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富,让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自己却用200元的手机,为啥?

笑霜阅览娱乐 2025-01-07 16:03:25

大多数企业,都是管理者吃肉,员工能喝上汤都不错了。

而在山东首富张士平这里却是颠倒过来了。

比起自己吃肉,他更愿意让16万员工每人一套房。

狂赚5200亿的他,却用着200元的手机。

这真的是少有的良心好老板!

01.

1946年,社会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张士平就出生在这样的年代。

他的父母却有着超前的意识,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即使家境拮据,也坚持送张士平去读书。

然而,社会动荡的年代却让他的求学之路戛然而止,初中毕业后,他不得不回到家乡,与父母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

1964年,张士平进入当地的第五油棉厂工作。

张士平深知这份工作的宝贵,他工作勤恳,任劳任怨,每天背负着沉重的棉包来回穿梭,从不喊累叫苦。

他为人仗义,敢于为弱者发声。

一次,他为了维护一位老工人的权益,仗义执言,却因此得罪了某些人,被打压下放,被迫去拓宽黄河河道。

四个月的改造生活艰苦卓绝,他历经磨难,体重锐减二十多斤,背上甚至掉了一层皮。

改造结束后,张士平回到了油棉厂,他依旧保持着勤奋的工作态度,并且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和灵活的头脑。

1981年,年仅35岁的他,被提拔为厂长。

成为厂长后,张士平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权力冲昏头脑,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第五棉油厂面临的困境。

当时的工厂环境脏乱差,工人们缺乏纪律性,生产效率低下。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士平没有退缩,他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厂风,提高效率,努力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他推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奖罚分明,对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起初,工人们对这种“强硬”的管理方式颇有怨言,但随着工资的提高,他们逐渐认识到这位新厂长的能力和魄力,也开始理解并支持他的改革。

在张士平的带领下,第五棉油厂焕然一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效益显著增长。

1984年,该厂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净利润高达400万元,创造了业界奇迹。

张士平的商业头脑远不止于此,他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发展的机遇,在1988年创立了魏桥创业集团。

最初,集团的业务仍然围绕着棉花产业展开,在张士平的领导下,集团发展迅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好景不长,天灾的降临让棉花滞销,集团面临巨大的困境。

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士平提出将滞销的棉花加工成毛巾等成品再进行销售,这个想法在当时可谓是独具匠心。

他积极筹措资金,动员全体员工,最终筹集了89万元,建起了毛巾厂。

在那个年代,毛巾和棉布市场需求旺盛,短短三年时间,毛巾厂就收回了成本,并开始盈利。

这次成功的转型,让张士平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他决定进一步扩大产业链,将与棉花相关的产业都整合起来。

他再次筹集了6000万元,先后建起了织布厂和棉纺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棉花产业链。

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于是张士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尝试将产品出口到国外。

令他惊喜的是,魏桥集团生产的棉纱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前来寻求合作,甚至有意入股魏桥集团。

魏桥集团的快速发展,让张士平看到了更大的机遇。当时,国内许多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风险。

张士平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收购滨州一棉,进一步扩大集团的规模。

然而,这次收购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滨州一棉的员工对这位来自“乡下”的民营企业家充满了抵触情绪,他们无法接受被一个他们眼中的“外来者”收购。

张士平第一天到滨州一棉就遭遇了员工的强烈抗议,工厂墙上甚至出现了“乡巴佬滚出去”等侮辱性标语。

面对如此不友好的局面,张士平并没有退缩,他冷静地面对员工的质疑,并最终以自己的实力和真诚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收购滨州一棉后,张士平立即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很快便使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扭亏为盈。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当时,国内电力供应紧张,频繁的停电限电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士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建电厂。

在那个年代,民营企业自建电厂几乎没有先例,这需要克服巨大的困难和阻力。

张士平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资料,咨询专家,最终在1999年建成了魏桥集团自己的发电厂。

自建电厂不仅解决了魏桥集团的电力供应问题,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魏桥发电厂还承担起了为周边居民供电的责任,而且电价比国家电网的电价更低。

这一举措虽然受到了电力部门的质疑,甚至被指责为“不正当竞争”,但却赢得了当地居民的赞誉,也让张士平的“闪电侠”称号深入人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魏桥集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张士平敏锐地意识到,低价电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于是他决定进军电解铝产业。

他投入巨资,引进先进设备,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就将魏桥铝电打造成了全球第一的铝业企业。

2003年,魏桥纺织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至此,魏桥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纺织、热电、铝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张士平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他的商业理念也逐渐清晰,他用“快、高、低”三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成功之道。

信息来源:2024-12-30新浪财经《“魏桥系”470亿资产大腾挪!“山东首富”家族施展资本财技》

03.

与许多追求奢华生活的富豪不同,张士平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

即使成为山东首富,他仍然使用着一部价值200元的手机,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自己来自农村。

张士平要求所有高层领导务必于7点20分前抵达公司,他自己则更为勤勉,每天6点半就已坐在办公室中开始工作。

他向来不带秘书与助理,连公文包都亲自提拿,事事皆亲力亲为,绝不假手他人。

他觉得自己的事理应自己做,倘若有朝一日,连公文包都拎不动了,那便是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张士平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贡献。

他给予16万员工优厚待遇与福利,多次加薪犹嫌不足,更斥资200亿建住宅小区,使每位员工皆能拥有自己的房子。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而张士平却拒绝了这样的诱惑,坚持将企业留在国内,为家乡和国家提供就业岗位。

魏桥集团16万名员工中,有14万是农民工,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改善了生活,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8年,张士平将魏桥集团的重担交给了儿子张波,正式退休。

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他的离世,是魏桥集团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企业界的一大遗憾。

张士平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掌舵人,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激励着无数人。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信息来源:2024-02-26金融界《宗庆后逝世!又一位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远去!》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