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该怎么办?学会这些,能救命!

健身有道养护 2024-07-10 21:49:47

近日,17岁国羽小将在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赛场上发生意外,令人心痛!“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抢救”又再次引发全社会关注与热议。据相关统计,中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总人数约为126万,相当于每分钟可能就有2人因为心脏骤停而丧命。今年6月份以来,瑞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中心收治心脏骤停患者31例,其中年龄最小的仅为30岁,心肺复苏成功率32.3%,这一比例在全国已处领先水平。那么,当发现有人突然晕厥倒地时,身边群众该怎么办?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

瑞安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中心主任钱松泉谈到今年4月份救治的一个病例,一位50多岁患者在家里突发心梗导致心脏骤停,原本这类患者非常凶险,死亡率非常高。由于送医及时,而且期间一直持续心肺复苏,急诊抢救团队评估患者大脑缺血缺氧不会特别严重,有上ECMO机会。在积极动员下,家属同意后续抢救方案。经过ECPR(ECMO+CPR)紧急救治,患者恢复情况良好,顺利出院。

“第一目击者抓紧施救,第一时间心肺复苏,非常重要,能为心脏骤停患者的后续抢救赢得非常宝贵的时间和机会!”钱松泉主任介绍,患者心脏骤停发生后,3到5秒钟会眼前发黑,出现黑蒙症状;10秒钟出现晕厥,30秒瞳孔散大;1分钟,呼吸停止,大脑会引起损伤;4分钟开始,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逐渐进入到不可逆状态。“黄金4分钟的意义,就在于大脑,时间就是大脑,大脑就是生命!”

因而,做好全民急救普及非常重要,第一现场目击者如果掌握急救技能,就能及时施救。“互救就是自救,只有教好身边人,才能救护更多人”!

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心脏骤停?

钱松泉主任介绍,心脏骤停一般没有特定的场景和时间,结合2022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心脏骤停白皮书》来看,早上6点到9点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最高的时段。其中男性占比达到71.9%,且发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心脏骤停的原因较多,有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都有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类型。此外,溺水、触电、中毒、重大创伤等意外事故也会引发心脏骤停。还有一些患者,看似突发意外,也有可能身体潜藏心血管疾病没有被发现,在过度劳累、超负荷运转刺激下而爆发。

如何评估判别“心脏骤停”?

首先要评估有没有意识,常规做法是拍患者肩部,轻拍重喊,如果没有应答,暂且认为没有意识,但还不能立即判定心脏骤停,也有可能是低血糖、颅脑问题导致。这时候,第一现场目击者可以呼叫周边群众来帮忙,并打开手机免提拨打120,反馈患者状况及所在位置。在救护车到达之前,120接线员会在电话中指导接下来如何开展急救:用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喉结旁开两公分处),5秒到10秒时间,看患者是否有脉搏和呼吸,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就要立即做心肺复苏。

做心肺复苏,一定要人工呼吸吗?

2023年,瑞安市红十字会在全市范围内为83416位市民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普及率为6.67%。目前,网络上也有很多科普教程,供大家学习了解。“在双乳连线中间位置,用掌根进行按压,利用上半身力量,持续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按这样的流程,在2分钟里持续5个循环。”

有些群众在施救时对于人工呼吸会有顾虑,若是目击倒下的,则心源性引起的心脏骤停可能性大,可以不做人工呼吸,仅做持续徒手胸外按压,效果也会差不多。如果是溺水或窒息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患者,则人工呼吸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目前,瑞安市人民医院通过信息赋能,依托已通过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平台,利用5G技术打造“5级远程急救示范网”,将优质医疗资源、高效医疗服务惠及全市急救患者。患者被送上救护车后,通过5G网络传输,医院急诊抢救中心5G远程指挥中心可实时观测车内患者情况,了解生命体征指数信息,120救护人员会在抢救中心团队指导下对采取进一步急救措施,同时结合病人情况,院内会提早启动流程,做好应对,确保患者到院后第一时间接受精准救治。为生命赢得更多希望!

7月中旬,钱松泉主任将做客“瑞医在线”直播间与网友们交流相关急救知识,届时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具体直播信息,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作者:阮玲玲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