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过,你所经历的那些苦,你的孩子从未尝过;而孩子正在经历的苦,你也从未体验过。在这样巨大的差异面前,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教好自己的孩子呢?
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经历过物质的匮乏。可能为了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要眼巴巴地盼着过年;为了能吃上一顿肉,要等到重要的节日。那些在艰苦环境中求生存的日子,让我们学会了坚韧,懂得了珍惜。可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便捷的服务。他们所面临的世界,是信息爆炸的世界,是充满竞争却又与我们当初截然不同的竞争方式的世界。
编辑
而孩子呢?他们在学业的重压下苦不堪言。每天从早到晚,淹没在书本和作业的海洋里。他们要面对来自同学之间成绩的比较,要承受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他们还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摸索前行,面对同学间的小团体、排挤或者孤立;他们的苦,是一种精神上的疲惫,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中努力跟上步伐的挣扎。
你以为,你过去那一套吃苦的经验就能解决孩子现在的问题吗?你以为,你用自己曾经战胜物质匮乏的方法就能帮助孩子应对学习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吗?你错了!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两种不同的苦。
编辑
当你对着孩子讲述你小时候如何走几公里山路去上学,孩子可能只是一脸茫然地看着你,因为他每天是坐着舒适的汽车或者校车往返于家校之间。当你诉说自己小时候为了一本小人书要帮父母做多少家务时,孩子却在想他只要轻点屏幕就能阅读无数的电子书。同样的,当孩子向你哭诉同学的排挤,你可能只会简单地说“大度一点就好了”,因为你根本不理解那种在一个小小的班级里却被边缘化的孤独感。当孩子为了考试成绩焦虑时,你却只会说“我小时候条件那么差都能考好,你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不行”,你忽略了如今考试的竞争压力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编辑
教育孩子,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他们。如果不能真正地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不能去体会他们正在吃的苦,那么所谓的教育不过是空中楼阁。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着自己过去的经历就去评判孩子的行为,也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编辑
我们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谈如何教好孩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必须认识到,时代在变,孩子所吃的苦在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