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厌学到复学,妈妈只做了一个改变

在青天 2024-10-08 10:34:58

在和厌学家庭工作的时候,我常常会问父母这三个问题:

“你觉得自己理解孩子吗?你觉得自己关心孩子吗?你觉得自己爱孩子吗?”

我也会问孩子,是否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

有不少孩子对这三个问题都说“否”。父母听了都觉得非常震惊,也非常难过。

父母们认为自己最多是不理解孩子,但还是很关心很爱孩子的。可是,为何孩子不领情,为何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原因是,我们并不是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去付出。这时候的付出,反而就变成了某种入侵。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记得某次课程,我正在回答其他学员的问题,有位母亲反复打断了四五次。其他学员感到不满,要求他排队。

但每次她都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就直接问,就好像其他人都不存在一样。

这种看似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不是认知的问题,而是因为她没有形成有边界感的体验。很有可能在她的成长经验中,她的边界也是经常被侵入的。所以她的边界很模糊。

有的家庭是不允许孩子的房间上锁的,孩子的房间会被随时闯入。有的孩子会反抗,有的孩子没有办法,就只能压抑或合理化这种被入侵的难受,他的边界感就会变得模糊起来。

模糊的边界感,就是心理防御在起作用。这样,才能让自己不用清晰地感知边界被打扰、被入侵所带来的难受。但是,这种模糊的状态,也会让人发展出两种模式。

他要么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边界,不会拒绝别人,总是允许他人的入侵。要么,就总是无意识地侵入他人的空间。

就像刚刚提到的这位母亲一样,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打扰别人,她也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付出,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多的痛苦。

她特别关心孩子的身体,总是提醒孩子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孩子跟妈妈提过很多次,让妈妈在吃饭时只提醒一下就好。但妈妈过几分钟就会去叫孩子出来吃饭,孩子没有出来妈妈就跑到房间叫他。妈妈每叫一次,孩子就越想在房间多待一会。妈妈觉得自己是在关心孩子,孩子体验到的却是被打扰的感觉。

她的孩子出现厌学的导火线,就是母亲随意进入孩子的房间所造成的恶性循环。妈妈进来的时候不敲门,也不允许孩子锁门。妈妈的出发点,是担心儿子在房间玩电脑晚睡会影响休息,就每隔15分钟左右忽然闯入儿子的房间。儿子为了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晚睡,半夜起来玩电脑,这也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

我专门和这位妈妈探讨了她和孩子的关系,也谈到了隐私、边界和自主选择等话题。这位妈妈对于孩子需要隐私觉得难以置信,她说小时候只要有亲戚来了,她的房间就是大家的房间;她的东西,就是大家的东西。边界和隐私,这两个词、四个字她都认识,也知道在字典中的含义,但她似乎就是体验不到。

然而,在深入地去谈感受的时候,她又回忆起一些特别伤心的画面:她大学暑假回老家的时候,发现中学的课本已被父母当废品卖了,但父母并没有告诉她。她喜欢的音乐磁带、明星画册也不知道被什么亲戚给借走了,这一借,就没有了下文。她环顾四周,只想逃离这个让她熟悉又陌生的房间。

她的孩子,此刻就在体验着她早年被侵入的感受。这不是这位妈妈的错,但这却是这位妈妈去修整自己成长缺憾和调整亲子关系的绝好机会。

这次的契机,让她对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她也开始尝试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她会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对妈妈很生气,你可以告诉妈妈吗,妈妈是做了什么让你这么生气。妈妈以为是在照顾你,没想到却让你这么难过。”

她能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在以前,这位妈妈就会指责抱怨,说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孩子竟然一点都领情。他们的亲子关系就会立马产生冲突与对抗。

但是,妈妈现在多了新的视角,她知道自己很努力地去关心孩子,她也看到了孩子非常难受的一面。她不会马上辩护说自己付出得够多了,她会在情绪升起的同时,多一份觉察,为什么我的孩子不领情,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难过。

当孩子听到妈妈的这番话时,孩子也开始柔软起来:“我觉得你不理解我。”

孩子依然会有情绪,但是亲子关系不再剑拔弩张。

妈妈也比以前更能稳住自己:“妈妈看到你很难过,妈妈原来都不知道,妈妈一直都以为这是为你好。”于是,孩子就开始说起了妈妈之前的种种“劣行”,但他们的亲子关系却缓和了不少。

这位妈妈告诉我,她就好像发现了新世界一样,原来这才是能让孩子感觉得到的理解、关心与爱。

当然,父母要做到这样真的不容易。一方面,是父母要进行自我觉察,重新去理解成长的缺憾;另外一方面,是父母要承受住孩子无情的攻击,涵容孩子长期积累的情绪。

尤其是孩子的状况出现反复时,就更加考验父母的耐心和定力。例如,在孩子重返校园的过程中,上两天学又想请假,或是对父母说害怕学校,又想回到家里。孩子会反复出现想要退回家里的状态。

如果我们能安住自己,同时以关心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理解孩子因无法上学而承受的种种压力,相信孩子也在努力,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就会安心很多。

此时,是否上学就不再是家庭的冲突,并肩作战就成了亲子之间的主题。

有个孩子休学半年后,终于愿意尝试再回到学校上课。但复学不到半个月,孩子就希望父母给他请两天假,理由是有点累,希望回家调整一下状态,也会在家里自习。父母给孩子请了假后,却发现孩子在家的那两天都在打游戏。

以前,父母会认为孩子撒谎。现在,父母知道孩子能够去学校已经是一种进步,能待上一周多的时间,就是目前孩子可以承受的时间。父母发自内心相信孩子是想要回来自习的,但回来之后情绪仍然没能调整,所以才通过打游戏的方式来排解情绪。

这个家庭经历了孩子厌学、自伤、休学,再到复学的过程。父母笃定一个信念,孩子是最重要的。孩子能够踏上复学之路,已经很了不起。即使孩子会有退回来的时候,他们也愿意陪伴孩子一起去面对。足够的安全,才能发展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家庭,是孩子进可攻、退可守的安全基地。允许孩子退回来,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去。

当孩子厌学的时候,我们如何理解和回应孩子。其实,最基本也是最难面对的,就是父母是否能够接纳孩子退回来的事实。不愿意接受,是家长在面对孩子厌学休学时,最常见的第一反应。

或许,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的内在:当你的孩子想退回来的时候,你会有些什么情绪?是愤怒、焦虑,还是恐惧、无助?你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是自我觉察,还是通过要求孩子回到学校,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你觉得,孩子认为你理解他吗?理解的部分会占比多少呢?

此外,你也可以多觉察一下。比如,案例中的这位母亲,为什么会入侵孩子空间。一部分原因,是在意孩子的休息和学习;另外一部分原因,有没有可能和这个家庭的系统有关系呢?你也可以看看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整个家庭的动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欢迎给我留言,说说你的家庭所面对的厌学困境。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什么样的孩子敢成功》《内在觉察》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