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常说:冬至三不空,来年不受穷。
三不空,那到底是指哪三样,又分别有什么讲究?
看懂了赶紧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我也是刚知道。
1
家不空二月河说:“冬至和除夕一样,讲究合家团圆。”
人生短短几十年,钱没了还可以再赚。
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只需一刻便胜似千金。
汪曾祺在《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中,回忆起儿时在家的场景。
每到冬天,他家堂屋门口会装上一扇严实的木门,阻挡住寒风的侵袭。
床上拆了帐子,铺上厚厚的稻草,暖手暖脚的铜炉也装满粗糠,一烧就是一整天。
汪家老小围炉而坐,祖父喝着小酒,祖母做针线活儿,父亲则陪孩子们做游戏、摆弄玩具。
长辈谈笑风生,孩子追逐打闹,铜炉里的火也越烧越旺,定格成了无数人眼中最美的画面。
每到冬至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在何方,都会想方设法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
家是人的根,家不空,人就有归处;家是人的魂,家不空,人就有精神。
无论人生有多少风雨,不管你身在何方,家永远是等你回来的地方。
只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生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2
嘴不空老百姓常说:“冬至宜补冬,养生补嘴空。”
人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补冬的习俗。
在一年最冷的这段时间里,可以适当进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提升元气。
常听人说:吃口冬至菜,定能发大财;喝上冬至酒,幸福到永久;咬口冬至饺,从此好运交。
提到冬至,肯定离不开吃饺子。
相传东汉末年,每到冬至天寒地冻,百姓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
“医圣”张仲景便将羊肉、药物切碎,用面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们。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从此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想要吃顿饺子,必须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和煮……一家人忙成一团,却又乐在其中。
冬至佳节,吃顿羊肉馅儿的饺子,再喝一口热乎乎的饺子汤。
这类温补的食物,不仅能够御寒抗冻,还能使身体更加强壮。
今冬储备好健康,来年就有美好生活的底气。
3
心不空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人活于世,活得就是一个好心态。
有事时,心不能乱;无事时,心不能空。
只要心里有光,就无惧前路漫漫。
蔡澜中年时,曾遭遇过两次失业。
他申请过救济金,也写过求职信,最终都了无音讯……
朋友都以为他会绝望,蔡澜却说:“相信幸运女神会眷顾我。”
没有工作,蔡澜就做美食、写食评。
他带着一大帮美女,去世界各地寻找美味。
吃饭时,他总会一边介绍美食,一边招待“客人”;
吃完后,他还会礼貌地对厨师、工作人员致谢。
就连女神李嘉欣都被他圈了粉,崇拜地说:“他是最绅士的男子。”
这段经历被他拍成一档电视节目,收视率冲到了前五名。
心中有光的人,无论身处何地,身边一定鸟语花香。
不仅能够温暖自己的命运,还能照亮别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