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念是如何产生的?

归来未晚减法心灵疗愈 2024-09-27 16:07:06

上期我们分享了,放下了思想我们就能消除痛苦,那么我们要放下的究竟是哪些思想呢?

我们活着就离不开思想的存在,所以我们显然不能放下所有的思想,就像我现在分享的每句话,也就是我所累积的思想的表达,话语本身就是思想,如果我放下了所有的思想,那我也就不会在这里分享了。所以在我分享的这个当下,我就必须要有关于心灵方面的思想存在,我才能把我的观点给表达出来,这些有关心灵方面的思想对当下的我来说就是有用的、有利于我的。

但是如果在我分享的这个当下,除了有关心灵方面的思想外,还出现了录完视频我们去吃烧烤,又或是想着我的视频究竟有没有人看,大家看了后又会不会认可等思想的出现,那这些思想对我当下的分享就是无用且有害的,因为当我出现了这些思想时,也就造成了分心,我也就不能更好的去表达我的观点,那我所分享出来的观点就会是凌乱不堪的。

这些与当下主题无关的思想也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杂念,也就是当一个思想在它本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那这个思想它就是无用且有害的,也就成为了杂念,所以我们要去减少的也就是这些杂念。但是同样的思想在它该出现的时候出现,那这个思想对我们来说就又是有用的思想。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我在这里把有用的思想定义成正念,思想也就包含了正念和杂念两个部分。所以不存在某些思想就完全是正念,某些思想就一定是杂念,因为思想是正念还是杂念主要取决于该思想出现的时机,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就是正念,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就是杂念。

就像关于去吃什么的这个思想,如果在工作时间出现那就是杂念,但如果是在到饭点的时候出现,那这个思想就是正念。当杂念出现时,首先也就会造成分心,我们也就会失去对当下事物的感知,也就做不好当下的事情。其次,我们的杂念又会与当下的事实形成冲突,从而带来痛苦。所以我们要想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要生活好每一天,我们就要减少杂念的出现。

要减少杂念的出现,首先就得要了解杂念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去观察自己过去的经历就会发现,当我们专注于某物时也就不会有杂念的出现,也就是当我们的感知完全被当下的事物所吸引,就像当我们在玩游戏、在忘我的工作时,也就不会有杂念出现。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只对少数的事物才会有这种全然的感知力。我们对多数的事物都是缺乏感知力的,在我们感知力缺席的地方杂念也就会出现。而杂念的出现,又更加的削弱了我们的感知力,这也就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多数人的人生也就是感知力在逐渐减少的一个过程,从少年时的敏感到中年时的顿感,再到老年时的麻木感,更严重的也就成为了老年痴呆的存在。

所以我们的杂念与感知力显然也就是成反比的存在,当我们的感知力强,杂念就少,感知力弱,杂念就多。但杂念与痛苦显然又是成正比的,杂念越多我们的痛苦也就越多。那么为什么当我们的感知缺席时,杂念就会出现呢?

感知缺席,也就意味着当下的事物无法吸引我们的感知力,多数人对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就都是缺乏感知力的,也就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做饭、吃饭、做家务时就会是心不在焉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对这些日常琐事就很难产生感知呢?

我们对日常琐事没有感知,显然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这些事物,也就是我们从这些事物中得不到快乐和满足,所以当我们在面对这些事物时,本身就是存在抗拒的,但是又因为生存压力、责任、义务等的原因,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些事物,就像没有几个人是真心热爱自己工作的,但是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工作。

当我们是因为责任、义务等原因不得不工作时,自然也就不会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当我们在现实的事物中得不到满足感时,自然就会寄托于虚拟的世界来获得满足,就像懦弱的人往往都会有一个武侠梦、贫穷的人则会有一个富贵梦,而富贵的人又会有一个幸福生活的梦。也就是当我们处在不满中时,那些天马行空的思想也就出现了,也就有了杂念的存在。

如果说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件琐事上,都能收获到快乐和满足,那我们也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件琐事中去,那我们也就是在感知每一个当下,也就是活在当下,自然也就不会有杂念的出现。所以我们多数的杂念显然是因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所导致的。那么我们的不满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去追求的那些外在的物质就真的能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吗?下期我们再来分享满足感的真相。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