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秋天拍的梧桐,今年也快与它见面了。
全文共1367字
跟我弟去温江逛了一趟,回到家就坐到电脑前,打开空白文档,此时是晚上8点半。
赶着写完计划里最基础的写作任务,通读几遍、检查完错别字,就在发布前一秒,我犹豫了。
我觉得自己是在“很赶”的情况下写的,这让信奉“写作是慢工出细活”的我很不满意,但最终我还是发了出去,因为时间不等人。
要是重新写一篇,写完得到12点/0点之后。
12点/0点后,那就意味着我没有完成一天里最基础的写作任务。
在写作上,“没有完成”和“我不满意”,这两者需要二选一的时候,我好像每次都很纠结。
▲我的写作日常。(这两天变冷了,写作时,窗户是一个缝都不敢留。这篇文还是窝在被窝里写的,嘻嘻。)
1. 写作上,“我不满意”可以偏执到什么程度?三年前的4月,我一时兴起想“日更发文&坚持一个月”,那时我还在上班。
我定的计划里,发文时间固定在每晚9点,我都是提前一晚写好文。
那一个月,熬夜写文是常事。
最可怕的一次,我凌晨2点写完文后,突然发现文章内容跟一开始的设想有偏差,我马上开始改,改完到凌晨3点。因为着急,文章改得稀碎。那时我有两个选择:将就发文,或重新写一篇。我选择了重写。
我好后怕自己的疯狂。凌晨3点开始重写,写完、排版完,到早上6点。睡了一个多小时,我就起床去上班了。
没崩溃在那个深夜,是我的运气。
我当时以为,那晚会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我写作上最难的时刻,可是我错了,偏执的人历经一次地狱模式,就会经常去地狱副本试探。
后来的这三年,熬夜写作到天亮已经是常有的事。第一次觉得新鲜所以记忆深刻,还会写出来反复提起,但随后这种事成为常态都不值得拿出来说了。
我通宵写作,一小部分是因为灵感正好,更多时候还是因为“我不满意”已经写完的,在改稿。
我写的“我不满意”的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污点盖在我眼前,让我看不见除了它之外的任何东西。不解决它,就不行。
还是很羡慕曾经的我有这种绝不妥协的劲头。
▲它们才是熬夜冠军选手。
2. 写作上,“没有完成”是基础问题,更是特别难熬的低谷期“没有完成”这种事竟然会出现在我的写作上。
自从去年6月离开职场开始走“写作变现”的路,“没有完成”就成了我的高频状况。很难想象,我困在了自己设定的系统里。
以天为单位、以周为单位,我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堆“待完成”。
没了职场的强制自律,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重塑自己的工作节奏。没错,写作变现这条路,就得按照创业的强度进行。此时的写作,就得上“工作的”强度。
从满篇的“未完成”❎,到越来越多的“完成”✅,我走了很久。这种转变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没有一件具体的事。
到上个月(9月),我终于又看见了持续的满篇的“完成”✅。可以有底气写出这句久违的话,内心畅快、激动,冷静下来又会有鼻酸,最后是回甘。
庆幸自己没有崩溃在漫长的黑夜里。这一次,不是凭运气。
跟我弟去温江逛了一趟,回到家赶着写完的那篇文,其实我是不满意的。但我碍于“没有完成”的压力,硬着头皮点了“发布”。
让我没想到的是,数据竟然也还不错。
这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个关于拖延的成因分析:做之前,预设了失败。
我不会在做之前预设失败,但我会在临门一脚时——发布前、投稿前——预设失败。
我能去完成,但我不自信。
看着“我不满意”但数据、互动都还不错的那篇文,我想我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差。
眼下我自认为不满意的60分,在一年前我的眼里可能就是满意的80分。
长久写作下来,我也是在不间断提升的好不!
【写作这件事,我已做了10年,会继续写下去。谢谢你看到这里,希望能多交流,关于写作,关于现时的苦与甜,“什么都好”。
石笋:95后,写作10年,力图准确记录大时代小人物、小人物大情怀。我们走得太快,总忘记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价值。等你一起,山海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