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小舅住我家生活多年,母亲弥留之际说的话,让我和弟弟泪目

庆庆说情感 2024-12-14 04:10:32

文/舒云随笔 素材/詹建国

(声明:为方便大家阅读,全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小舅出生于1962年,是外公外婆的小儿子,比我母亲小8岁。

听母亲说小舅并不是天生哑巴的,小舅4岁之前,除了瘦点不爱吃饭,其他和正常孩子一样。

母亲回忆说,有一次小舅突然半夜发烧,还不停咳嗽呕吐,家里离最近的镇医院都有二三十里路,根本没有交通工具送去医院,外婆在家就用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土方子弄了草药熬汤给小舅喝。

草药汤喝下后,刚开始确实也有一些效果,可不到半个小时,小舅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小脸憋的满脸通红,外公一看不对劲,抱起小舅就往门外跑。

邻村有个卫生室,大概离家里有七八里地,外公背着小舅,外婆跟在后面打着手电筒,两人疾步往邻村赶去。

赶到邻村时,外公让外婆将小舅背到卫生室,他去村医家里喊人,外婆就在卫生室外焦急的等着,眼看小舅已经有些意识不清了,嘴里一直喊着难受,好在这个时候外公正好领着村医赶来了。

村医摸了一把小舅额头,对着外公外婆埋怨道:“哎哟,这么烫,这估计得烧到了40℃了,你们这才送来,心可真大!”

听到村医这样说,外婆自责地眼泪都落了下来,抽泣出声来,却被外公推了一下,外婆这才吸了吸鼻子,接过村医递过来的体温计,给小舅夹好,便紧紧抱住小舅。

小舅已经睡着了,可嘴巴张开着,呼出来的气息扑棱在外婆脸上,都是滚烫的,没一会儿,村医掏出了小舅的体温计,外婆看了一眼外公,屏住呼吸,一直盯着村医。

村医从柜台抽屉找出老花镜带上,然后将体温计放在昏黄的台灯下看了看,冷冷的说了一句:“41℃了,烧太高了,给你们来点退烧药,回去多喝水吧!”

那个时候没有退烧针可打,只有一些西药,可选择的都很少,村医从药柜里好几样小瓶瓶里配了好几包药,最后收了5毛钱医药费,把药交给我外公后,就关门回去睡觉了。

回到家后,外婆给小舅喂药,小舅身体不舒服,加上这药片又苦,哪里肯吃啊,最后还是外公将他的嘴巴强行撬开,将药罐了进去。

小舅折腾了一个晚上,也困乏了,吃过药后就睡了,可还没到一个时辰,小舅突然又叫喊起来,外婆一摸额头,哎哟,这高烧是一点没退啊。

外婆看着高烧不退的小儿子,整个人都抓瞎了,紧接着小舅突然抽筋起来,她一个农村妇女,看到这样的情景,都慌的不行了,已经六神无主了,忙去推醒一旁的外公。

外公白天干了一天体力活,又是折腾了半个晚上,一到家喂完小舅药就倒下呼呼大睡,那呼噜声就像锯木头似的,“咿呀、咿呀……”,高低起伏,响个不停。

外婆推了好几下外公,外公都没反应,外婆一生气,用力拧巴了一下他的大腿,外公这才猛地坐起来。

外婆红着眼眶,慌张地说道:“孩他爸,你看一下老三吧,额头烫得很,一直不退烧,莫不是要烧坏脑袋啊!”

听到外婆这么一说,外公也是瞬间清醒过来,上前摸了摸小舅的额头,然后说道:“吃药啊,多吃两包,就像喝茶一样,浓一点更有味道,这样才有效果嘛!”

就这样外婆家一下给小舅喂了两包药,你还别说,蒙蒙亮的时候,小舅出了一身子汗,高烧竟然退了下来,可后面却发现他跟之前有些不一样了,总感觉没有以前看着机灵。

我母亲是第一个发现他不对劲的,然后试着喊他名字,可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大家伙这才意识到小舅耳朵失聪了,也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就因为发了一场高烧,小舅成了哑巴。

好几年过去后,外婆早已经接受小舅成哑巴的现实,他们只能尽量从生活上多补偿他,家里有好吃的都尽可能留给小舅。

外婆这一举却惹得自己另外两个儿子不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即便小舅成了哑巴,可大舅和二舅眼里,他们还是认为外婆太过偏心,这也导致了弱势的小舅从小成了“出气包”,经常被两个哥哥欺负。

小舅6岁那年,大舅和二舅都在读小学,每天他都会跟着去学校,家里离学校有近3里地呢,至于为什么跟去学校,我母亲回忆起来时,每次眼眶都会湿润起来。

小舅虽然嘴不能说,耳听不到,可他也是一个小孩,他也羡慕人家正常孩子可以坐在学堂里听先生讲课。

刚开始学校门卫大爷,还以为他也是学生,可见过他好几次都是趴在人教室外面看着,这才知道他不是学生,于是就揪着小舅耳朵把他赶出校门。

来来回回次数多了,大爷也知道他是聋哑人,也不再为难他了,任由他进出校园,小舅没有自己的作业本,他就拿着二舅的来,学着白天看到的在上面写划着。

二舅从外面玩回来后,看到自己的本子已经被小舅给涂画了好几页,他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给小舅一个耳光,还冲小舅吼道:“你个又聋又哑的坏蛋,看你做的好事,以后不给你去学校了,别人都笑话我有个聋哑的弟弟!”

小舅顿时哇哇大哭,外婆听到后气得顺手抄起“孝子棒”(农村的细竹子,专门用来打不听话的小孩,打在身上很疼的),就往二舅身上招呼。

打得二舅“哭爹喊娘”自打这次以后,大舅和二舅他们都不敢欺负小舅了,可小舅却不再跟去学校了,也不爱出门了,天天呆在家里。

我母亲心疼小舅,在闲暇之余拿出纸笔,手把手教小舅写字,虽然母亲她其实也只是小学毕业文凭而已,但是她都想将自己会的全部交给这个弟弟。

外婆家里也是我母亲最疼小舅了,那个时候母亲已经十来岁了,可以在生产队报名挣工分了,为了多挣一点工分,她就挑那些最累的活,去河里挑泥沙,干着和大人们一样的活,队上的人都夸她能干。

母亲她晚上吃过饭后还要编织草席,一张草席可以卖几分钱,每次换钱回来,总会给小舅买一些小零食回来,那时候物质匮乏,这些小糖果都显得极其珍贵。

母亲自己都舍不得吃,全部留给小舅,隔个几天就拿出一个糖果给他,哄着他开心,在母亲的引导和关心下,小舅越发开朗起来。

在小舅12岁那年,我母亲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了我父亲,两人互相看对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情投意合”。

母亲出嫁那天,大舅二舅他们忙着吃扣肉,外公也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外婆招待亲戚朋友,只有小舅一个人愣愣地坐在门槛石上。

不吃不喝,当时参加宴席的亲戚们都觉得小舅傻愣愣的,有肉有饭菜不吃,就这样一直呆坐着,任谁来劝都不听。

那个年代的人们,都盼着去参加酒席,但是一般都不舍得吃菜,会将荤菜打包装带回去给家里孩子尝尝,所以小舅不吃不喝,在当时来说确实显得很奇葩。

我母亲得知小舅的举动后,给他打好了饭菜,还特意夹了一块满是肥油的扣肉给他,可小舅就是不吃,他红着眼眶直愣愣的看向我母亲。

母亲明白小舅是舍不得她出嫁,可这大喜的日子,她也只好强忍住泪水,安慰他,对他说自己会经常回来看他的,让他在家里好好的。

最终在我母亲的宽慰下,小舅这才猛地端起饭菜,狼吞虎咽吃了起来,看到小舅这样,母亲才长舒了一口气。

那时候结婚接亲的都是用自行车,父亲那边浩浩荡荡来了七八辆自行车队,我们家离外婆家有十来里地,小舅愣是跟着车队追出去四五里地去。

直到我母亲哭着向他招手,让他回去,别再送了,小舅这才停了下来,他望着我母亲的方向,手在跟前不停挥舞着,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母亲看着远处小舅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小,泪水早已经模糊了双眼。

根据母亲回忆,小舅第一次来我们家,说起来还是我出生的时候。

以前农村妇女生小孩基本都是在自己家里的,很多人临产前都还下地干活呢,所以有不少人还在地里,孩子就出生了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我出生前一晚,母亲肚子已经隐隐作痛,已经有即将临盆发动的症状了,可一想到地里的一亩多红薯到了收获的时候,就放心不下,还是坚持下地干活。

这早上刚下地干活没到半个小时,突然母亲肚子一疼,这羊水就破了,她虽然是头胎没有经验,但也听我奶奶说起,羊水一破,就是要生孩子了。

母亲顿时慌了婶,她忙放下锄头,强忍着疼痛,硬是坚持回到家,因为她听老一辈的人说过,孩子生在地里是不好的,寓意着要一辈子种田。

好在一切顺利,母亲在家里不到五个小时,就生下了我。

由于我出生的时候,家里手忙脚乱,等一切都处理妥当后,这个时候也已经晚上8点多了,父亲这才想起还没通知我外婆家那边,于是就想着连夜过去通知一声。

奶奶这个时候拦住了我父亲,奶奶的意思是天都黑了,明天再通知也是一样,父亲看了眼我母亲在床上很虚弱,想了下决定还是留下来照顾,想着明天再说。

没想到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一阵动静,父亲竖起耳朵一听,像是有老母鸡的叫声,于是出门一看,没想到竟然是小舅找了上门。

屋内的母亲听到是娘家人来了,忙挣扎着要起来,也顾不上坐月子不能吹风什么了,就踉跄着走了出去。

小舅挑着扁担,扁担一头栓着3只老母鸡,另一头是一袋小米,身材单薄的小舅徒步走了十来里地,身上衣服已经被汗水全部浸透了。

母亲上去撩开小舅衣领,看着肩膀已经出现一道很深印子,红肿磨破皮了,母亲眼泪涮一下就流了出来。

母亲后来才知道,原来外婆从我们村上的人得知我出生了,可是当时外婆手上有活要干抽不出身来,就想让大舅和二舅带上东西来看望我母亲。

可他们都不愿意,因为没有交通工具,要走这么远的路,小舅猜出了外婆的意思,他接过扁担挑起来就要出门。

可小舅毕竟是聋哑人,而且他又没有去过我们家,再加上眼看天都黑了,外婆也不放心,正好外婆村上有一个村民也要到我们村办事,于是就拜托他顺路带着一起。

外婆说起这个事情时,也是感慨万分,小舅十来里地全程就没休息过,一直挑着扁担,带路的邻居也都对他很佩服。

小舅见到我刚出生的样子,显得很兴奋,想抱抱我,又怕弄疼我,只好站在一旁溺爱的看着,然后傻笑着。

母亲见小舅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于是笑着对他做手势,说道:“高兴不,你现在是舅舅了!”

小舅用力点点头,冲着我母亲咧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小舅16岁那年,外公为了能让他自食其力,就将他交给了一个远房亲戚,那亲戚是干木工活的,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的木匠师傅。

学木匠活期间,木匠师傅传授技术还包吃住,虽说不用出学费,可小舅也是一分钱都不得,每天还要帮师傅干活,直到出师那一天。

四年后,小舅到了出师的时候,他这几年就是埋头学技术,虽然聋哑但是人也算勤恳吃苦耐劳,木匠师傅原先还对他有所保留,后面见他那么卖力干活,索性就将全部技术都教给了他。

二十出头的小舅到了婚配的年纪,可这十里八乡的媒婆是找了不少,红包钱呢外婆也没少给,可就是说不上姑娘,无一例外都是嫌弃他是聋哑人,都把他当成残疾人看待。

久而久之,媒婆也知道这个差事是办不成了,也就不愿再上门了。

而每次相亲对于小舅来说也是一种痛苦与煎熬,他能看得出来,那些与他见面女青年都是嫌弃他,他不喜欢别人那样看他的眼神。

外婆也是没办法,就这样又过去了好几年,外婆和外公也相继去世了,大舅和二舅都早已成家生子了,只有小舅还是孤身一人住在外婆留下的老屋里。

我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上点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去给他做顿饭什么的,陪陪他,跟他述说近来自己碰到的事情,把埋藏在心里的烦心事和他分享。

大舅和二舅为了瓜分外婆留下的老屋,他们趁着小舅外出给人打木柜不在家的间隙,竟然强行将小舅的衣物什么的全部丢了出来。

小舅回家已经是三天后了,回来一看都傻眼了,老屋被上了新锁,自己的衣物什么的都被丢弃在门外。

小舅也没找两个大哥去理论,只是简单收拾以后,扛着一袋衣物和自己的木匠工具,就上我们家来了。

母亲得知小舅是被赶出来的,她轻叹一声,也没说什么,接过小舅的手上的东西,转身收拾出一间房子。

小舅那天起就住在我们家里了,这一住到今天为止,已经30多年了。

小舅住进我们家后,也并不是等着我们养他,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接木工活干,家务活也是一样没少干,没有一句埋怨。

1995年的时候,母亲突然查出患上子宫肌瘤,幸运的是检查出来是良性的,但是也是需要手术,可家里当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母亲想着没钱就不愿意住院了,小舅得知后,竟然拿出一张存款单,上面有小一万块钱。

当时我们都震惊了,没想到小舅竟然存下这么多钱,母亲还是不愿意花小舅的钱,可小舅却表示,这钱本来是存下来给两个外甥的,现在有急用就先拿出来了。

最后,母亲还是同意了手术,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去年8月份,母亲突发中风脑出血,在医院抢救三天后,还是没能救回来,在母亲弥留之际,她将我和弟弟叫到跟前,交代我们后事。

母亲让我们兄弟两个要好好给小舅养老,还说小舅这辈子太苦了,孤身一个人,母亲希望我们给小舅安享晚年生活。

我和弟弟点点头,对母亲承诺道,一定会好好孝敬小舅,给他养老,让他过好晚年生活。

母亲得到我和弟弟的承诺后,安心的离开了人世。

办完母亲的后事,看着一夜之间憔悴不堪的小舅,我心中顿时感慨万分,这几年父亲和母亲接连离开人世,物是人非,在这个世界上,小舅是我们唯一敬爱的亲人了。

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便是几十年,我们唯有珍惜眼前人,好好对待此后的每一天,愿一切都安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