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至死都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司马昭处死。
明明自己立下了灭蜀大功,明明可以乘着士气灭了东吴一统天下,但却被司马昭百般反对,甚至被污蔑要造反。
天地可鉴,他邓艾可真没有这个想法,顶多有些得意忘形罢了。
但他不知道,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得意忘形加上对局势看不明白而丢了性命。
邓艾
说实话,邓艾的军事能力堪称三国后期最强,但政治上的能力连刘禅都不如,在司马昭要篡位的前夕越权搞事,这样的人,被赐死是迟早的事。
01邓艾这个人属于大器晚成但天赋又极强的那种人。
邓艾是寒族出身,自幼丧父,和母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十一岁那年,曹操征讨荆州,邓艾在战乱中被迁徙到汝南生活,为了活命,每天天不亮就给人放牛,因精通每头牛每天吃多少稻草,就被安排负责管理稻草。
后又精通每亩田每年产多少稻草,升迁担任稻田守丛草吏,也就是负责春夏的时候劝农,秋冬做制度,然后管理一下仓库。
在这个岗位上,他又研究了农田和农田灌溉,无师自通,居然成为农田水利工程专家,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搞搞屯田。
而在屯田的时候,他又开始研究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揣摩在何处驻军、何处埋伏,一下子又成为了军事专家。
可惜邓艾天生口吃,这样的人,是无法出任体面的文官的。
期期艾艾的“艾”就是邓艾
就这样,邓艾一直蹉跎到四十多岁,还在担任上计吏这样不入流的官吏。
如果没有意外,他这辈子大概就这样了。
或许上天不想看到这样一位奇才被埋没,某天,邓艾被派往京城向司马懿汇报工作,没想到却因口吃引起注意,司马懿就问了一下屯田的事情,谁知道邓艾将自己对农业和军事的认知一股脑的掏出,成功引起司马懿兴趣,将其调了过来,并且主政一方。
主政期间奇计迭出、屡建奇功,将蜀汉大将姜维玩得团团转,成为曹魏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02甘露五年(260年)五月,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擅权,亲自带兵讨伐诛杀司马昭,虽未能成功,但硬生生让司马昭背上弑君的恶名,更迫使他暂缓篡位的进程,客观上给曹魏延续了国祚。
但司马氏和曹氏早已不死不休,如果不篡位,下场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另一方面,司马昭又公开处决了士人偶像嵇康,弑君又杀名士,两件舆论风波已经让司马昭名誉扫地,世家大族也对司马氏颇有微词。
为了缓解舆论上的压力,光靠在庙堂上的辞官表演肯定不行的,必须立下大功勋来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并以此作为基础,走加九锡、封王这条篡位之路。
司马昭要走的,就是曹操的路子
讨伐东吴?虽说东吴也走下坡路了,但实力犹在,还有陆抗这样的名将统领大军,是个硬茬。
至于蜀汉,如今宦官黄皓专权,唯一名将姜维既不在成都也不在汉中,被迫在沓中屯田,目前镇守汉中的是骠骑将军胡济,能力和威望远远不如姜维。
汉中地势险要,也是阻挡曹魏的雄关,自蜀汉拿下后,镇守汉中的都是名将,而当年诸葛亮北伐,也是常年待在汉中,可如今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派了一位存在感极地的将领,岂不是告诉世人,蜀汉气数将尽?
因而司马昭打算捏捏蜀汉这个软柿子。
可惜汉中虽然没有名将镇守,但蜀地易守难攻,且兵力粮草转运艰难,但从军事层面讨伐,大军伐蜀,的确不是最好的时机,就连和蜀汉连年征战的邓艾也屡次反对。
但司马昭本来就是用征伐来转移内部矛盾的,必然要坚持出兵,而后另一位大将邓敦也出面反对,气的司马昭直接将其斩首示众,以塞众口。
03伐蜀计划通过了,安排谁担任主帅呢?
想来想去,就想到了钟会,钟会是名门之后,但却是庶出,依靠司马氏后才扶摇直上。
况且钟会没有子嗣,缺乏篡权动机,毕竟司马昭也怕有人趁伐蜀立功,学司马氏的老路子。
钟会
另一方面,伐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司马昭又启用极力反对伐蜀的邓艾,让他带领西路军,从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至于钟会则被封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
按照司马昭的计划,只要夺取蜀汉几座大城即可,然后安排人上表功绩,并借此机会加九锡。
姜维得知司马昭调兵后,立即意识到曹魏这是要伐蜀,立刻上报刘禅做好防御,但刘禅却听信黄皓谗言,丝毫不做准备,就这样,天险的汉中轻而易举丢失了。
夺下汉中,已经是曹魏立国以来最大的功勋了,司马昭长出了一口气,立刻命人上表赞功,又是封爵晋公,又是受任相国,加九锡的,这次,司马昭不玩九推八让的戏码,毕竟这是他现在最需要的。
本来这场戏演到了这里就该谢幕了。
此时,姜维与张翼、廖化合兵,固守剑阁,钟会主力虽强,但也无力夺取,双方对峙一段时日后,曹魏就退守汉中。
驻守汉中期间,又派人劝降姜维,姜维自然不会同意,如今攻也攻不下,粮草也开始吃紧,钟会就商议撤军了。
灭蜀之战
但此前一直反对伐蜀的邓艾站了出来,献了偷渡阴平,从西面走小路奇袭成都之计。
这的确是一条不错的奇袭之路,但问题是一路要翻越崇山峻岭,路上各种困难不计其数,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对于钟会来说,他已经达到了司马昭的政治意图了,现在回去,就是领功就是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但邓艾一根筋的非要走这条路,毕竟对于邓艾来说,自己已经六十七岁了,眼看没几天活头了,如果能立下灭国功劳,这辈子算是无憾了。
钟会本来就对寒门出身的邓艾看不顺眼,既然邓艾要送死,自然也不拦着,但自己不会派兵,当邓艾自己带着部曲去。
景元四年(263年)冬十月,邓艾从阴平小道出发,不顾高龄,身先士卒,从山上滚下来,居然成功了。
偷渡阴平
如今蜀汉的精锐都在剑阁防御,邓艾神兵天降,哪里来得及布置防线?
江油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在绵竹战死,邓艾大军顺利逼近成都,刘禅眼看抵挡不住,直接选择投降。
而姜维听说邓艾偷袭后,放弃剑阁,南下巴西郡,但得知刘禅投降以及敕令姜维投降的诏书后,只能被迫向钟会投降。
04拿下成都,已经远超司马昭的预期了,也足以让他晋公的地位更加巩固。
对于邓艾来说,立了如此功勋,后半生富贵不愁,但在这个期间,理应小心翼翼,避免功高盖主,毕竟司马昭可不是什么心眼大的人。
可惜邓艾军事上足够优秀,但政治上几乎是空白。
刘禅投降后,邓艾居然以天子的名义矫诏给蜀国君臣封官,其中刘禅被封为扶风王。
这就让司马昭有些尴尬了,毕竟他现在还是晋公,岂不是意味着邓艾地位比他还高?
司马昭
考虑到邓艾刚刚灭蜀,且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也是如此,有此先例,司马昭只能忍下怒气,给了他一份诏令,让他立刻带兵回来:
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僣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白起、韩信、吴汉、周亚夫,司马昭列举的这几个人,只有吴汉一个善终的,这也是司马昭的第一个政治通牒了,让邓艾回来担任太尉。
别看太尉是三公之一,但在曹魏时期,太尉已经成为虚职,没有什么兵权,纯粹就是用来养老的,比如曹魏第一位太尉就是贾诩。
很显然,司马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回来安安心心养老,不然下场就是白起之流。
但迟钝的邓艾丝毫没想明白,反而一心想着要灭吴,完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这让司马昭更加不满。
灭吴要等到司马炎时期,而司马炎灭吴也是一次政治事件
毕竟邓艾有豪情壮志想要灭吴,但对于司马昭来说,这就是狗尾续貂。
本来伐蜀就是为了让司马衷有功勋称公称王,如今目标已经达成了,司马昭不想继续冒险了,毕竟伐蜀成功,顶多锦上添花,但要是失败,那就是虎头蛇尾了。
于是司马昭再次发出政治通牒:
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很明显,司马昭就是让他安分一些,但邓艾再次没看懂,反而认为司马衷在军事上的见解没有他深,反而继续上书强调他的计划,并继续为灭吴做准备,甚至还表明一下自己心迹:
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邓艾是问心无愧,但却因看不懂局势,也看不明白司马昭的政治意图,让双方的误会越来越深,更让司马昭开始怀疑邓艾另有所图。
本来擅自封赏已经是僭越了,在司马昭眼里,邓艾居然借灭国之功和自己叫板,即便没有谋反之心,但举动非常恶劣,甚至给其他将领开了一个坏头,即仗着功勋和自己叫板。
明面上僭越,自己还可以看到,但如果暗地里谋反,那自己该怎么办?
既然司马昭都开始忌惮邓艾了,那主帅钟会自然也逃不过。
钟会打仗虽然不行,但政治嗅觉还是有的,他是司马氏起家就跟随的老人,对于司马氏篡权套路门清,自己现在的状态,就是司马懿当年的状态,钟会不得不考虑接下来的局势。
不久,司马昭的一份书信,让他彻底明白,司马昭杀心已起。
这份书信表面说担心邓艾,派了中护军贾充带兵驻扎乐城,自己则带着十万大军驻扎长安。
邓艾才多少人,值得用十万大军防着?很显然,防着邓艾是假,防着钟会是真。
钟会此时是进退两难,束手就擒,必然遭到司马昭的残害,因而在姜维的鼓动下,决定谋反。
05既然要谋反,首先就得除掉邓艾。
此时钟会已经知道司马昭也猜忌邓艾了,就修改了邓艾的上书,将内容全部改成悖逆之言,本来就怀疑的司马昭直接认定邓艾有二心,立即下诏,命人“槛车徵艾”。
此时的邓艾还想着如何灭吴呢,谁知卫瓘就带着诏书来抓他了。
邓艾
本来邓艾可以据兵反抗,但邓艾真的没有反叛之心,尽管诸将不服,但他高呼"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於今日矣"后束手就擒。
另一边,邓艾被擒,钟会谋反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鼓动曹魏将领一起谋反了。
可惜曹魏将领不为所动,毕竟灭蜀立下大功,回去人人都有封赏,和钟会一起创业,成功了钟会上位,自己的封赏和现在也差不多,如果失败,自己和家眷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再说,就算成功,家眷也没了,因而这帮将领说什么也不愿意谋反。
无奈之下,钟会只能选择囚禁,但姜维建议全部杀掉。
钟会也不傻,知道杀掉这帮人,自己就是无将之帅,到时候受制于姜维,所以一直犹豫杀还是不杀,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军中内乱,钟会谋反彻底失败。
钟会既死,同样被猜忌的邓艾也好不到哪里去。
史书记载,卫瓘就用私仇煽动田续去追杀邓艾,但在洛阳的邓艾子嗣也惨遭屠戮,其余家人则被流放到西域,很显然,这背后就是司马昭的意思。
立下如此功勋,却惨遭这样的下场,邓艾政治智商不行是一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司马昭的猜忌之心,和他一起伐蜀的杜预就看不下去,指责卫瓘。
但真的是卫瓘做的吗?如今政治敏感期,除了杜预,没人替邓艾说话,也没人敢指责背后的司马昭。
邓艾真正的平反要等待司马炎篡位的时候,或许考虑到老爹做的不地道,司马炎称帝后,立即平反了邓艾,当然,司马炎篡位也要收复人心,为邓艾平反自然可以算在其中。
说个有意思的事,被诬陷谋反的邓艾被戮及全家,而真正谋反的钟会,则罪止及身,似乎告诉我们,当时寒族和士族之间,斗争还是相当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