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极氪:国内泼天流量Vs国际体系能力

禾颜阅车烩 2024-08-29 02:23:48

【导语:近日,小米和极氪两家车企发布了半年报。由于小米汽车研发高管和吉利汽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极氪007和小米SU7在同一时间段的发布,都让两家车企之间的数据对比存在不小的看点。雷军的泼天流量和吉利全球布局的体系能力谁更胜一筹,充满了看点。】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在国内的一众车企中,小米和极氪都具有代表性。前者借助于在手机领域积累的巨大人气,进入造车这个全新的赛道,拉开公司转型的帷幕;后者则是依托吉利的体系能力孵化出来的全新汽车品牌,通过理念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来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小米汽车实现了15%的毛利率,表现喜人;极氪在第二季度扭亏为盈,成为国内少有的凭借纯电动汽车业务实现盈利的车企。

小米汽车毛利率超过特斯拉

作为小米SU7发布后首个完整的交付季度,小米共交付了27307辆新车,为集团贡献了62亿元的收入。

根据小米集团的财报披露,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18亿元,折合单车亏损约6万元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汽车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的工厂、渠道以及整车研发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对于像小米汽车这样从零开始的新势力车企来说,前期亏损完全在意料之中。不过,令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为15.4%。作为对比,根据特斯拉披露的第二季度财报可以发现,其汽车销售毛利为13.9%。在特斯拉以及国内其他车企持续打价格战的背景下,小米汽车初期的定价无疑是比较成功的。按照小米汽车的说法,其今年全面的产能指标都已经用完,而且其终端销售价格也保持稳定,并没有出现打折销售的情况。

作为后起之秀,小米汽车仅仅凭借SU7一款车型就能够在强手如林的国内智能电动车市场中获得如此的战绩,足见雷军和小米在国内的粉丝众多。即便是小米汽车第二季度亏损18亿,对于手握1410亿现金储备的小米集团来说,其有足够的底气来支持智能电动车业务的发展,况且小米SU7的毛利率已经转正,而且超过15%,足见国内的米粉对于小米的追捧。

但小米汽车的前路也并非坦途。现在的小米更多还是靠着雷军的光环在前进,但是米粉能扛着小米汽车到什么样的一个体量还需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小米的1410亿现金储备看上去不少,但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并不能算的上很多。无论是开发全新的整车平台,还是研究电池、智驾、智舱这样的核心技术,亦或是布局全球销售渠道,摆在小米汽车面前的是一张有待书写的白纸,相比于尽快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令人更加期待的是小米汽车能够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

极氪实现扭亏为盈

近日,极氪也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今年第二季度,极氪交付量同比翻番增长至5.4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0.4亿元,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36%,创单季历史新高。对于极氪来说,二季度的数据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极氪在扭亏为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上半年极氪净亏损大幅收窄至0.7亿元,其中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在极氪的销售收入中,除了整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9%至84.5亿元,极氪的电池及其他组件,以及研发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也都呈现增长,分别贡献了53亿元和13亿元。对于极氪来说,由于其所掌握的纯电动和智舱智驾技术比较领先,未来向集团内其他品牌提供相关研发服务并赚取收入的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

在新车型方面,极氪也已经磨刀霍霍。今年下半年,极氪将上市两款全新车型:极氪7X和极氪MIX。这两款车型将搭载极氪自研的浩瀚智驾2.0,而这也是之前25款极氪001和007突然换代引发巨大争议的主要技术。不过,更为让人吃惊的莫过于安聪慧亲自宣布极氪将在明年第四季度推出一款旗舰SUV,而这款车型将提供纯电和超级电混两种动力形式,这也正式意味着极氪将放弃之前的纯电路线,切入到如今销量增长最为迅速的混动市场。除此以外,极氪明年还将上市一款给予007架构打造的全新猎装车。

不过,极氪汽车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小。一方面,极氪在国内市场推出的包括极氪X和极氪009多款车型并销量比较一般。而为了确保001和007两款车型的竞争力,极氪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短期内就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在这次财报沟通会上,安聪慧也是亲上第一线灭火,声明001和007在一年内不会再有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极氪现在选择全栈自研,无论是电池还是智驾,极氪都在投入。这种策略会帮助极氪构建比较强的自研能力,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也需要极氪/吉利投入大量的资金。以电池为例,和宁德时代以及比亚迪相比,极氪金砖电池毕竟使用的体量有限,在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上会落后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不止一个档次。

小米和极氪的优势在哪里?

如果单纯比较极氪和小米汽车表现的话,那无疑是更懂流量的雷军棋高一着。

和小米汽车相比,极氪从来不会认为自己的技术储备弱于小米。但是消费者对于小米的趋之若鹜,明显胜过极氪,这就是值得极氪思考的地方。怎样更好地来宣传自己,培养出“极粉“或者”吉粉“,这是李书福以及安聪慧需要放到战略层面来思考的。

不过,极氪也有小米短期内无法媲美的优势。除了整体研发和体系能力之外,吉利手握多个全球品牌,这就让极氪无论是选择利用这些海外品牌的销售渠道直接进行销售,还是在当地设厂,抑或是选择技术出海,通过技术输出来间接获益都提供了不少可能。而在海外市场,雷军的个人IP以及流量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汽车毕竟不是手机以及其他小家电,海外消费者对于BBA或者大众丰田的笃信短期内很难被打破。对于绝大多数欧洲消费者来说,在沃尔沃/smart/Lotus这些吉利系品牌和小米汽车之间,根本就不用进行选择。

点评

小米和极氪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点,如果能够将两家企业揉合在一起,倒会是一个不错的样板。不过,极氪/吉利今日的架构和体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雷军和小米在国内的号召力,更是其摸爬滚打从一众强手中杀出来的。谁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补齐自己的短板,谁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率先杀出重围,抢到一张新能源汽未来车市场的入场券。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