡养病。其实他当时并非不想大展宏图,只是顾忌宦官刘瑾专权而祸害到自己。

回乡之后,严嵩继续在钤山之麓潜心读书,不仅学问精进,而且也磨练了更沉稳的性格,为其仕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首诗写于严嵩再次离开故园、返京复职之时,表达出作者当时的真实想法。

开篇抒写了作者隐居时的境况,“七看梅发楚江滨,多难空余一病身。”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梅花开了又落、亲友聚了又散,尘世间变化万千,大家为了前途和生计,不停地奔波劳累。

诗人虽然离开了朝堂,打算静心读书,可是他身处多事之秋,很多悲戚之事岂能充耳不闻?更何况他还经常患病,又担忧社稷安危,顾虑百姓疾苦,所以更是显得忧心忡忡。

很多读者一定了解,严嵩是明代著名的奸臣,他在明代嘉靖皇帝时期掌控内阁多年,为了讨好君王,稳固地位,他一味媚上,杀害无辜。不过一个人并非生而奸诈,必然是受到外界影响,同时也因自身在名利面前把持不住,所以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

“阙下简书催物役,镜中癯貌愧冠绅”,颔联交代了作者返京的原因。嘉靖帝登基之后,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吏部便多次派人催促他回京复职。阙下代指朝廷,物役即担任官职。诗人虽然身体消瘦,又对朝堂中的争夺有所顾虑,不过他又不敢违抗圣旨。愧冠绅乃是谦词,意指自己乃无能之辈,羞愧穿戴朝服和官帽。

颈联传达出诗人对名利的追求,“非才岂合仍求仕,薄禄深悲不逮亲。”严嵩毫不隐瞒地说,我并非栋梁之才,为何还要孜孜以求地跻身仕途、谋求上进?实在是因为薪水微薄,难以养家。

严嵩在隐居山林和回京途中,不仅接触过底层百姓,而且还亲眼目睹过民众们的悲惨生活。他当时虽有一股凛然正气和儒家情怀,可是一旦他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立刻就不再顾念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

“此日沧波理征棹,回瞻松柏自沾巾”,结尾表达了对故园的不舍之意。诗人有些激动地说,我今日一旦登上客船,就将在风浪中沉浮,恐怕很难有机会回到年少时读书之地。回望钤山之巅的松柏,我不禁泪洒衣巾。沧波,一语双关,既指客途中的江流,又指宦海中的波涛。

明代严嵩的七律,朴实凝练,层层铺垫,结尾显得水到渠成。作者通过介绍自己的“多病、癯貌,非才、薄禄”等情况,委婉地表达出对名利的强烈渴望,最后虽然表现出对故地的依依别情,其实心中却迫不及待地希望早日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如此言行和思想,又岂能不让他不被后人唾骂?后来当严嵩失宠之后,不仅自己很快就悲愁离世,而且他的家人也遭到流放,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