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没多久,百废待兴的乌克兰就白捡了一个大便宜。原来,失去了体制的保护,乌克兰当局才意识自己其实非常羸弱,虽然在分家的过程中继承了相当一部分财产,却要么无力维持,要么压根就不会用。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别的问题暂且不考虑,如何最快搞到钱才是硬道理。好在作为昔日“红色巨人”强大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克兰有着出色的工业实力。
不久,挪威一家公司就主动奉上了一份大额订单,希望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能为其建造6艘货船,还指名道姓地要求建造工作在造船厂的0号船台完成。
乍看西欧远邻如雪中送炭,此刻乌克兰当局反倒是犯了难。原来,彼时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0号船台上还停着个让他们难以取舍的大家伙,那便是“传说中”的1143.7型核动力航空母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分家时,尚且还在建造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随着黑海造船厂自然而然成了乌克兰的财产,后者盘算着做一番文章,以它为筹码换一大笔钱。
起初,俄罗斯人对乌舰非常感兴趣,不料乌克兰当局狮子大开口,居然要对方以成品的价格买下这艘只造了不到四成的半成品。俄罗斯人自然不会傻到被人当肥猪宰,但他们仍希望想办法将乌舰完工。然而哀莫大于心死,当时任俄国总理的维克托·斯捷潘诺维奇·切尔诺梅尔金亲赴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进行交涉时,厂长尤里·伊凡诺维奇·马卡洛夫只是黯然地说:“想要完成它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而那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于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反而成了累赘躺在船台上,眼下又成了乌克兰赚钱的绊脚石。
造又造不起,拆又舍不得,就在乌克兰当局两头犯难时,昔日的死对头美国非常适时地递来了橄榄枝。
就在俄乌双方就完成乌舰一事上找不到答案,最终决定拆毁乌舰不久,一家美国钢铁公司提出要以每吨450美元的价格收购“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上的废钢。虽说带个“废”字,但用于航母的钢材可是成本高昂的特种钢,不过此时乌克兰一心就想着搞钱,外边又有订单等着接,再加上这家美国公司开出的价格又比行情价高一截,当局最终下了拆毁“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命令。
或许在乌克兰人眼里,他们拆掉的仅仅是一艘船,甚至拆掉这艘满是“红色巨人”印记的庞然大物,还让他们多少有些复仇的快感。然而,那会儿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被拆毁的可不只是一艘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先进战舰,被他们亲手拆掉的,还有那个强大国家过去数十年智慧与勇气的象征,以及他们乌克兰人自身的气节。
“乌里扬诺夫”是伟大的革命导师、苏联领袖列宁同志的姓,单从这个命名来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对苏联就有着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乌舰对苏联的意义就好比“辽宁”号对于我们,它就像是一个险些难产的婴儿。
斯大林时代,包括领袖本人在内,高层都非常青睐“大家伙”。他们试图打造一支“大舰队”来构造苏维埃世界共和国的海洋强权,逐渐崭露头角的航空母舰自然也被纳入其中。然而在赫鲁晓夫接班后,这个进程一度戛然而止。赫氏一点都不认为航母这种玩意儿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靠得住,他甚至将其蔑称为“漂浮的铁棺材”。勃列日涅夫时代,虽然领袖管得比较宽,但掌握着军队建设的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元帅继承了赫鲁晓夫的意志,甚至还给不造航母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们苏联不需要美国式的大型航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航空母舰被苏联人称为“载机巡洋舰”,无论是“基辅”号、“明斯克”号还是“巴库”号,它们都与真正先进的航母差了一口气。相比之下,当局反倒是在武库舰、地效飞行器等几乎派不上用场的玩意儿上面倾注了太多热情与资源。直到顽固的“反对派”们陆续退场,研发航母的呼声越来越高,1982年5月,第三代航母的研发计划终于被批准。
在新一代航母的设计蓝图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熟悉的影子——设计方案1143.5最终诞生了2件非常有名的作品“定单105”和“定单106”,它们日后分别被命名为“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没错,后者于1998年3月被我们买下,成了如今令中国人无比骄傲的“辽宁”号;而前者则在苏联解体后来了场“千里大逃亡”,从乌克兰连夜跑到俄罗斯,避免了被贱卖或是被拆解的命运。
1984年12月20日,随着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逝世,建造所谓“美国式航母”的最大阻碍消失,苏联人终于放出憋了许久的大招。不久,1143.7型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顺利地通过批准,这个国家几代人的期盼与智慧的结晶终于迎来了结果。倘若有了最新型航母,他们不必再远洋畏惧美国人的舰队,与死对头相比最大的短板也将被补齐。想一想如今的中国,从近海迈向深蓝,这样的骄傲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曾经无比排斥“美国式大型航母”的拦路者们,此时此刻都不禁感叹:“嗯,真香。”
为了迎接1143.7航母的诞生,当局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建造计划被敲定后,实力雄厚的黑海造船厂承接了建造工作,当局专门批了一笔钱用来对船台进行改造升级,船厂专门新建了装配间、焊接车间和运输车道,购置了两台更加先进的自行平板车,还将0号船台扩建了30米。甚至为了保证新航母在落成后能够顺利下水,当局调动军队将布格一德涅伯一利曼河道整条都重新挖深了一遍。总而言之,此时的苏联高层就像是一位等待降生的父亲,但遗憾的是,婴儿尚未降临,母亲就不幸逝世了。
话说回来,纵使在苏联解体时,“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完成度还不到四成,但这也足以成为诸多买家眼中的香饽饽。毫无疑问,无论是乌克兰自己咬着牙把乌舰造完并投入使用,还是把它卖给俄罗斯或是美国,它都足以改写当时的世界格局。当然,对乌克兰而言,“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可不是谁都可以卖的,对当局而言,最好的选择仍然是卖给俄罗斯,然而他们开出的价码实在是令俄国人敬而言之。好在关键时刻,西方国家送来了“诚意”。
俗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商人追求利益,尤其是在乌克兰急需要钱的时刻,要收购乌舰废钢的那家美国公司应该是死命压价才对;挪威公司也很可疑,既然等着用船,要对方按时保质保量地把船交付就好了,干嘛还偏偏点名要用被占着的0号船台?然而,乌克兰人显然是被这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他们只忙着拆船,脑子里满是数着大把钞票的画面。然而就在乌舰行将化为一堆废钢时,那家要收购废钢的公司老总突然出面,声称450美元的单价是副总擅自提出的,公司无法接受这样的价格,这笔交易便告吹了;祸不单行,挪威公司不久也撤回了订单,乌克兰最终人财两空,只剩满地废钢和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尊严。一直有观点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做的局,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个巨大的威胁。
臭名昭著的“最终解决方案”的制定者、纳粹刽子手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派往捷克斯洛伐克时曾说,摧毁一个国家最有力的手段就是敲碎其民族性,这样它就不会反抗了。对乌克兰而言,“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显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全部,但它却是昔日苏联大国尊严与民族精神的结晶。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希望死去的年代,其存在意义远远超过了一件武器,它成了一座丰碑;乌克兰人在选择拆毁它的同时,也选择了向西方的彻底妥协。对一个国家而言,失去了信心与勇气比任何损失都要沉重。有观点认为,后苏联时代的乌克兰凭借着继承下来的遗产,完全能够成为当时数得着的军事强国,手握这样的好牌反而沦为笑柄,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