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3次强行废止汉字,均以失败告终,如今身份证上仍要写汉字名

漫悠芸端 2024-08-30 11:24:44

近些年来,韩国人到底从我们手里偷走多少传统文化呢?

2010年,韩国将中国传统古琴改名为箜篌并且成功申遗;

紧接着我们的元宵节又被韩国人改为燃灯节,于2013年成功申遗;

当然,一向致力于偷走中国文化的韩国人也没放过我们的端午节,将其改名为端午祭之后顺利申遗......

说一个可能让所有人感到触目惊心的数字,截至目前为止韩国已经偷走了中国500多个传统非物质遗产!

然而,有一项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却让韩国人避之不及、又爱又恨,甚至连续3次强行废止,都以失败告终,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京釜高铁事故

2009年,韩国京釜高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故。

起因是施工现场发现有300多个混凝土轨枕竟然开裂了,工程公司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人前来调查,却得到了一个更让人崩溃的噩耗。

从大邱到庆州一百多公里的施工现场,一共有高达15万个轨枕均有不同程度的开裂。

如此一来,不仅严重耽误了施工进度,还会造成更高的时间、财力、物力等成本,涉事的工程公司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了。

于是他们费了好大劲才终于找到事故的“罪魁祸首”,没曾想,竟然是一颗小小的连接轨枕和铁轨的螺丝!

深入调查后发现,混凝土轨枕本来应该是一家韩国和德国合资公司负责生产,但由于他们工厂不生产螺丝的缘故,就将这项业务外包给另一家专门生产螺丝的小公司。

可是没想到这家公司却误将生产要求书上的“防水”看成了“放水”,从而使用了吸水材料并将螺丝交付给施工方。

另一边,在现场负责监督的工人疏于检验,直接导致了这场意料之外的事故,也因此给京釜高铁施工项目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重大的高铁施工项目竟然会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呢?原因和当时韩国正在不遗余力的废止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都知道韩文是表音字,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读音同时会对应多个词义,一旦阅读的时候不注意就会容易造成误解。

这就奇怪了,一边悄无声息的偷走中国500多项传统文化,一边费尽心思废止中国汉字,这显然说不通啊。

那么,韩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中国汉字,又为什么这么着急的废止汉字呢?

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在古代,如今的日本、韩国、朝鲜以及越南,其实都属于中国的藩属国,至于中国汉字在韩国的广泛使用,最早要追溯到古朝鲜时期。

公元前108年,国力鼎盛的汉朝分别在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四郡,也是从那时候起,中国汉字文化风靡整个朝鲜半岛。

时间来到新罗统治时期,他在位期间开始频繁的使用汉字命名官衔和地名,一直到高丽时期,绝大多数贵族阶级对于中国汉字已经使用的相当熟练。

1446年,朝鲜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训民正音》,是当时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亲自发布的。

这样的目的不言而喻,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一味的推行他国文字,这让国王的面子往哪里放?

只是没想到,《训民正音》一经发布,竟然遭到了许多贵族和士大夫的强烈抵制和批评。

一来,那些人觉得一旦使用了朝鲜文,势必会遭到中国的责难,另一方面,他们打心眼里觉得中国文化更先进,没必要这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汉字仍然是朝鲜官方文字,至于朝鲜文(又名谚文)则成了朝鲜底层社会流传的文字。

其实当时韩文缺陷就已经暴露的相当明显,比如“李、黎、力”这3个字,读音是相同的,但是字型却不一样。

据统计,韩文中的同音字占比高达30%以上,因此很多人在使用韩文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语义混淆的情况,上文所说的京釜高铁轨枕开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的更长久,影响力更大,就必须要推行自己的文字,很快,朝鲜半岛开启了浩浩荡荡的废止汉字运动。

清朝中后期,尤其是甲午战争惨败后,一向见风使舵的朝鲜立刻颁发了《勅令》,要求民众们以国文为本。

不料脱离了清政府附属地位后,朝鲜也没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反而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尽管日本一再实施高压政策,试图用日文代替中国汉字来稳固自己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地位,可结果却收效甚微。

原因很简单,因为日语中仍然存在大量汉字,因此在强制性日语教育的过程当中,间接将中国汉字传授给了朝鲜底层人民。

不出所料,朝鲜第一次废止汉字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第二第三次废止汉字运动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如丧家之犬一般退出了朝鲜半岛,然而南朝鲜却在美国暗自扶持之下在1948年成立了大韩民国。

很快,亲美的知识分子开始大肆鼓吹“表音文字优越论”,至此,掀起了第二次废止汉字的计划。

1948年推出的《韩文专用法案》中明确规定,要求所有学校必须教授韩文,不允许出现汉字,并且在行政公文当中也要使用韩文。

尤其是人名、地名都必须使用韩文,这样一来,别说学生们看着韩文觉得陌生,就连教书的老师们都顿感压力山大。

据统计,废止汉字的政策出来后,直接导致韩国产生了45%的半文盲,无疑对韩国各行各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阻碍。

因此不出意外的,韩国第二次废止汉字仍然以失败告终,可没想到,仍然有人不死心,此人就是在1961年通过政变上台的朴正熙。

不可否认,在朴正熙担任韩国总统前期,经济、科技等各方面迎来了不小的突破和发展,但他错就错在不该盲目的废止汉字,也因此让韩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

1970年,朴正熙发布了《韩文专用法案》,要求从1970年开始全面废止汉字,不光学校只能教授韩文,就连从前的各种古籍文献也要翻译成韩文。

这种强势的废止汉字计划倒是十分符合朴正熙的执政风格,在他的大力推行下,韩国有将近30年的时间里减少了对汉字的大量使用。

一直到1997年,亚洲爆发了相当严重的金融危机,韩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要和中国加强贸易合作,以此来摆脱困境。

至于原因大家也都能想到,韩国当时有超过40%的商品需要出口中国,但问题的关键就出在这。

当时韩国并没有懂汉字的人才,这样一来就无法了解中国用户的心理,想要摆脱经济困境简直是难如登天,就在这时,三星站了出来。

为了能够尽快打通中国市场,韩国三星集团推出了最新的政策,要求入职的新员工必须要通过汉字三级考试。

后来金大中上台后,立刻发表了“汉字复活宣言”,旨在鼓励更多人学习汉字,并且要求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尽量“韩汉并用”。

2005年,朴正熙当年发布的《韩文专用法案》最终被废除,不少韩国学校甚至专门开办了汉语的选修课,也就意味着第三次废止汉字的运动难逃失败的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韩文是表音字的缘故,经常会出现大量重名的情况,随着韩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他们不得不出台相关法案,要求大家在登记户口的时候尽量备注中文名字,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区分。

写到最后

这种又爱又恨的心理和一系列行为,其实很符合韩国人的做事风格,虽然他们的政府曾经不遗余力的举办三次废止汉字的运动,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最后我想说,有民族自尊心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像韩国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想要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最后反而会得不偿失。

1 阅读: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