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势:顺势而为方能有为

徙竹散人 2020-08-18 17:23:35

一个团体能保持长久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风气”,也就是领航者要“定所尚”,范围再小点,落到了家族就是其门风。风气一旦确定下来,就有了能够遵守的原则,如此以来就不会散漫。

夏商周三代的后世统治最长久的达到了七八百年,不仅仅是因为君王贤明,也是因为后世贯彻了祖宗留下的法度,才得以永久。

夏朝推崇忠诚,商朝推崇质朴,周朝推崇礼仪,没有朝三暮四,倘若觉得礼仪好就崇尚礼仪,又觉得质朴好了就去崇尚质朴,即使这些品质都好,但这么变来变去终究会迷失众人的。

周朝有周公作礼乐,于是天下便把崇尚文治作为根本的原则。汉朝的贾谊曾劝说汉文帝,希望能先确定基本制度,但他的主张最终没有被采用,大概也是因为当时的大势不允许。

天下的形势有强有弱,那就需要按照不同的形势采用不同的权变措施来应对。势强得太过分而不适可而止就易折;势弱得太过分而不转变就会弯曲得不可逆,于是就需要用威和惠来调剂。

本身就强,再用威,则威竭;本身就弱,再用惠,则惠亵。因为强本身就自带威,而弱本身就自带亵。

处弱当用威;处强当用惠。处强用惠,则恩惠就会变得尊严;处弱用威,那就是兔子急了会咬人。

所以,从威多还是惠多中就能判断当下的形势到底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然而,不明白强弱形势者,有杀人之威,但下面却不惧怕;有活人之惠,但下面却不感恩。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威竭而惠亵。

所以必须先要了解形势,然后才能顺势而为。

在春秋战国诸侯最强盛的时候,大的诸侯已有土地五百里,而王都的周围面积反而不过千里,周朝的势弱;秦朝拥有天下以后,设郡县,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秦朝的势强。

然而,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时,无论大小诸侯却都臣服于周天子。等到后来天子失德,诸侯相互侵略争夺,而后来的周王却没有醒悟,仍然谨小慎微地奉行姑息的策略,而形成了处弱用惠的局面,最终还是亡掉了。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其势日渐强大,等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却并没有调整过来,仍使用严刑峻法,势强而用威,最终秦朝反而亡于强,这是过于刚猛,把自己给猛断了。

然而却又有势强却用不起来的情况。

这是因为习惯于某一种方式,用得太多想刹也刹不住车的缘故,惠太过而威压不住。

施惠太频繁,而且是无功行赏的反面一定是刑罚松驰,该罚的不罚,由于奖罚都不合理,所以势再强也用不起来。

这个问题在惯小孩身上屡试不爽,“施惠频繁,无功行赏”可以看作小孩想要啥就给啥,连不想的都主动给,这样的大人一定是在小孩犯错的时候不管不问的,等到小孩大了,感觉有些毛病让自己真的难受了就想着去管管,不过已经管不住了。然后就开始向各种客观原因甩锅,这种人一定是这样。

放到大的层面,历史上宋明两代就是典型的例子,两代确实都曾创造过大量财富,却总给人以有劲使不出的感觉。

而乏力者就需要威慑了,如齐威王即位时,齐国很是弱势,诸侯都来捞便宜,却忘记了齐国本来是一个强国。忽然有一天,齐威王发飙了,封赏即墨大夫,煮了阿大夫和他的那帮马屁精。

在外部,出兵攻打赵国、魏国和卫国,赵国、魏国和卫国急忙派出使节向齐国请求和解;在内部,齐国人人震惊,官僚及民众都心生恐惧,不敢造次。

齐威王的做法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成不变的效果终归会成强弩之末。

有人或许会说:“当今的世界,只有拳头够硬才行。”

但是谁能保证今后就一定得是崇尚威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个人有权的时候一定会得罪人,一旦他从权利位置下来那就一定会被报复,这是必然。

一如今日之美国,实力下降尤其明显,特朗普也有败选即被清算的风险。

时间久了政治上会出现弊端,就要进行小调整,一如张维为所言:“再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美国就会选出一个比小布什还差劲的总统。”参用恩惠,就不至于像秦朝那样刚猛太过,今日之美国如秦朝一样,一味只知道用强权,不行就甩锅。但是反过来,完全抛弃威权,那也不对。

或许又会有这个疑问:仁治用德不用刑。使用刑罚,是霸主所为,不应该提倡。

商汤王、周武王都是明君,齐桓公、晋文公都是霸主。

周武王承袭了残暴的商纣王留下的局面,把人民从炮烙、斩首、断足的苦难境地中拯救出来,假如又使用多杀人、多用酷刑折磨人的手段来进行统治,那民心就会很快失去了,所以,他的统治完全是从礼义出发的。

商汤王却有不同,夏桀的凶恶固然与商纣王没有什么差异,但他的刑法不如商纣王那样残酷至极,而且天下的民众受到他的作风的影响,淫荡懒惰、不守法纪,《尚书》说:“民众大都懒惰不和谐。”而又有诸侯昆吾氏首先起来作乱,于是,商汤王诛灭除掉那些强横梗阻的、倦息情的不遵守法纪的人,以平定混乱。因此,《礼记》说:商朝人“先行惩罚,后行奖赏。”至于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那也不是全部都用刑法的。齐桓公任用管仲,管仲的《管子》中却喜好说刑名。

晋文公是一位仁厚长者,辅佐他的大臣狐偃、赵衰、先轸、魏犨都不对他讲刑罚,所以晋文公的统治也从来没有把刑罚作为根本,但他也号称霸主。

商汤王同样是明王、晋文公同样是霸主。而用刑的却不一定是霸主,用德的却不一定是明王,只是各自观察自已所处的形势来采用适宜自己的举措罢了。

“术”是最容易的,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而人也最容易迷进去;而“势”却是最难的,它看不见、摸不着,有的人觉得自己已经可以了,那个“势”就像中医的经络一样并不存在。

何为“势”?进二退一方为“势”,如先向后拉开弹弓才能打得远。

老子云:“反者道之动。”感觉自己退步、失意的时候要注意了,那是在“蓄势”。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