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上将住宾馆出现危险,警卫反应迅速制止,事后傅崇碧加强警戒

奋发图强噢 2024-11-18 20:58:38

1967年的北京,风云激荡。京西宾馆里住着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干部,其中不乏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表面上看,这是一处安置干部的场所,实则是一个保护他们安全的庇护所。然而,即便在首都北京,即便有警卫看守,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将领们依然难以安眠。一天深夜,6楼东侧突然传来异常响动,警卫们发现有人正准备实施一个令人震惊的计划。这个险些得逞的计划,差点让一位上将深陷危险境地。这到底是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位上将又经历了什么?

一、京西宾馆里的特殊"客人"

世人皆知京西宾馆是北京西郊的一处高级宾馆,却不知这里在1967年成了一处特殊的"庇护所"。那一年的春天,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干部陆续被集中安置在这里,他们中间有许世友、张震、皮定均等赫赫有名的将领。

京西宾馆的格局颇为讲究。这座宾馆共有八层楼高,每一层都有专门的警卫把守。宾馆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处庭院,四周环绕着高大的围墙。老干部们被分散安置在不同楼层,这样的安排既方便照应,又便于警卫巡逻。

北京卫戍区派出的警卫分成三班倒,每班配备十余人,分别在宾馆的主要通道、各层楼梯口和庭院四周设岗把守。每到换岗时刻,警卫们都会仔细交接工作重点,特别是各位老首长的住处位置和安全情况。

当时的宾馆里,还专门开辟了一间会客室。但凡有探视的人员来访,都必须在会客室等候,由警卫通报后才能见到老干部。这样的规定看似繁琐,实则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混入其中。

许世友将军住在四楼西侧,他在宾馆里仍保持着军人的作息习惯,每天清晨都要在房间里做操,警卫们都敬佩这位老将军的军人作风。张震将军则被安排在三楼,他平日里喜欢在走廊散步,与警卫们偶尔闲聊两句,显得十分平和。

宋任穷作为东北局的原负责人,被安排在六楼东头。这个位置虽然视野开阔,却也暴露在外,这一点后来差点酿成大祸。皮定均住在五楼,与宋任穷的房间正好上下相邻,两位老首长经常互相走动,聊聊往事。

宾馆的日常供应十分规范。每天由专人负责三餐供应,有时也会应老干部们的要求准备一些家常便饭。警卫们不仅要确保安全,还要照顾到老干部们的生活起居,工作相当细致。

然而,表面平静的京西宾馆并不太平。各地的造反派经常来这里闹事,有时甚至试图冲击宾馆。为此,警卫们不得不加强戒备,在宾馆四周增设了铁丝网,主要出入口还安装了铁门。每到夜晚,警卫们都会打开探照灯,仔细巡查每一个角落。

这些布防措施看似周密,但谁也没想到,真正的危机即将来临。而这个危机,正是冲着六楼东头的那位老首长而来。

二、一场未遂的"劫持"行动

1967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京西宾馆外围的警戒线突然接到通报,有可疑人员在宾馆周边徘徊。这些人分成三组,看似漫不经心地在宾馆外转悠,实则在仔细观察着宾馆的地形和警卫部署情况。

警卫长立即加强了巡逻力度,并向北京卫戍区汇报了这一异常情况。然而,这仅仅是一场精心策划行动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有人打着送餐、送报纸的名义,试图混入宾馆内部。这些人的举动引起了警卫们的警惕。

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人是冲着六楼东头的宋任穷而来。他们事先已经详细摸清了宋任穷的房间位置,甚至掌握了他的作息规律。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还准备了绳索、担架等工具,意图将宋任穷从宾馆强行带走。

这个计划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先由一部分人在宾馆正门制造混乱,分散警卫的注意力。同时,另一部分人则从宾馆后院的围墙外用钩索攀爬到六楼阳台。他们计划趁夜色掩护,用绳子将宋任穷从阳台放下去,再由地面的接应人员将其带走。

行动当晚,一群人果然在宾馆正门大声喧哗,要求见宋任穷。就在警卫们应对正门局势时,几个身手敏捷的人已经悄悄靠近了宾馆后墙。他们抛出钩索,准备攀爬围墙。

所幸警卫队早有准备。他们在宾馆四周增设了暗哨,在发现异常后立即拉响了警报。巡逻的警卫迅速包抄过去,制止了这些人的行动。同时,另一组警卫火速赶到六楼,将宋任穷转移到了安全的位置。

这次未遂的"劫持"行动暴露出京西宾馆在安保方面的一些漏洞。比如,六楼阳台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围墙外缺乏照明设备,警卫力量的部署也需要调整。如果不是警卫们反应迅速,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后调查显示,这些人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他们不仅对宾馆的情况了如指掌,还专门选在夜间行动。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正常情况下警卫力量主要集中在宾馆正门和各层走廊,而对阳台这样的地方防范相对薄弱。

这起事件之后,宾馆的安保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在阳台外安装了铁栅栏,在围墙顶部加装了铁丝网,还在strategic位置增设了探照灯。同时,警卫队改变了巡逻路线,加大了巡查频率,尤其是对阳台、天台等易受攻击的部位。

这次未遂的"劫持"行动,成为促使京西宾馆全面升级安保措施的重要转折点。而这也只是当时众多针对老干部的行动之一,更多的威胁仍在暗中潜伏。

三、傅崇碧临危受命,加强警卫部署

宋任穷遭遇"劫持"未遂事件后,北京卫戍区迅速做出反应。1967年10月,傅崇碧接到上级命令,亲自前往京西宾馆部署警卫工作。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将领,傅崇碧深知保护这些老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傅崇碧到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重新规划警卫部署。他将警卫力量分为内外两个圈层。外圈负责宾馆周边的警戒,包括大门、围墙和停车场等区域;内圈则专门保护老干部的住处,重点是各层走廊、楼梯和房间门口。

在人员配置上,傅崇碧特意挑选了一批军事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战士充实到警卫队伍中。这些警卫都经过专门训练,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警戒技能,还要学会如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每个警卫都配备了通讯设备,确保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报告和支援。

傅崇碧特别注重细节。他要求警卫队在换岗时必须做到无缝衔接,交接时要当面核实每个重点部位的情况。巡逻路线也经过精心设计,做到既能全面覆盖,又不会存在死角。每天晚上,警卫队都要进行两次全面检查,确保门窗紧闭、设施完好。

在技术防范方面,傅崇碧采取了多项新措施。在宾馆四周增设了多盏大功率探照灯,确保夜间视野清晰。围墙顶部除了原有的铁丝网,还加装了感应装置。一旦有人触碰,立即会发出警报。各个楼层的消防通道和紧急出口都安装了报警器,防止有人利用这些地方偷偷进入。

针对之前暴露出的阳台安全隐患,傅崇碧采取了特殊防护措施。在每个阳台外都安装了坚固的钢筋防护网,网格间距经过精确计算,既能防止外人攀爬,又不影响通风采光。阳台的玻璃门也换成了防砸防撬的特制门。

会客制度也变得更加严格。来访人员必须提前预约,并出示有效证件。警卫会详细登记访客信息,包括姓名、单位、来访目的等。即便是熟人来访,也要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会客时间也有明确限制,一般不得超过两小时。

在日常警戒中,傅崇碧特别关注一些细微之处。比如,他要求警卫对送餐人员、维修工人都要仔细检查,确认身份无误后才能放行。就连送报纸、送信件这样的日常事务,也都必须经过专人核实。

每周,傅崇碧都要召开一次警卫工作会议,听取各岗位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他还经常深入一线,亲自检查各个岗位,了解警卫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

这些严密的防护措施很快见效。此后的几个月里,再没有发生类似的"劫持"企图。但傅崇碧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威胁随时可能出现,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

四、新的挑战:群众围堵与秘密接应

傅崇碧刚刚理顺京西宾馆的警卫工作,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1967年末,一些群众开始在宾馆周边聚集,他们打着"要见首长"的旗号,实则意图借机生事。这种情况往往在清晨或傍晚出现,有时甚至持续整天,给警卫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群众聚集的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他们采取轮班制,保持着不间断的"围观"。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人中间混杂着一些别有用心者,他们不断打探宾馆内部情况,试图寻找突破口。

12月的一天,一群人突然在宾馆正门外拉起横幅,高喊口号。就在警卫队应对正门局势时,另有一伙人趁机从后门翻墙而入。所幸巡逻的警卫及时发现,立即采取行动将这些人制服。经查,这些人携带着照相机和笔记本,显然是想记录宾馆内部的布防情况。

更为棘手的是"秘密接应"问题。一些人打着探亲访友的名义,企图与宾馆内的老干部建立联系。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甚至试图收买宾馆的工作人员。有一次,警卫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名送餐工人的饭盒夹层里藏着一封信,内容涉及宾馆的警卫部署情况。

为了应对这些新情况,傅崇碧采取了一系列对策。首先,在宾馆周边划定警戒区,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在此逗留。其次,增派便衣警卫在人群中暗中观察,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同时,对所有进出宾馆的人员和物品进行严格检查,连日常用品都要仔细过筛。

在人员管理上,傅崇碧实行更加严格的制度。宾馆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工作证,每天进出都要登记。送餐、清洁等服务人员由专人负责监督,不得单独行动。就连宾馆的维修工作,也必须有警卫全程陪同。

傅崇碧还特别注意防范内部隐患。他要求警卫队定期对宾馆内部进行安全大检查,重点排查通讯设备、电路系统等关键设施。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反窃听检查,确保不会发生信息泄露。

为了提高应急能力,傅崇碧组织警卫队进行专门训练。他们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比如,如何应对群众冲击、如何处理可疑包裹、如何实施紧急疏散等。这些训练为后来处理多起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与地方有关部门的配合方面,傅崇碧建立了快速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群众聚集事件,立即通知附近的公安机关协助处置。同时,与周边单位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及时掌握各种动向。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得京西宾馆的安全形势逐步好转。群众聚集的频率明显降低,偷拍、窃密等事件也基本杜绝。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任何松懈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傅崇碧和警卫队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

五、京西宾馆的特殊时期结束

1968年春节过后,京西宾馆迎来一个重要转折。随着形势的变化,针对老干部的各种冲击行动逐渐减少。傅崇碧接到上级通知,京西宾馆的警戒级别可以适当调整,但基本的安保措施仍需保持。

这个时期的警卫工作开始由"应急状态"向"常态化"转变。原先24小时不间断的武装巡逻改为重点时段加强警戒。警卫人员的配置也做了调整,部分人员被调往其他岗位。但傅崇碧坚持保留了一支精干的核心力量,负责宾馆的日常安保工作。

宾馆的会客制度也逐步放宽。老干部的亲属来访不再需要提前三天预约,改为当天登记即可。但访客仍需出示有效证件,并遵守相关规定。警卫人员虽然不再全程陪同会面,但仍会保持必要的监督。

随着局势趋稳,一些此前被严格限制的活动也逐步恢复。例如,老干部可以在宾馆的花园里散步,但警卫会在适当距离处保持警戒。宾馆的文体活动室重新开放,老干部们可以在这里看报、下棋,但进出仍需登记。

1968年夏天,一件事标志着京西宾馆特殊时期的实质性结束。原先在宾馆外围设置的铁丝网和部分警戒设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常规的保安措施。围墙上的探照灯改为普通的路灯,但监控系统仍然保留。

傅崇碧对安保工作的要求依然严格。每天早晚两次的例行检查雷打不动,重点部位的警戒一刻也不放松。值班室的通讯设备全天候保持畅通,各个岗位之间的联络制度也始终坚持。

在这一时期,京西宾馆的后勤保障工作得到加强。专门成立了服务组,负责老干部的日常生活需求。送餐、打扫、维修等工作都有专人负责,这些工作人员都经过严格审查,持证上岗。

1968年末,京西宾馆迎来了一次重要会议。与之前动辄需要大批警力维持秩序的情况不同,这次会议平稳有序。会议期间,只有必要的警卫人员在岗,其他人员都恢复了正常的工作节奏。

傅崇碧和警卫队的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在一次总结会上,与会领导特别指出,京西宾馆在特殊时期经受住了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后来被整理成册,作为类似机构的警卫工作参考。

到1969年初,京西宾馆已完全恢复正常运转。警卫队的规模虽然比特殊时期缩小了,但工作更加规范和专业。傅崇碧建立的很多制度被保留下来,成为宾馆长期的工作准则。老干部们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京西宾馆重新回到了它原有的安宁。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