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癌:吉非替尼
近年来,针对细胞受体、基因及分子靶点的肺癌靶向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尤其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为靶点进行治疗效果更佳。研究表明,约5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处于高表达状态,这类患者往往治疗效果不佳,侵袭率高,存活期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是表皮生长因子表达通路中信号转换的重要因子,吉非替尼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K-TKI), 可通过阻断酪氨酸激酶活化,阻止表皮生长因子的激活,进而抑制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加速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及浸润,强化放化疗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治疗肺癌具有起效快、效果佳、选择性高等特点。
2、肝癌:阿帕替尼:
本药是抗血管新生成为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影响肿瘤细胞代谢周期,促进其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分化的能力,可能具有抵抗化疗药物损伤的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在肿瘤增殖、分化中P53、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起到重要作用,P53基因作为一种抑癌基因,caspase-8在细胞凋亡中其重要作用,通过激发级联反应,活化caspase-3,三者在肝癌细胞系Hep G2细胞调亡中起关键作用。临床研究证实,阿帕替尼对人肝癌Hep G2系肿瘤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药物抑制作用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阿帕替尼对移行愈合率有抑制作用。
阿帕替尼作用于人肝癌Hep G2细胞后,可能通过上调P53、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从而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的生长、迁移愈合,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
3、胃癌:拉帕替尼
本药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临床前研究显示,拉帕替尼对由HER2扩增的两个胃癌细胞株SNU-216、NCI-N87均能够有效地进行抑制,拉帕替尼通过抑制HER2、EGFR和下游信号蛋白的磷酸化,阻滞G1期,诱导p27kip1和c Myc的下调。拉帕替尼联合放化疗药物能够增加临床疗效。拉帕替尼通过与ATP结合可双重抑制HER1与HER2酪氨酸激酶。拉帕替尼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卡培他滨联合被证实可有效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然而单一药物临床二期试验显示,未经预处理的转移性胃癌患者仅有5%的人对此药敏感。同时也有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拉帕替尼在浓度为1.5~12.0μmol/L时也可以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双依赖效应。由此可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在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阻断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抗肿瘤药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结肠癌:埃克替尼
结肠癌一般均采用外科手术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部分结肠癌由于其症状的不不典型和隐匿性,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靶向药物是针对靶点的治疗,即使是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只要存在相应的靶点,均可能有效;EGFR在多数上皮来源的肿瘤中均有强弱不同的表达,在结直肠肿瘤中均呈过度表达,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EGFR一直是肿瘤治疗的热点,因此发展了多种抗EGFR治疗的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克替尼。埃克替尼是一种口服的EGFR-TKI,主要通过竞争三磷酸腺苷 (ATP) 结合位点抑制EGFR二聚体的磷酸化,关闭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有临床研究发现,埃克替尼通过促进PARP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化裂解,诱导结肠癌Caco-2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