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中华民国海军收复南沙群岛

历史剪影 2024-08-20 09:31:06

抗战胜利后,依据《开罗宣言》之有关条款,我国政府有权收复被日军强占的所有被占领土——包括散布在南中国海的岛屿和珊瑚礁。

国民政府继1946年10月25日收复台湾之后,立即组织以海军为主的力量,协助广东省政府,南下收复西沙、南沙诸岛。

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部任命海军上校林遵为舰队指挥官,以当时装备最新式的太平舰(护卫驱逐舰)为旗舰,率“中业”(大型登陆舰),“永兴”(扫雷舰),“中建”(大型驱逐舰)等舰只前往执行收复任务。具体为:指挥官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进驻南沙群岛,副指挥官姚汝钰率“永兴”、“中建”两舰进驻西沙群岛,并限令于1946年12月底前完成接收任务。

1946年11月,停泊在榆林港中的太平舰

据何炳材先生《收复南沙群岛》一文记述,

“当时……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不论中外航路指南均无阐述,只说这里是‘危险地带’。因此当我(何炳材)接到指挥官和舰长交代这领航重任时,心中无数。于是四出搜罗资料,后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但该图比例尺很小,水深点很疏,不适合航海之用。从这幅海图中,得知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大部份是由珊瑚礁构成,并多为水面下的环抱着礁湖的环礁。全区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太平岛算是最大的岛,面积也不到0.5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3米。

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也只可在靠近7—8海里内才能看到该岛。在天水相连的辽阔南海中找他,好比“海里寻针”。太平岛四周被珊瑚礁所环绕,要登上该岛,必须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我认真研究南沙群岛的形势和周围水深,以及南海的气候、风向、海流、海浪等,分析过去沉船多在南沙群岛东北部的原因。又根据当时东北风季,南海的海流是以西南流为主这一要点,认定由西向东驶近太平岛,大致逆流航行,对控制航速以搜索太平岛和找珊瑚礁间的航道是有利的。于是决定由榆林港开出后,先向南行驶,至越南海岸的华利拉(Varella)角外,然后向东驶向太平岛。……经过短短半个月研究、设计和准备,制订了全部航行计划、途中舰队联系及指挥信号等,并经上级批准按照执行。”

1946年11月,停泊在榆林港中的中业舰

“1946年12月9日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早晨8时第三次由榆林港出航。在港外定真航向179°向越南东岸外驶去,根据当时风向、风力和估计的流向、流速,驼螺罗经驾驶航向为177°,利用雷达测定船位,‘永兴’、‘中建’两舰在出港后分头驶往收复西沙群岛。‘太平’、‘中业’两舰继续向南以平均时速10节航行。12月10日(约)上午10时在越南华利拉(Varella)角外利用陆标测定准确船位后,直指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由于估计风流压准确,船位一直基本保持在航线上。12月12日(约)……10时左右正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条短黑线,以后逐渐见到岸形。雷达荧光屏上显示出一粒光点,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校对,断定这是太平岛无疑……11时在太平岛的西南岸外下锚。这锚地是碎石、沙底,海水十分清澈,锚和锚链抛下海底后能全部看清。抛好锚后,拉汽笛长声,以引起岛上人们注意。然后放下汽艇和救生划艇开始登陆。

1946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接收人员于太平岛合影,前排左五南沙舰队指挥官林遵

“我带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各一班分乘汽艇和救生艇登陆,前进至距岸约50米处,水太浅,我们离艇涉水登陆。我们先进入近岸边的堡垒搜索,未发现任何人员,于是在其顶部升挂国旗。再向北进入两座混凝土房子搜索,只见有日军留下的几件钢盔和破烂军服、皮鞋等。并将日军竖的石碑推倒。

以后,将修建材料、机械、仪器和修建工人等由‘中业’舰陆续运岸。当天林遵指挥官、麦士尧舰长、中业舰长、副舰长、戴熙愉、林焕章和我在岛上举行了收复仪式,竖立一个高约一米的水泥钢筋碑,上刻有‘太平岛’三个大字。广东省政府专员麦蕴瑜主持了收复仪式。被法、日帝国主义者先后侵占的南沙群岛,从此回到祖国怀抱。”

太平岛东侧石碑:“中业舰”到此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立

中华民国海军登上太平岛,举行收复仪式后,遂留一个排的海军陆战队员以及气象员、无线电员、修理人员、医务人员等共约60余人守岛,同时,留下一批武器弹药,医疗器械和药物,生活用具(包括捕鱼网具、钓具等)和足够半年用的燃料、易耗物料、粮食、副食、罐头食物等。

鉴于海军总司令部令“太平舰”去榆林、三亚、秀英等港执行其他任务, 12月15日,“太平”、“中业”两舰离开太平岛北返,12月25日驶入广州港白鹅潭锚地,受到军政当局及社会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林遵指挥官举行记者招待会后,各大报纸之首版纷纷向全国和全世界宣传我国收复神圣领土南沙、西沙群岛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部亦传电嘉奖。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