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野钓一直是很多钓友的乐趣所在,尽管天气变热了,鱼的活性也就更高了,在水中的觅食行动也变得更为频繁,因此在这期间钓到大鱼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特殊的鱼情中,我们也还需要学习到一些做窝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很多钓友在野钓做窝的时候往往都不够重视,以至于影响了最终的上鱼效果。
那么在夏季野钓做窝的时候,我们需要重点把控哪些要素呢?
做窝的重要性。做窝就是在打窝之前,我们要对所预选的诱饵进行一定范围的爆炸式投放,这样可以让鱼对我们所用诱饵产生更高的兴趣,并且在短时间内实现多头数量上的增加。
而且一般所谓的“窝”就是指垂钓过程中我们设定的一定范围内,鱼会被吸引且驻足或者经常出现于此,等待着它们前来觅食。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鱼甚至可能就会由于天生的傻乎乎而忘记离开这个“窝”,直到吃到我们的饵上才想起来当初来这里是干什么来的。
有时候鱼甚至会在这个“窝”中繁衍生息,不知不觉间便养出了一整窝小崽子,可谓是延绵不绝,只需静静等待收获即可。
我们不管是否会打窝,在钓鱼收获上其实都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不做窝,那么可能最大的消耗就是我们垂钓金贵的时间,这个时间会被浪费在长期等待鱼饵报点上面。
作为钓友,时间就是金钱,我们需要用时间去换取金钱,无法将更多时间花费于钓鱼,就只能提升自己的钓鱼技巧来获得更好的成效。
所以说我们可以根据个人选择是否打窝,而并不是打窝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多渔获回报。
野钓做窝“三要”。钓鱼讲究的是“因情而施”,根据鱼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垂钓的对象鱼是鲤鱼,但是周围中鲌鱼众多,而且在时常出现扰动水面的情况,这时候作为饵食的玉米或者颗粒类物质就会很容易被水面的小鲌们吸引,扑捉到的时候鲤鱼可能早已吃饱离去。
如果想要垂钓鲤鱼却又不想这些小鲌干扰到我们的作钩,可以在所中加入适量泥土,防止小鲌伤害到我们的饵料,同时还能够吸引住大头大肚子的大鲤。
同时还需考虑季节因素,如果是7月或者8月份,我们可以选择子午线8点打窝,如果是5月25号以下的日子,可以选择中午1点打窝。
这些都是因为夏日阳光强烈时,3点会让饵料外感太热,有可能导致口味变质而影响饵食吸引力;冬日冰凉中,扔下去的饵料不出1秒就冻得硬邦邦了,所以选择较凉时间段扔下去效果更好。
所以由此可见我们在做窝前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钓友们打窝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打太多了,这可能就是下意识的一种过程,大家认为越多越能吸引鱼儿,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做窝想要吸引鱼并不一定要铺满整个底面,只需让水面上的鱼儿注意到即可,这个份量一般是一小撮凑个数就行了,多了只会适得其反。
太多蛊惑了鱼儿食欲使之侵占大部分时间只顾吃东西没精力去游动,下次再想咬鱼杆那都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同时过多的窝料还可能导致入窝的鱼儿过多全部吃饱后余下立刻离去,再无后续。
还有一种还有丢失控制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所打窝的位置是否合理。
实际上应该将窝料集中放置到漂后的方位,让鱼儿游动时有种进入洞穴似乎感才能实现饵食与嘴巴相遇。
而如果我们将窝料撒得过于分散,也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而且会产生一种“天女散花”的结果,让所散的位置变成一个半径非常大的锥形疑惑层级状态,即使有心寻觅也难觅汤水遗留之处。
还有一种犯病就是空间没有控制好,一般以4米为最优效果,再远只是测验精准度,近难以把控压榜力度。
打窝时不仅要将窝料投放采用特殊手法才能精准投入,同时也不能随意选择落脚点,在正确的方法上,我们应该先观察前方风向,再选择醒目的位置,以免入水后漂移无法识别这条线在哪里。
如果我们所瞄准无法使用浮漂观察准确性,可以选择小白色浮标观察位置,以方便纠正。
然后就是下钩后将浮漂上下调为一致最好,这样可以更容易判断是否有鱼入嘴,也可以减少误解减少上浮漂空泛拖底调漂可能造成的困扰。
此外,根据环境选择不同浮漂非常重要,如开口可排榷滴水等等方法都能提高我们钓鱼成功率。
野钓做窝“三不要”。如上文中所提及,大家往往容易犯有意过多投放情况,应学会控制这一概率,让自己成为一个成熟钓手。
即使有大量鱼儿聚集,也不能实现一次性捕获,需要不断重复行钩动作,因此我们不妨先粗略于位置所在后方4米两端各撒一小撮,待观察情况良好再添加。
如上文中所提及,撒点要震惊,避免“天女散花”现象发生,要集中设置在漂后的2米周围,这样更易实现目的,更容易吸引入网,能极大提高咬钩率,也可以少撒几次因为出乎目的没有仔细观察造成浪费万分遗憾情况发生。
制作诱饵虽然有很多种方法,但是大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优解,过多的诱饵不仅麻烦,也容易浊水导致光照不足,使鱼儿丧失兴趣远离。
诱饵是一种引诱物质,没有必要让大量鱼儿同时注意到一点,其实一点也足够了,所以合理掌控诱饵量也是一种骨感美哦!
诱饵还可以选择可溶性物质,不同季节使用不同类型,送走冬迎来春时,便可使用蒸熟面团、细米饭等温和物质,不仅对小杂鱼温和平静,还能吸引同样温和平静的鲤类群体,再进行四周撒放以增加范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