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虽说眼见行情不好,诸多主机厂收缩步伐的脚步没跟上销量下滑速度,只能一味把库存塞给经销商。今时不同往日,卖车对于70%的经销商都是赔本买卖,自然希望减少批售任务,多做些还能赚到钱的售后。
压库存只是矛盾之一,主机厂自身逐渐囊中羞涩,曾经私下承诺给经销商的返利给不了、给不起,后者也开始找渠道申诉。
长期以来,经销商在与主机厂合作的过程中,都是弱势的一方,前者免不了通融对接的大区经理给政策、减任务。随着亏损加大,经销商对主机厂矛盾激化,对媒体倾诉多年来如何受后者欺压,后者相关人员又是如何对他们吃拿卡要。《车圈纪事》近期就遇到了这样一群经销商。
都是冲量惹得祸
“他们胃口撑大,缩不回去了。可现在市场行情不一样了,你的车没有竞争力了,大家买车看价格,看壳子,你的车又贵又不好看,肯定买的人少了”某德系品牌经销商陈东对《车圈纪事》直言。
陈东对销量逐渐走低,却还定下较高批车任务的主机厂颇为不满。和人们常规理解的不同,卖车早不是经销商生财的业务,反而是笔亏损买卖,包括BBA在内的品牌都在亏钱卖车,经销商现在主要靠售后来盈利。
此种情况下,包括陈东在内的经销商不是希望多提车,而是尽可能少被安排提车。
实际上,各合资品牌主机厂近年来几乎不同程度销量下滑,但对于经销商而言,提车任务仍然过重。主机厂把自身库存给了经销商,也等于把销售的压力转嫁给经销商。“主机厂要冲量,经销商就得拼命”。基于此,多数经销商提起压库这件事都怨声载道。
不过主机厂的做法,陈东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他也谈到主机厂第二年的生产指标在上一年就订好了,也是按照这个指标对经销商下单,想减产并不容易。
石晓磊也是一位该德系品牌经销商,提起他合作的主机厂,他带着怒气说:“你让我们冲锋陷阵没问题,可是让我们追随你得有钱赚啊,不是像现在这样卖一台亏一台,只关注我们的销量,不关注我们的利润能活吗,我有多少钱能搭进去。而且银行不会平白无故给贷款,人家要看你报表呀。”
石晓磊并不是经销商中的少数。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销售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仅为25%。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仅有35.2%的经销商实现盈利,合资品牌亏损经销商占比为51.3%。
令人震惊的是,不止合资品牌经销商卖车亏损,由于网点过多,北京地区部分比亚迪经销商为了出货,都开始“割肉”卖车。一位重庆比亚迪经销商对《车圈纪事》透露,重庆因为同行过多,已经开始彼此杀价,感觉大家都难。
返利成了空头支票
李昌峰同为该德系品牌经销商,他回忆,2015年之后的某一年,主机厂的人曾承诺年底会给他一笔接近百万元的返利,但后来一直没给。
作为一家小经销商,李昌峰被欠下的返利并不算多。陈东算得上该德系品牌大型经销商,他告诉《车圈纪事》,自去年6月到今年5月之间,他的公司向合作主机厂共批发1.3万辆汽车,主机厂中间陆续向他们发放部分返利,但大部分返利还未发放,这一时期主机厂共欠他们1.8亿返利。
据悉,最初陈东门店对接的大区经理销售时承诺不会令其亏钱,让他们尽最大能力卖车就好。但在发返利过程中,主机厂屡次拖欠返利,表示还没有到发放周期,同时让经销商继续冲量,致使未偿还的返利逐渐扩大。
按说主机厂对经销商返利如何发放,都有红头文件,为何还会出现和经销商返利对不上账的情况。
《车圈纪事》和几个经销商沟通后了解到,返利也存在模糊地带,除了明文规定的返利,还有模糊返利这一概念。
厂商明文上写的返利,大概只能保证经销商比厂商指导价便宜两万来卖车不亏钱,但现实情况通常得便宜近四万,车才卖的出去,这比厂商覆盖返利多优惠出来的部分,长期就是以模糊返利的形式存在,
过去几年,大区经理常常对经销商许诺,放心卖车,明文返利弥补不了的那部分亏损,也会想办法给补上。这笔模糊返利过去确实一直能补上,只不过是通过广告费用、培训费用的返利,一次给厂商一笔钱,或者用A车返利来补B 车,才把卖车的亏损补上。
但最近这一两年,这部分模糊返利补不上了,大区经理的承诺也不能兑现,所以经销商才对模糊返利比较抱怨。
杨晨是该德系品牌退网经销商,他也告诉《车圈纪事》,他曾听闻,有区域经理让经销商放心卖车,亏空部分可以通过模糊返利来补,最后却没有兑现。
区域经理开的空头支票越多,与经销商的关系也愈加恶化。今年6月,陈东的门店还组织人员前往主机厂总部维权,讨要返利。
高进低出实属反常
与其同时,模糊返利的存在,更加给了大区经理寻租空间。原因在于这笔返利设么时候给,给多少,由大区经理掌控。
石晓磊对《车圈纪事》说:“比如说我一个季度要从主机厂批售500台车,大区经理承诺批售完成之后在明面返利基础上再给我400-500万返利,但前提是我要把这笔返利中的百分之几给他作为报酬,有的大区经理甚至会明着要。”
经销商与主机厂合作过程中,很多时候处于弱势一方已不是短期现象。大区经理手中握有一定程度可以左右经销商发展的权力,如车型分配、批售任务分配,部分返利发放时间、发放比例。为了能被“照顾”,经销商们逢年过节免不了给大区经理点“好处”。
“过年过节经销商必须给贿赂,否则马上该给的不给,不该罚的罚你”石晓磊抱怨道。
杨晨透露,过去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入网某合资品牌要给300万好处费,甚至有区域经理在管理的4S店吃干股。
寻租行为之所以屡屡发生,根源还在于厂、商的地位不对等。有着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的主机厂,通常都是与经销商、供应商合作过程中的强势方。多位第三方人士向《车圈纪事》表示,主机厂把手伸的过长,指导经销商一款车卖多少钱,直接奖励提车多的销售经理和店总,这些本身就是不合理现象。
竞争与反垄断律师张亚卿对《车圈纪事》说,压库存表面上是主机厂行使合同权利,实则属于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此种模式下,主机厂利用商标品牌下的市场优势地位,限定或者固定下游经销商产品销售数量,而不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协商确定。
高返利金额本身的存在就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加剧了主机厂对经销商的支配地位。
“经销商高价进货,低于进货价售出的价格倒挂模式,锁定价格的情况下通过完成主机厂指定的整车和配件销售数量任务,再通过售后返利补差,并且所谓的“返利”都是不公开不透明、随机、人为的。所返之利本是经销商提前付出的价款。这样一来,经销商的市场经营利润不是通过市场来决定调节,而是由主机厂决定。”张亚卿补充道。
在张亚卿看来,按照常理,销售方低进高出才赚钱,现在汽车经销商是高进低出,就靠主机厂返利和各种补贴获得利润,这本身就是违反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反常现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车圈纪事》透露,国内都是经销商靠天吃饭,主机厂就是经销商的天。她们在国外访问经销商时,对方对压库存这一概念很陌生,他们的主机厂对经销商也有返利,但只是对成绩突出的经销商的额外奖励,金额很小,不像国内,主机厂的返利甚至能够直接决定经销商当年的存活。
不过近年来的经销商面对主机厂的被动局面,已经有了些许改善,模糊返利的占比在缩小,主机厂对新入网经销商的要求也在放松,经销商更换经营的汽车品牌相对容易。也有主机厂近期喊话经销商,将减产为后者减负。
也许主机厂们也意识到,在整个供应链不是合作关系,而是压上游榨下游,很可能会导致经销商用脚投票主动退网,最终反噬主机厂。
(陈东、石晓磊、李昌峰、杨晨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