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马山县与河池大化县交界的乐圩,靠近县城为何被撤销?

巧云聊旅游 2024-09-25 18:12:56

马山县游玩期间路过乐圩村,虽然乐圩是个村,但乐圩拥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街道、菜市场、各类商店一应俱全,不难让人想起乐圩应该是个撤销的乡镇。撤乡并镇过程中马山县调整的幅度相对较大,就好比如周鹿和林圩,几个乡合并后人口突破10万的大镇。乐圩,之所以称之为圩,想来以前亦是乡或者镇,本文就书写一下乐圩这个小地方。

乐圩村位于马山县的西北部,距离马山县县城白山镇8公里,之所以称之为圩,是因此村是走都安县大化镇的必经之地而兴盛起来。让乐圩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则是大化镇升格为县之后,马山县与大化县之间的过路圩,两县城之间距离不过20公里,而乐圩就在大化与马山两县的中间岂能不发展神速?

乐圩形成于民国元年,有个叫叫唐罗的村民在山脚下的小溪边开店营生,此地是隆山县走都安县大化乡的必经之地,来往人员众多,唐罗索性就开粥店方便路人填饱肚子走路。解放前的陆路交通相对较落后,交通工具更是缺乏,出门则是步行,步行体力消耗较大,唐罗开设粥店不仅方便路人,还能以此谋生,真乃是商业奇才。

随着生意的火爆,颇有商业头脑的唐罗将以单纯饮食为主的小店扩展至各类生活用品,并且将店面扩大而形成小街圩。民国18年,唐罗的商业版图不仅有餐饮、生活用品,还涉及到住宿、娱乐等行业,商铺多达十几间而逐步形成小集市,小集市在山脚下,人们亦称之为山圩。周边百姓看到唐罗生意越来越好而到山圩边开店营生,山圩亦成为方圆20里内较为繁华的小集市。

周边县也有很多地方叫山圩,为避免地方重名,山圩需要更改名字,当时山圩的大多数都是唐罗产业,村民建议将山圩更名为罗圩。罗就是唐罗,罗圩也就是唐罗开店而形成的小集市。唐罗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在当地算是富甲一方,有一定的威望,村民将山圩更名为罗圩,有点拍唐罗马屁的意味。唐罗在当地也算是有点地位的人,加上自身的威望和内在的虚荣,以自己的名起地方名也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了。

解放初期罗圩是隆山县的一个村,隆山县和那马县合并后亦称为马山县的一个村。1952年罗圩村升格为乡,当时的马山县隶属武鸣专区,武鸣县有个锣圩乡,尽管锣与罗音同字不同,但念起来总有些误解。为避免跟隔壁县锣圩乡同音,上级登记地方名字时就用罗的同音乐来替代,罗圩就此更名为乐圩。

1956年乐圩乡并入乔利乡,1958年乐圩则成为乔利公社的一个大队,1962年乐圩大队升格为乐圩公社,隶属于乔利区。1969年乐圩公社降为乐圩大队,乐圩乡,大队,公社再到大队,感觉当时的行政区域调整就像玩家家似的,一会儿乡、一会儿大队,一会儿公社,当地村民都还没来得及适应就变,不知村民会不会有意见。

分单干后乐圩有机会保留乡建制,但大部分的资源都往乔利乡倾斜,乐圩要设乡想来还得原地踏步发展。可能乐圩自身发展潜力不足,保留乡级建制有点浪费公共资源,乐圩不能设乡而是村。说来倒也是。乐圩的起源是山圩,也就是现在的旧街,旧街因城建扩建不足而搬迁至现址,现址对于城镇扩建受到制约,若不是马山与大化两县之间的中间点,想来现在的乐圩可能连菜市场都没有,设乡更是不可能。

乐圩距离乔利乡12公里,距离马山县县城也就8公里,撤乡并镇按照就近合并原则,乐圩应该并到县城白山镇才对,为何并到乔利乡实在令人难解。莫非马山县县城白山镇嫌弃乐圩太穷,不想让乐圩跟县城混,免得乐圩拖县城后腿,如此说来也不完全正确。乐圩并入乔利乡是有历史原因,乔利乡是思恩府的乔利堡,乐圩这片地属乔利堡。思恩府实行的是土司制度,乐圩是岑氏土司势力范围,乐圩历史上就跟乔利堡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脱离乔利并入白山,想来土著们都不会答应。

乐圩虽然小,但逛一圈也得要半个小时。旧街原本以为还保留很多民国时期的老房子,进去逛一圈什么都没看见。里面倒是有非常现代化的居民房,装修得非常的漂亮,想来旧街的村民应该是唐罗的后裔。唐罗毕竟是民国时期乐圩首富,留点财富给后代理所当然,即便分四类时唐罗没能保留下财富,唐罗商业头脑相对较发达,其后代应该能继承唐罗的商业基因,其后裔成为富翁都不足为奇。逛完乐圩,在路口吃一碗老友粉而结束乐圩之旅。本文稿是茶后文,看看就好,专家笔下留情,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