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帝国海军驱逐舰(第二部分)峯风级、睦月级及其同类

胡侃杂 2024-08-24 14:11:15

今天的主题延续之前的旧日本帝国时期驱逐舰的故事。讲了太多俄系装备,今天换换风格。回家了,也有时间制作长篇内容。这是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一级和二级驱逐舰(鱼雷艇),内容可能有点枯燥。

在1918年至1927年间,日本海军建造了三大系列非常相似的驱逐舰:峯风级(15艘)、神风级(9艘)和睦月级(12艘)。这些驱逐舰的标准排水量略有不同,航速为37至39节,外观上具有相似的双烟囱轮廓,舰炮位于主甲板上的高处,第一座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上部建筑前方的独特“凹槽”内。不同之处在于,峯风级装备了45倍口径的舰炮,而后两级则配备了50倍口径的舰炮。此外,峯风级和神风级配备了三座双管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睦月级则首次安装了三管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峯风级驱逐舰“秋风”号

这三个系列的驱逐舰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到了战争开始时,大多数峯风级驱逐舰已经改装为所谓的高速运输舰,只保留了两门主炮和一座鱼雷发射管。在同一时期,还建造了两系列与之相似但缩小版的二级驱逐舰,即百武级和若竹级。

峯风级驱逐舰主要参数:

基准排水量:1,215 英吨(1,236 吨)

常备排水量:1,345 英吨(1,367 吨)

全长:336 英尺 6 英寸(102.57 米)

水线长度:常备状态 326 英尺 3 英寸(99.44 米)

垂线间长:320 英尺(97.54 米)

最大宽度:29 英尺 3 英寸(8.92 米)、水线宽度:与最大宽度相同

深度:19 英尺(5.79 米)、吃水:9 英尺 6 英寸(2.90 米)

锅炉:4 台 Ro-Gō Kampon 重油专用锅炉(羽风、太刀风除外配有过热器)

主机:2 台 Parsons 型涡轮机、推进器:2 轴 x 400 转/分钟

输出功率:计划值:38,500 马力、1943 年现状:17,000 马力

速度:39 节、航程:3,600 海里 @ 14 节(6,667 公里 @ 26 公里/小时)

燃料:峯风等 7 艘:400 英吨、汐风以下 8 艘:395 英吨

乘员:峯风竣工时定员:145 名、 1943 年现状:154 名

武器:

竣工时计划:12 厘米 单管炮 4 门、6.5 毫米 单管机枪 2 支(计划)、或三年式机炮 2 支(1920 年)、53 厘米 连装水上发射管 3 个、六年式鱼雷 8 枚、水雷投放轨道 2 个、 一号水雷 16 个

1943 年:

45 倍径 三年式 12 厘米 单管炮 4 门、三年式机炮 2 支、 六年式 连装水上发射管 3 个、六年式改二鱼雷 6 枚、水压二型投放台 2 个、落下轨道 4 个、九五式爆雷 18 个

搭载艇:

计划: 20 英尺 内火艇 1 艘、20 英尺 双桅船 2 艘、20 英尺 通船 1 艘

1943 年:6 米 内火艇 1 艘、6 米 双桅船 1 艘、20 英尺 内火艇 1 艘

特殊装备:对舰式 大扫雷具二型 2 套、一型 小扫雷具 2 套(1943 年)

峯风级驱逐舰名单:秋风(Akikaze)、叶风(Hakaze)、帆风(Hokaze)、峯风(Minekaze)、长风(Nadakaze)、波风(Namikaze)、野风(Nokaze)、沼风(Numakaze)、兴风(Okikaze)、泽风(Sawakaze)、岛风(Shimakaze,首艘使用此名的舰)、汐风(Shiokaze)、立风(Tachikaze)、矢风(Yakaze)、雪风(Yukaze)、太刀风(Tachikaze)

1922年的“矢风”号驱逐舰

这是一艘一等海洋驱逐舰,建造于F-41基础设计上,成为了后续三批次的基础。该类型的驱逐舰开启了日本造船业的新篇章,标志着日本从直接复制或模仿外国样式转向了自主设计。这一系列及后续几批次的日本驱逐舰在外观上显然受到了德国影响,例如,鱼雷发射器位于短船首甲板的尾端与舰桥之间,这在此前是德国和奥匈帝国舰船的特点,而其他国家并未采用。日本设计师采用了一个双联装发射器代替了两台单装且分置于两侧的发射器。这使得驱逐舰能够在先前难以实现的舰艏扇区发射鱼雷,但在恶劣天气下,发射器会遭受严重的浸水,这对于设计用于海洋服役的舰艇来说是一个显著缺点。

533毫米鱼雷拥有203公斤的战斗部,航程为27节时15500米,37节时7000米。双联装发射器采用电动机操纵瞄准,但仍保留了手动装填功能。四门120毫米45倍径炮的布置为:一门在舰艏,第二和第三门分别位于第二烟囱的前后,第四门位于舰尾上层建筑上。火炮布置并不理想,舰艏和舰尾方向各只有一门炮能开火,中部火炮仅能在被烟囱限制的狭窄扇区内射击。

“峰风”号及其姊妹舰成为首批装备齿轮传动涡轮机的日本量产驱逐舰。动力装置由四台“官本”锅炉和两级齿轮传动涡轮机组成,安装在第三门火炮和舰尾鱼雷发射器之间的单一舱室内,功率为38500马力,足以达到设计速度39节,而“岛风”号在试航中更是超过了40节。同一时期的美国驱逐舰(Wickes级和Clemson级)装备的动力装置功率为27000马力,排水量相近,但最大速度为34-35节。日本驱逐舰的燃料储备超越了英国海军和美国四烟囱驱逐舰的同类指标,但航程却比后者少了25%,原因在于涡轮机效率较低。

最后三艘驱逐舰在武器布置上有所不同。第三门炮与舰尾探照灯位置互换,安装在舰尾上层建筑上,与第四门炮并列。这扩大了火力扇区,但由于未重新规划弹药舱,导致射速下降。1937年,“矢风”号在吴市改装为控制无线电遥控靶船“摄津号”的舰艇,其武器减少至两门120毫米火炮,拆除了所有鱼雷发射器。1942年9月,“矢风”号本身成为了靶船,装备仅保留了一门50毫米炮和四门25毫米机炮用于自卫。

其余舰艇在1937-38年期间减少了约100吨的燃料储备,加强了舰体结构,并在烟囱上加装了遮光罩,排水量增加至1552吨,速度下降至36节。“野风号”、“沼风号”和“波风号”在1939年进行了类似的改装,排水量增加到1692吨,速度降低到34.5节。

“追风号”在1938年解除武装并从海军序列中除名,但在1941年战争开始时又重新作为驱逐舰服役,装备恢复至原配置。

1939-40年间,“岛风号”和“长风号”被改装为巡逻舰(P-1和P-2),武器包括两门120毫米火炮、十门25毫米机炮、两具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和16枚深水炸弹。标准排水量为1390吨,满载排水量为1700吨。到1941年底,这些舰艇被改装为“大小艇”登陆艇的母舰,拆除了一门火炮。舰艇能够携带两艘登陆艇和250名士兵。前部锅炉被拆除,功率下降到19500马力,速度降低到20节。到1944年,幸存的舰艇的防空武器数量增加到十三到二十门25毫米机炮。

“波风号”在1944年9月因触雷严重受损,被改装为人操鱼雷“回天”的载舰。其舰尾被切割至吃水线,前部锅炉被拆除,速度下降到28节。装备包括一门120毫米火炮、十二门25毫米机炮和八挺机枪,搭载两枚“回天”人操鱼雷。

“晴风号”在1945年1月受损后,计划进行类似改装,但载有四枚“回天”人操鱼雷,并配备50吨燃料的油舱。然而战争结束前,该改装未能完成。

“佐风号”和“矢风号”在1945年决定改装为防空巡逻舰。在“潮风号”和“矢风号”上安装了13型雷达,而在“佐风号”上安装了22型雷达。后者拆除了鱼雷发射器,并用第三门火炮替换为一座实验性的九管150毫米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其余武器包括第四门120毫米火炮和十门25毫米机炮。速度下降到16节。

1945年的“泽风”号驱逐舰(注意150毫米九联装反潜火箭发射器取代了前主炮)

这种类型的驱逐舰首次在大陆水域获得战斗经验。1931年初,第四驱逐舰分队(“太刀风”号、“野风”号、“秋风”号和“羽风”号)加入了大陆舰队。不久后,“波风”号、“沼风”号和“野风”号也加入了第二驱逐舰分队的第一分队。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这类驱逐舰主要用于护航任务,并遭受了典型的重创,大多数被美国潜艇击沉。首个损失的驱逐舰是前“岛风”号,即第一巡逻舰。它在1943年1月13日被美国潜艇“Guardfish”号在卡维恩西南方鱼雷击沉。同年还有几艘舰艇相继被击沉。“追风”号在横须贺以外35海里处被“Trigger”号潜艇击沉,“羽风”号在新爱尔兰以外15海里处被“Guardfish”号击沉,“沼风”号在冲绳附近被“Greyback”号击沉。1944年成为“峰风”号的末日,它在台附近被“Pogie”号击沉。“秋风”号在吕宋岛以西被“Pintado”号击沉,“羽风”号在塞莱贝斯海被“Paddle”号击沉。

两艘驱逐舰成为了TF 38航空部队的目标。“太刀风”号在1944年2月的特鲁克环礁空袭中被击沉,“矢风”号在1945年7月横须贺空袭中被重创。“长风”号改为第二巡逻舰后,于1945年7月25日在拉包尔附近被英国潜艇“Stubborn”号击沉。“潮风”号在台被美国航空队重创,但随后被改造为人操鱼雷载舰。“潮风”号、“矢风”号和“波风”号原本计划作为赔偿船只,但最终只有“波风”号在1947年10月3日移交给大陆,成为“沈阳”号,其余两舰则被拆解。

神风型驱逐舰

浅风号驱逐舰,1934年,大阪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1,400 长吨(1,422 吨)、满载排水量:1,720 长吨(1,748 吨)

长度:船体垂线间长:97.5 米(320 英尺)、全长:102.6 米(337 英尺)

宽度:9.1 米(30 英尺)、吃水:2.9 米(9.5 英尺)

动力系统:(神风型到旗风型)4 台 Ro-Gō Kampon 水管锅炉、2 台 Parsons 齿轮涡轮机、输出功率 38,500 马力、2 轴(追风型到夕凪型)、4 台 Ro-Gō Kampon 水管锅炉、 2 台 Kampon 齿轮涡轮机、输出功率 38,500 指标马力(28,700 千瓦)、 2 轴

速度:(神风型到旗风型):37.25 节(68.99 公里/小时)、(追风型到夕凪型):36.88 节(68.30 公里/小时)

航程:3600 海里 @ 14 节(6,700 公里 @ 26 公里/小时)、编制:154 人

武器装备: 4 门 45 倍径 120 毫米 三年式舰炮、 2 门 7.7 毫米机枪、6 枚 53 厘米鱼雷(3 个双联装发射器)、18 枚深水炸弹

同型舰艇

神风【Kamikaze】第一驱逐舰、朝风【Asakaze】第三驱逐舰、春风【Harukaze】第五驱逐舰、松风【Matsukaze】第七驱逐舰、旗风【Hatakaze】第九驱逐舰、追风【Oite】第十一驱逐舰、疾风【Hayate】第十三驱逐舰(首次以此名命名)、朝凪【Asanagi】第十五驱逐舰、夕凪【Yūnagi】第十七驱逐舰

已下订单但取消建造的舰艇 –Ōkaze (大風)、Tsumujikaze (旋風),

驱逐舰“朝凪”

根据1921-1922年的计划建造,作为峯风级第二批次。由于上部重量因改装舰桥而增加,舰体宽度略有增加。驱逐舰配备了新的蒸汽涡轮机,具备两级巡航档位(所有从“谷风”开始的以前的蒸汽涡轮装置都只有一个巡航档位)。功率保持不变,但由于排水量增加,速度下降到37.25节。武器装备与峯风级相同,只是布置方式与前一个项目的最后三艘舰相同,机枪移到了舰桥的两侧。驱逐舰还配备了布雷和扫雷设备。最初订购了11艘,但在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后,取消了“冈风”和“摘风”的建造。所有舰艇在服役时都获得了编号而不是名称(1级驱逐舰获得奇数编号,2级获得偶数编号),但在1928年,恢复了原来的命名系统。

在1941-1942年期间,舰上的第4门120毫米炮和后部鱼雷发射管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10门25毫米防空自动炮。安装了4个深弹发射器和18枚深水炸弹。排水量增加到1523吨,速度降低。在服役的舰艇上,防空武器不断增强,到1944年,25毫米自动炮的数量从13门增加到20门不等(加上4挺13.2毫米机枪)。到那时,速度降至35节或更低。

“神风”号是首艘服役的舰艇,并成为在大陆水域作战的第1驱逐舰分队的旗舰。在30年代后期,几乎所有该型舰艇都参与了类似的作战行动。到太平洋战争开始时,这些舰艇被编入联合舰队的两个驱逐舰分队:第5分队(朝风、春风、旗风、松风)和第29分队(追风、疾风、夕凪、朝凪)。第5分队参加了1941年12月对菲律宾的入侵行动,随后在1942年1月入侵马来亚。驱逐舰参与了1942年2月到3月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占领行动,当时“春风”被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珀斯”号巡洋舰和美国海军“休斯顿”号巡洋舰击伤。“朝风”和“旗风”成功反击,击沉了两艘敌方巡洋舰。

4月,第5分队护航运送部队迅速占领仰光的舰队。第29分队被编入进攻威克岛的打击编队。小型美军驻军出人意料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疾风”号被美国海岸炮击中,搁浅,成为二战中首艘被击沉的日本舰艇。威克岛战役后,第29分队的其余驱逐舰于1月移驻拉包尔,3月移驻莱城,其中“朝凪”和“夕凪”在美军航空母舰“约克城”和“列克星敦”舰载机的袭击中受损。5月,“朝凪”和“追风”参与了莫尔兹比港登陆行动。

1942年7月,中途岛战役失败后,联合舰队进行了重组,第29分队被编入驻扎在特鲁克的第4舰队。从那里出发,驱逐舰为新几内亚的部队提供支持。8月,“夕凪”号参加了萨沃岛战役,随后与“朝凪”和“追风”一起炮击瑙鲁岛的防御工事。它们还参加了往返所罗门群岛的运输任务(“东京快车”)。

1943年9月,“追风”号被美军潜艇“吉鞑”号鱼雷击中,直到次年2月才重新参战。修理完成后不久,1944年2月17日,它在美军航空母舰对特鲁克的突袭中被击沉。尽管在首波攻击中幸存下来,“追风”号参与了救援沉没巡洋舰“阿加诺”号的船员的行动,但在第二波攻击中直接遭到炸弹命中,迅速沉没。

1944年5月,“朝凪”号在小笠原群岛被美军潜艇“波拉克”号鱼雷击沉;下月,“松风”号在同一地区被美军潜艇“鲨鱼”号击沉。“朝风”和“夕凪”也在吕宋岛附近被潜艇(“哈多”号和“皮库达”号)击沉。战争结束前夕,TF 38航空兵在高雄击沉了“旗风”号。“神风”和“春风”号幸存,但“春风”号两次受到严重损伤:1944年11月4日因触雷,1945年1月21日因航空兵攻击。在佐世保修复期间,它直到战争结束都未能修复。“神风”号本被指定为赔偿物资,却于1946年6月7日搁浅并被拆解。

睦月型驱逐舰

卯月号驱逐舰,1925年

基准排水量 1,315 吨

常备排水量 1,445 吨

全长 337 英尺 0 英寸(102.72 米)

水线长 327 英尺 0 英寸(99.67 米)(常备)100.20 米(公试)

垂线间长 320 英尺 0 英寸(97.54 米)

最大宽度 30 英尺 0 英寸(9.14 米)或 9.16 米

深度 19 英尺 0 英寸(5.79 米)

吃水 常备 9 英尺 9½ 英寸(2.98 米)

公表值 2.96 米

1928 年时 3.12 米

锅炉 舰本式锅炉(带过热器)4 台

主机 舰本式涡轮(高低压)2 台

弥生号:大都会维克斯式(高低压)涡轮 2 台

长月号:切尔里式(高低压)涡轮 2 台

推进器 2 轴 x 400 rpm

直径 2.972 米,螺距 3.658 米

输出功率 38,500 马力、航速 37.25 节、航程 4,000 海里 / 14 节

燃料 重油 450 吨、或 422 吨

乘员 竣工时定员 149 名、1928 年 148 名、1943 年 4 月定员 154 名

武装 45 口径三年式 12 厘米炮 单装 4 门、7.7 毫米单装机枪 2 挺

十二年式(61 厘米)三联装发射管 2 基 6 门

(八年式鱼雷 12 枚)

八一式深水炸弹投射机 2 基,装填台 2 基,深水炸弹 18 枚

一号水雷 16 枚(睦月号及其后的 8 艘)

或扫雷装置 1 套(菊月号及其后的 4 艘)

搭载艇 20 英尺内火艇 1 艘,20 英尺双桅船 2 艘,20 英尺通船 1 艘

同型舰中/日/英舰名

睦月(むつき)(Mutsuki)、如月(きさらぎ)(Kisaragi)、弥生(やよい/やよひ)(Yayoi)、卯月(うづき)(Uzuki)、皋月(さつき)(Satsuki)、水无月(みなづき)(Minazuki)、文月(ふみづき)(Fumizuki)、长月(ながつき)(Nagatsuki)、菊月(きくづき)(Kikuzuki)、三日月(みかづき)(Mikazuki)、望月(もちづき)(Mochizuki)、夕月(ゆうづき/ゆふづき)(Yuzuki)

这些舰船是根据1923年的计划建造的,是改进型的神风级驱逐舰。共建造了12艘,最初编号为19、21、23、25、27和34号。对额外9艘的订单被取消。自27号之后,采用了贯穿1级和2级驱逐舰的连续编号。所有舰船均以编号入列,但在1928年时改为使用舰名。睦月型驱逐舰是最后一型鱼雷发射管安装在舰艏上方的舰艇。然而,这些舰艇配备了三联装鱼雷发射管,且口径增大到24英寸(610毫米)。这种鱼雷在战斗性能上显著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其弹头重量为300千克,可以以27节速度航行18000米,或以37节速度航行10000米。采用三联装发射管使得在减少鱼雷发射管数量的同时,保持了单侧齐射的鱼雷数量(与分别安装在两侧的发射管相比)。

同时,这也增加了甲板的可用空间。其余武器装备与神风型驱逐舰相同。所有驱逐舰都配备了扫雷设备和水雷轨道。排水量和水线长度有所增加,后者的变化是由于采用了新的双折线船艏设计,这种设计在多年内成为日本舰艇的标志性特征。动力装置未作改动,仅在两艘舰船——长月号(30号舰)和弥生号(23号舰)——上使用了法国设计的涡轮机,前者使用的是佐利设计的涡轮机,后者使用的是拉托设计的涡轮机。在1927年4月的试航中,长月号达到36.5节,功率为40787马力。满载时,航速显著降低,大约为33.25节。

该型驱逐舰的一半,即皋月号、三日月号、文月号、长月号、菊月号和三日月号,在1935-36年间进行了改装。这些舰船的船体进行了加固,烟囱安装了防雨罩,鱼雷发射管上加装了防护罩。

在1941-42年间,大多数舰船被改装为快速运输舰,其武器装备减少至两门120毫米火炮和十门25毫米机关炮。尽管如此,鱼雷发射管仍被保留(后期部分舰船的发射管被移除),扫雷和布雷设备被拆除,增加了4个投弹装置和36枚深水炸弹。货物被安置在上甲板上。改装后排水量增加到1590吨/1913吨,最大航速降至34节。到1944年6月,少数幸存舰艇的防空武器增加至10门25毫米机关炮和5挺13毫米机枪。

在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海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睦月号、如月号、弥生号和卯月号组成的30驱逐舰分队加入了大陆舰队。当日本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有此类舰船均撤离大陆水域,加入了联合舰队。第30驱逐舰分队(包含望月号),作为第6驱逐舰战队的一部分,参与了1941年12月对威克岛的进攻,菊月号、卯月号和夕月号作为第23驱逐舰分队的一部分提供支援。

1941年12月11日,如月号在威克岛附近遭到美国海军陆战队VMF-211中队F4F“野猫”战斗机的攻击。机枪扫射(或其他资料称,落入海中的炸弹爆炸)引爆了堆放在舰艉的深水炸弹,导致舰船迅速沉没,成为战争中第二艘被击沉的日本驱逐舰。

皋月号、水无月号、文月号和长月号(22驱逐舰分队)从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参与了马来亚战役。从1942年2月起,所有分队都在荷属东印度海域活动。5月,卯月号、睦月号、望月号和弥生号在新几内亚附近行动,而菊月号和夕月号在图拉吉附近作战。在这个环礁港口,菊月号被美国航母约克城号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击沉。夕月号在珊瑚海海战中严重受损,舰长及部分舰员阵亡。

美军制作的识别图

1942年7月,海军重组后,夕月号加入了驻扎在特鲁克的第4舰队的第29驱逐舰分队,而第30驱逐舰分队(卯月号重新加入)被转交给第8舰队。7月,卯月号在新几内亚附近受损,但在8月2日已能与睦月号和弥生号一起对瓜达尔卡纳尔进行炮击。在撤退过程中,睦月号在距离圣伊莎贝尔岛40海里处被美国B-17轰炸机重创。舰员弃船,并由弥生号发射的鱼雷将其送入海底。9月,美国B-17轰炸机和澳大利亚的哈德逊轰炸机在新不列颠岛附近击沉了弥生号。

剩下的幸存驱逐舰继续在所罗门群岛的战斗中服役,主要用于为沿岸的驻军提供快速运输。1943年7月5日夜,望月号、水无月号和滨风号成功在库拉湾登陆部队,并用鱼雷击沉了美国驱逐舰USS DD-467 Strong(弗莱彻级)。为了扩大战果,第二天夜里,皋月号和长月号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舰队再次被美军发现。在随后的战斗中,日军成功击沉了美国巡洋舰USS Helena,但长月号受重创,并在班巴里港搁浅,同日被美军航空兵摧毁。

7月27日,三日月号在格洛斯特角搁浅,第二天被B-25轰炸机击沉。10月,望月号成为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下一个牺牲品,在距离拉包尔西南90海里处被击沉。

到1943年底,该级别舰船已有超过一半被击沉,其余舰船在次年内被击沉。首先,文月号在特鲁克岛附近被企业号航空母舰的飞机击沉。6月,作为防守马里亚纳群岛力量一部分的水无月号在塔拉坎附近被美国潜艇USS Harder鱼雷击沉。这是该型舰艇唯一的潜艇损失。卯月号也参与了上述行动,但幸存下来。

樅型驱逐舰

栗号驱逐舰在1920年4月的试航

基准排水量:公示值:770吨、常备排水量:850吨

主要规格:全长:290英尺(88.39米)、水线长:280英尺(85.34米)、垂线间长:275英尺(83.82米)、最大宽度:26英尺(7.92米)或 7.93米、深度:16英尺3英寸(4.95米)、吃水:8英尺(2.44米)

机械系统

锅炉: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3台

主机:布朗-柯蒂斯式全齿轮涡轮机(高低压)2台

具体机型

下列为枞级各舰最终搭载的汽轮机型号:

布朗-柯蒂斯式川崎造船所制造 - 枞、榧、梨、竹、菊、葵、萩、薄、藤、茑、苇约翰·布朗公司制造 - 蕨约翰·布朗公司计划、川崎造船所制造 - 蓼三菱制造,三菱帕森斯式高圧冲击-低压反推式一段减速 - 柿、楡、栗、栂卡梅尔·莱尔德公司帕森斯式 - 菱、莲兹里式埃舍尔·维斯制造 - 蓬埃舍尔·维斯计划、石川岛造船所制造 - 堇

• 推进器:2轴 x 400rpm

• 直径:8英尺6英寸(2.59米)或 2.565米

• 螺距:3.378米或3.353米

性能:输出:21,500 shp、速力:36节、航程:3,000海里 / 14节、燃料:重油250吨、蔦以后的舰船:重油240吨

乘员:计划乘员:107名、竣工时定员:110名

武装:45口径三年式12厘米炮:单装3门、三年式机炮:2挺、53厘米连装发射管:2基4门、鱼雷:8枚

搭载艇:六米内火艇(燃油发动机搭载艇)1艘,独桅纵帆船两艘,六米通船(小型杂用艇)1艘

同型舰:枞(もみ)、榧(かや)、楡(にれ)、栗(くり)、梨(なし)、竹(たけ)、柹(かき)、栂(つが)、菊(きく)、葵(あおい)、萩(はぎ)、薄(すすき)、藤(ふじ)、茑(つた)、苇(あし)、菱(ひし)、莲(はす)、堇(すみれ)、蓬(よもぎ)、蕨(わらび)、蓼(たで)

藤号驱逐舰,1935年3月6日,天津

二等驱逐舰

这些驱逐舰按1918年、1919年和1920年的计划分三批建造,共有21艘。其中,1918年计划建造8艘(樅号、榧号、桧号、梨号、竹号、柿号、栗号、栂号),1919年计划建造5艘(藤号、菊号、葵号、萩号、铃号),1920年计划建造8艘(芦号、蔓号、蕨号、莲号、菊号、紫苑号、艾蒿号、蓼号)。这些驱逐舰是樅型的改进型,设计上延续了樅型的总体布局。其机器和锅炉舱的布置以及火炮的安装方式与英国S型驱逐舰相似。新设计不仅在外观上有所创新,还首次在二等驱逐舰上装备了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类似于峰型驱逐舰。炮兵配置包括三门120毫米45倍径火炮(单管安装,带护盾)。受英国设计影响,第二号炮的火力范围受到管道的限制。驱逐舰配备了扫雷设备和可拆卸的布雷轨道。

动力系统包括两台帕森斯直接驱动涡轮,只有在紫苑号和艾蒿号上尝试使用了法国Zoli型涡轮。大幅增加的功率有可能显著提高速度,达到36节。然而,在试航时,只有少数舰艇达到了这一速度,比如栗号仅达到了35.2节。三个锅炉中,一个位于前部,两个位于后部锅炉舱。前两个锅炉的烟囱合并成一个烟囱。尽管海上适航性不允许这些驱逐舰在开放海域作战,但在沿海水域表现良好。

在1920年代中期,进行了首次小规模的现代化改装。主要改进了火控系统,在驾驶桥上安装了测距仪。原来的探照灯移至第二烟囱后面的平台,而两个机枪则被安置在前部上层建筑的第一层。改装完成后,樅型驱逐舰几乎与后续的若竹型驱逐舰相同。1937年,七艘舰艇(藤号、铃号、菊号、莲号、栂号、艾蒿号、紫苑号)增加了烟囱的高度,并在烟囱上安装了护罩。

到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有莲号、栗号和栂号保留了驱逐舰的身份。这些舰艇拆除了扫雷设备,布雷轨道被装配为配备36枚深水炸弹的投弹器。1942-43年间,安装了4个投弹器。1939年,九艘驱逐舰被改装为反潜巡逻舰。其武装包括两门120毫米火炮、六门25毫米自动炮和60枚深水炸弹。拆除了前部锅炉,为提高稳定性,舱内加装了压舱物和额外燃料,续航能力有所提高。还安装了水听器。排水量增加到935/1162吨,功率减少到12000马力,速度降至18节。战时,第31号(原菊号)的高射炮装备增加了两个25毫米自动炮。其他七艘在1942-43年被改装为14米的运送艇发射舰。为了确保运送艇的平稳下水,驱逐舰的后部水面以上部分被削平。舰艇可携带一只运送艇、150名登陆兵或18枚深水炸弹。

另外五艘驱逐舰在1940年改装为训练舰。前部鱼雷发射管和一到两门120毫米火炮被拆除,前锅炉舱被废除,排水量减少到755吨,功率降到7000马力,速度降低到14节。未安装高射炮,因为这些舰艇预计在沿岸防空区使用。1944年,宇苏号和三鹰号(原柿号和紫苑号)被完全解除武装,甲板上建造了大型木质上层建筑,内设有教室。

在服役初期,樅型驱逐舰成为日本驱逐舰力量的主力,主要活动在东海、黄海和日本海附近的海域。紧张的战斗训练经常导致事故。例如,1927年8月24日,樅号在舞鹤与巡洋舰镇守号相撞沉没,106名船员遇难。

在侵华初期,由樅型驱逐舰组成的两个驱逐舰队:第15舰队(藤号、萩号、铃号、蔓号)和第27舰队(芦号、菊号、紫苑号),属于第1驱逐舰支队,第28舰队(蓼号、莲号、艾蒿号)属于大陆舰队。

在太平洋战争中,几乎所有舰艇都遭到损失。1941年12月23日,在威克环礁的登陆作战中,编号32和33驱逐舰搁浅,被岸基炮火摧毁。一月后,编号37在巴利克帕潘被美国驱逐舰USS DD-225 Pope和USS DD-218 Parrott(克莱姆森型)炮击沉没,之后被打捞并拆解。1942年3月6日,编号34与靶舰八葛号(原峰型驱逐舰)碰撞严重受损,被拖至特鲁克进行维修,但未能完成修理。1944年7月3日,在特鲁克被美国舰载航空兵击沉。1944年4月23日,护航的编号39在台湾东北部被美国潜艇Seawolf击沉。9月初,美国陆军航空兵在新几内亚的拉埃港击沉了编号35。剩余的驱逐舰在1944年的大规模美国进攻中沉没。

1945年3月30日,TF 58的舰载飞机在帕劳岛附近击沉了编号31。美国潜艇USS Atule发射鱼雷击沉了编号38,地点在吕宋岛的恩甘角北部。只有编号36幸存下来。1945年5月17日,在苏拉威西的苏拉巴亚港,编号36被英国航空母舰伊拉斯特里斯号和美国萨拉托加号的飞机袭击受损,随后投降,并转交给荷兰,1947年被拆解。

若竹型驱逐舰(Wakatake)

基准排水量:820 吨

常备排水量:900 吨

全长:88.39 米(290 英尺)

水线长度:85.85 米(281 英尺 8 英寸)

垂线间长:83.82 米(275 英尺)

最大宽度:8.08 米(26 英尺 6 英寸)

深度:4.96 米(16 英尺 3.35 英寸)

吃水深度:2.51 米(8 英尺 3 英寸)

锅炉:3 台 Kampon (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主机:2 台 Parsons(布朗-柯蒂斯)涡轮机

柯蒂斯·布朗式引擎:若竹号、芙蓉号、吴竹号、刈萱号帕森斯式引擎:朝颜号、早苗号、早蕨号谢里式引擎:夕颜号

推进器:2 轴,转速 400 rpm,直径 2.565 米,螺距 3.353 米

功率:21,500 马力

速度:34 节

航程:3000 海里(14 节)

燃料:重油 250 吨(呉竹型为 245 吨,其他舰艇为 244 吨)

船员:计划船员 110 人,竣工时定员 110 人

武器:12厘米单装炮3门、三年式机炮2挺、53厘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2基4门、鱼雷8枚

搭载艇:4 艘(或 18 英尺 2 艘、20 英尺 1 艘)

最初的预定舰名

桔梗(ききょう)、百合(ゆり)、菖蒲(あやめ)、海棠(かいどう)、杜若(かきつばた)踯躅(つつじ)、紫阳(あじさい)、刈萱(かるかや)

1928年舰名

若竹(Wakatake)第二(号)驱逐舰、呉竹(Kuretaka)第四(号)驱逐舰、早苗(Sanae)第六(号)驱逐舰、早蕨(Sawarabi)第八(号)驱逐舰、朝顔(Asagao)第十(号)驱逐舰、夕顔(Yugao)第十二(号)驱逐舰、芙蓉(Fuyo)第十六(号)驱逐舰、刈萱(Kurakaya)第十八(号)驱逐舰

这些舰船已被订购,但以下五艘的建造被取消:

第十四驱逐舰(建造中止)、第二十驱逐舰(建造中止)、第二十二驱逐舰(仅存于计划)、第二十四驱逐舰(仅存于计划)、第二十六驱逐舰(仅存于计划)

驱逐舰「芙蓉」于1923年3月16日服役。

根据1921年计划订购的这些舰船是基于「桃实型」扩展版设计的,并成为最后一批二级驱逐舰。由于采用了相似的动力装置,速度有所降低,虽然仅下降了半节。这些驱逐舰配备了布雷和扫雷设备。与一级驱逐舰相比,它们的耐海性较差,无法在大洋中与舰队协同行动,但在沿海地区却被广泛使用。这些舰船在建造时被赋予了名字,但随后改为编号,直到1928年8月1日才重新恢复名称。原计划建造13艘,但1922年取消了最后5艘的合同。建造时部分舰船使用了其他名称:「若竹」曾被命名为「百合」,「呉竹」为「刈萱」,「早苗」为「菖蒲」,「早蕨」为「楓」,「朝顔」为「燕子花」。

「夕颜」号在1939年底至1940年初重新分类为第46号巡逻舰,并进行了重新武装。其上安装了120毫米火炮、8门25毫米机关炮和60枚深水炸弹,同时拆除了鱼雷发射管。功率降至10000马力,速度下降至18节,排水量为930吨(标准)/1130吨(满载)。其余的驱逐舰在1941至1942年间也进行了重新武装,保留了两门120毫米火炮,而原本安装第二门火炮的位置则改为安装6门25毫米机关炮(两座三联装),并增设了4门13.2毫米机枪。原有的布雷和扫雷设备被替换为4个深水炸弹发射器和48枚深水炸弹。「朝顔」号的一个鱼雷发射器也被拆除。

在部分舰船上还安装了13型雷达。最后一批二级驱逐舰主要在大陆水域活动。早在1931年,第1驱逐舰队在轻巡洋舰「神通」的率领下便被派往大陆水域。舰队的两个分队分别由这些类型的舰船组成:「若竹」、「呉竹」、「早苗」、「早蕨」组成第13分队,而「朝顔」、「夕颜」、「芙蓉」、「刈萱」则组成第15分队。它们在沿海水域巡逻,掩护运输船并支持陆军的沿海翼部队。到1941年,这些小型且陈旧的驱逐舰已不再适合作为舰队的一部分行动,主要被用于护航或执行中国水域及菲律宾地区的次要任务。第一个被击沉的是「早苗」号,它在北苏拉威西海被美国潜艇USS Bluefish用鱼雷击沉,地点在巴西兰岛北部90海里处。一个月后,「芙蓉」号在马尼拉以西被美国潜艇USS Puffer击沉。

「刈萱」号也在吕宋岛以西的南海被美国潜艇USS Cod用鱼雷击沉,而「呉竹」号则在台东南方向被美国潜艇USS Razorback击沉。1944年3月,「若竹」号在帕劳以北60海里处被TF 58编队的飞机击沉。「朝顔」号于1945年8月22日在下关海峡触雷并严重受损,未再修复。第46号巡逻舰,即前「夕颜」号,于1944年11月10日在横滨西南被美国潜艇USS Greenling击沉。

下次我们将讨论不仅对日本,而且对全世界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驱逐舰。

1 阅读:1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