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历史连载740-央企工业文化遗产9-哈密传输分局苦水旧址1955年

我是通信人时游 2025-01-05 20:50:32
通信历史连载740-央企工业文化遗产9-哈密传输分局苦水旧址-1955年

1955年:哈密市以东135公里的“苦水驿”戈壁滩上,哈密市伊州区大泉湾、沁城乡、双井子乡的三乡交接处,方圆百里盐碱满地,地处自然条件异常恶劣的百里风区。哈密长途电信线务站(现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哈密长途传输分局)为维护兰州至乌鲁木齐长途通信线路在此设立了苦水护线巡房,确保新疆唯一一条长途电信线路畅通,此处有一眼苦涩的井水得名。

喝睡:呕吐、腹泻;洗衣:衣上挂上碱霜;洗头:头发粘成毛疙瘩。“苦水非苦水征人泪化成,往来倾一勺,风味自分明”。清代学者施补华对苦水驿井水的描述,也是最早对苦水驿的文字记载。

苦水护线巡房有两栋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院落。以哈密线务段吴朝智、唐自廉、刘国清、吐尔逊等为代表的新疆哈密电信人,在苦水护线巡房守护东起红柳井,西至蒙古包的67公里范围内的线路安全。

饮苦水、抗风沙、战酷暑、斗严寒,创造了持续六年无任何线路障碍的奇迹。3立方淡水、二两清油、二十斤粗粮,成了每一位驻守者一个月的口粮。苦水巡房67公里的巡线范围,共1340根线杆,每根线杆高6.5米,线路维护人员全年巡检和日常维护,累计登杆高度相当于攀登了6.5个珠穆朗玛峰。艰难的是生活和工作条件,更是忍受孤独。

1966年3月8日:第十六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邮电 部长王子纲发出“艰苦奋斗学苦水”的口号,艰苦奋斗、勤恳敬业、甘于奉献的“苦水精神”从此闻名于全国邮电系统。

全国流传着对巡线员的描述:“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烧炭的。”

第一代的的苦水巡线员:

吴朝智:“苦水精神”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唐自廉:“手冻掉了还有脚,照样可以为人民服务”;马全福:“身在苦水不怕苦”、一住就是20年。

第二代的苦水巡线员:

1972年:二十出头的吴光祖和徐玉成接过苦水巡房驻守任务,开始了他们的巡线生活。“刚开始工作也不习惯,因为啥?两个年轻人在这个地方根本见不到人。”因此每次送水车来时,他们都会拉着送水人说上很久的话。“没有一点儿奉献精神,在这个地方是待不住的。老一辈的线务员比我们要困难得多,他们当初在这儿的时候,出行就是靠毛驴,第二代线务员才有了自行车。”吴光祖说。巡线员最真实的工作生活写照“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夜晚守孤灯”

20世纪80年代初期:哈密长途传输分局开始改变维护方式,由驻段维护变为集中维护,苦水不再需要人驻守。

2013年:中国电信设立了苦水巡房纪念碑。

巡房旧址前,两棵红柳生机勃勃。当年由线务员郭振岭外出巡线时带回并栽下的小树苗长大大树。

2017年4月18日:哈密长途传输分局成立了“苦水班”。

2019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信息通信行业)名录,“哈密传输分局苦水旧址”入选。

参考资料:1、《苦水、沙泉子、星星峡驿站遗址考察记》山南 西北纪行

2、《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苦水滋养的精神绿洲》张佳丽 喻瑛 人民邮电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