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现实的一段话,无论你对儿女多好,他们并非你想象那么孝顺

奥英评情感 2025-01-17 09:58:57

很现实的一段话,无论你对儿女多好,他们并非你想象那么孝顺

听到两老人在公园聊天,他们似乎很有默契的认为,当你老了,无论你对儿女多好,儿女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孝顺。

不是他们不想好好孝顺双亲,而是因诸多因素导致的无能为力。

具体哪些因素,耐心往下看,听我慢慢道来。

​鲁迅先生曾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首当其冲的便是经济因素,这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场正在上演的悲剧。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俗语深刻地道出了当下年轻人的困境。

如今房价高企,许多年轻人为了一套房,背负几十年的房贷,每月工资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 ,生活捉襟见肘。

除了房贷,还有孩子的教育支出。从各类兴趣班到辅导班,费用样样不菲。

在这样的经济重压下,想要给父母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改善他们的生活,实在是有心无力。

就像老舍笔下的祥子,一心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带着自己的父母家人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哪知,在三起三落的命运中、被生活反复捶打依然不能如愿。

尽管他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耗尽了全部力气,也只能是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维持生计。即便心里想着给父母添置些新物件,带他们去尝尝没吃过的美食,两手空空,也只能暗自心酸,将这些美好的想法深埋心底。

​再者就是时间因素。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年轻人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时间被工作无情占据。996甚至007的工作模式早已不是个例,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还要面对生活中的琐事。

比如: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等。

就像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感慨的那样:“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本想好好休息调整,却发现还有各种生活杂事需要处理。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能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常回家看看,陪他们唠唠嗑、散散步呢?

​还有一点,是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变化。

过去讲究“父母在,不远游”,可现在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背井离乡,奔赴大城市。

在新的环境中,他们接触到新的思想和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父母的传统观念相比,难免产生碰撞。

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女儿身上,却因时代与观念的差异,在孤独与凄凉中离世。

比如在父母看来,逢年过节一家人团聚是再重要不过的事,年轻人可能因为工作晋升机会、社交活动等原因,无法如父母所愿回家。

这并非他们不重视亲情,而是在时代浪潮下,个人发展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愈发难以把握。

即便如此,也不能就此否定儿女对父母的爱。虽然他们没能做到像父母期望中那般事无巨细的孝顺,但在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感恩与牵挂从未减少。

作为父母,不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而儿女们,也应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去关心父母,莫等失去才懂得珍惜,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