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药企纷纷裁员,说明世界正在恢复健康……

我一定好好工作 2024-10-11 03:13:22

近年来,鉴于全球市场环境持续演变,众多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加快步伐进行调整与转型,旨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近日,据美国新泽西州WARN系统的最新更新,强生公司宣布将于2024年12月27日起,在新泽西州的New Brunswick工厂实施裁员计划,预计影响231名员工。强生公司的一位发言人在声明中强调,面对“复杂且迅速变迁的外部环境”,公司必须积极适应与发展;然而,对于此次裁员所波及的具体部门,该发言人并未给出详细说明。一周前,《Endpoints News》曾报道该公司正着手解散心血管和代谢部门,此举主要波及销售、营销及医学事务等相关团队。

据消息透露,此次重组是强生在去年关闭传染病与疫苗部门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业务调整。本次调整主要集中于心血管部门的商业运营层面,而非研发领域。这一变革导致强生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裁员,并终止了多项疫苗及预防相关项目。心血管和代谢部门的关键产品——拜瑞妥(利伐沙班),是强生与拜耳携手研发的抗凝药物,曾位列全球最畅销药物之一。然而,受美国政府医疗保险价格谈判的影响,拜瑞妥的价格已大幅下跌62%。对于此次裁员事件,强生在邮件回复中表示:“我们正依托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力量,积极应对全球最紧迫的健康挑战。为确保能够持续满足当前及未来世界各地患者的需求,我们必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调整并发展业务。在此转型过程中,公司将全力支持受影响的员工,协助他们在公司内部寻找新机遇,并提供职业咨询与相关支持服务。”

近年来,强生公司一直在不断推进其创新转型,采取了拆分、重组、并购等多种策略。实际上,自2023年起,强生已在全球范围内至少裁减了1000名员工。❶2023年3月,强生公司公布了一项员工重组与裁员计划,其中包括将Mitek运动医学业务整合至另一业务部门。据有关消息,此举可能导致至少1000个职位被裁撤,并预测裁员行动可能会波及全公司范围。❷2023年10月,强生骨科子公司DePuy Synthes旗下的DePuy Spine部门,在科罗拉多州的Monument工厂进行了第三轮裁员,共计67人,使得自2023年7月底以来的裁员总数达到92个岗位。此前,该公司在对供应链进行审查后,自2020年起已将Monument工厂的部分产品供应转移至印第安纳州的Mooresville配送中心。❸2024年,强生公司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收购与研发举措,涵盖了收购Proteologix以获取免疫学领域的双特异性抗体资产、并购Numab以获得IL-4R/IL-31双抗技术,以及收购Ambrx以开发新一代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产品等。

根据强生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其财务表现如下:2024年第二季度,强生的营收达到224.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上半年累计营收为43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在医疗科技业务领域,第二季度营收为79.57亿美元,实现了2.2%的同比增长。强生的四条业务线发展相对均衡,尤其是心血管业务线,实现了15.6%的同比增长。

失业君小编注意到,自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影响全球科技行业,医疗科技领域亦未能幸免。在此背景下,药企生存,纷纷采取“降本增效”的策略,诸如裁员、减薪、业务分拆、调整结构以及削减员工福利等措施层出不穷。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裁员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内的一种常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强生公司面临着一定的财务压力。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裁员不可避免。另外,近年来强生公司还进行了多次业务重组和战略调整,旨在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盈利能力。例如,强生已经剥离并上市了其消费者健康业务Kenvue,并计划出售其在Kenvue的全部剩余股份,彻底退出消费健康领域。同时,强生也在积极调整其制药和医疗科技业务的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

可以预见的是,强生公司会继续优化其业务结构,加强在核心领域的投入和研发,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也会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增长点,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挑战。

网友热议

@芮朝豆2009(IP京):

强生、拜尔、赛诺菲、BMS等均传出裁员和砍掉业务管线消息,美国药企纷纷裁员,说明世界正在恢复健康。

@三单杠Ronan(IP川):

一些诉讼拖累了强生业绩,赔了那么多美刀,希望强生吸取教训,注重药物质量啊,别害人……

@袁伟刚weigang(IP鲁):

强生想要重振雄风,首先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毕竟质量才是硬道理。

@雪漠Amelie(IP皖):

这次调整中,最关键的是资源再分配,强生这次动了真格,把资源集中到了肿瘤学、免疫学等领域,这些领域可是未来制药的蓝海市场。

@陈岚Mignon(IP沪):

面对新药研发困难、销售业绩下滑等压力冲击,大药企巨头也不得不做出管线调整、裁员的决定。但除了第一条原因,药卖不出去,都是好事。

@耿研研Estelle(IPHK):

需求端,药的需求越少越好……

最后一条,

懂的都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