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下辖7、8、9、10四个兵团,司令员分别是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这四位都是华野的猛将,在建国后也都被授予上将军衔。四个兵团政委分别是谭启龙、袁仲贤、郭化若、韦国清。四位也都是著名的政工干部,更是文武双全。
那么,三野4个兵团司令员和政委,都是谁主政过地方?
王建安
王建安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参加了黄麻起义以及创建鄂豫边苏区的斗争。他是“军政双全”的指挥员,除了组织指挥作战,也非常善于组织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在红军时期他也担任过军政委一职。
抗战开始,王建安主要在山东抗战,曾任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1旅旅长,参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后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解放战争期间,王建安同样在山东,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华东野战军组建东线兵团(亦称山东兵团),王建安担任副司令员,先后参与指挥豫东等战役和济南战役。到了1949年,部队改编为三野,王建安担任兵团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王建安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尽管还在部队工作,也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三个军区的副司令员,但都没有转正,也并没有在地方工作。
陈士榘
陈士榘是跟着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上了井冈山。红军时期曾担任红30军参谋长、红30军代理军长等职。
抗战爆发后,陈士榘被任命为115师343旅参谋长。后来又担任晋西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了晋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陈士榘奉命率领晋西支队挺进山东,被中央任命为115师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陈士榘没有去东北,而是留了下来,被任命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建立后,他又成为参谋长。部队改编为三野的时候,他任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
建国后,陈士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没多久,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工程兵,陈士榘被钦定为司令员,而他这一干就是23年。
宋时轮
宋时轮是黄埔五期毕业生,红军时期就是军级干部了。抗战爆发后,宋时轮率领八路军716团进军雁门关,开辟了雁北根据地。后来,他又与政治委员邓华率部挺进冀东,支援李运昌组织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暴动。
解放战争中,宋时轮是华野10纵司令员,善于打阻击战,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是声名远扬,当时流传着“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说法。战争后期他更是升任第9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
建国后,宋时轮参加了抗美援朝,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就是他的部队打的。
回国后,宋时轮被授予上将军衔,不过他也离开了一线部队,转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等职,开始从事军队院校的教育和训练工作。
叶飞
叶飞革命早期参与领导了霍童暴动,在闽东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他没有参加长征,不过在闽西浙边领导军民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开始后,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他也在新四军成长为一代名将,是粟裕麾下三位猛将之一,担任过副师长等职务。
解放战争期间,叶飞担任过纵队司令员,后成为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叶飞曾短暂担任过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开始主政福建,担任省长以及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在福州军区成立后,他又成为首任司令员兼政委,不过仅仅一年时间,韩先楚调任司令员一职,叶飞专任政治委员。作为福建省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叶飞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抓福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
谭启龙
谭启龙是著名的政工干部,很早就参加了老家的农民运动,并加入了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去了瑞金,参加了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红军长征期间,谭启龙留在了南方,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谭启龙加入了新四军,长期活跃在南方领导抗日活动,参加了江南抗日根据地创建工作,开辟和建立了浙东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谭启龙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委兼任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七兵团政委等。
建国后,谭启龙留在浙江工作,担任了浙江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以及省委书记等职务,令人想不到的是,此后多年谭启龙又担任过山东、福建、青海、四川等四个省的省委书记,被称为“五省书记”。
袁仲贤
袁仲贤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参加了北伐战争以及八一南昌起义,他还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军队领导工作。
抗战开始后,袁仲贤在山东先后担任山东军区教导团团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协助司令员许世友,发展壮大了胶东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袁仲贤先后任山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1949年部队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的时候,他成为了第8兵团政委,后又担任过第三野战军代理参谋长一职。解放军渡江战役的时候,曾发生了炮击英军的“紫石英号事件”,他参与处理了这一事件。
建国后袁仲贤没有参与授衔,而是去了外交部工作,成为了将军大使,也是中国第一任驻印度大使。
郭化若
郭化若是黄埔四期毕业生,也曾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回国后长期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做参谋工作。抗战期间也是如此,他留在了延安,主要从事部队的教育训练工作。
抗战胜利后,郭化若离开了延安,去了山东战场,被任命为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后又接连担任华东野战军6纵副司令员以及4纵政委。1949年2月9日,郭化若出任三野9兵团政委。
建国后郭化若担任了淞沪警备司令员,1955年被任命为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还被授予中将军衔。
韦国清
韦国清是广西人,参加过百色起义,是红七军的将领。抗战期间,韦国清开始是做教育工作,后来去了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的旅长,并在彭雪枫牺牲后升任第四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开始后韦国清担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以及华野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期,韦国清又担任了第10兵团政委,在福州解放后,他曾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和市长,不过没有多久就奉命率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帮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期间曾回国任公安军副司令员,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56年,韦国清回国,任职广西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等职。主政广西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为广西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后,他还担任过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以及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