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06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扎着双马尾、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用清脆的童声唱响了《歌唱祖国》。
林妙可这个名字让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画面。
谁能想到,这个闪光的瞬间,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双簧”表演的开始呢。
仅仅三天后,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的一番话让这个8岁女孩瞬间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他表示:"为了让效果达到最佳,我们采用的是'双簧'形式。
然而这句话一出口,所有的赞誉瞬间被质疑和指责所取代。
实际上,这场风波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选角过程。
那是2008年4月,林妙可的家里接到了奥组委的电话。原来,张艺谋在一支奥运宣传片中注意到了她,他觉得这个小女孩做和平鸽手势时特别自然。
最后的候选人是林妙可和杨沛宜两个小女孩。
在关键时刻,杨沛宜正处在换牙期,缺少两颗门牙,使得形象更加完美的林妙可赢得了导演组的青睐。然而,张艺谋却陷入了两难,因为林妙可的音准不够好,而杨沛宜的声音更适合这首歌。
"这样会不会被定性为假唱?"张艺谋向国际转播团队询问。
"这只是情景表演,不是歌唱演出。"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做出了决定,这个决定改变了两个女孩的命运。
当林妙可的妈妈紧张地反复发送短信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已经登上舞台"时,却一直没有得到回复。直到正式演出的那天,林妙可才最终出现在那个舞台上,她微笑着,眼里满是坚定和自信,全情投入地"演唱"着那首歌。
她并不知道,电视里播放的并不是自己的声音。
在开幕式结束的第二天,林妙可因接到《北方有佳人》的邀约而开心不已。然而,仅仅在第三天,"假唱"风波便彻底爆发。
这些恶劣的词汇如同狂风暴雨一样向这个8岁的小女孩袭来,例如"虚假"、"霸占他人荣耀"、"小偷"等。
一夜爆红对林妙可来说并不是一件喜事,反而是童年最沉重的枷锁。那一刻起,她不得不过早地学会在镜头前喜怒不形于色,用体面而客套的话语来应对质疑。
这次风波使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的8岁女孩过早地戴上了"完美"的面具,这面具将伴随她整整14年的成长岁月。
520字的被"过度设计"的童年:一个失去天性的童星。
实际上,在奥运会开幕式前,林妙可就已经是一个"专业"的小童星。然而,这个所谓的"专业"背后,是一个被精心设计,却逐渐失去本性的童年。
林妙可的表演天赋要从她2岁时的经历谈起。
在那一年的一个傍晚,小林妙可跟父母去逛商场,恰巧赶上一场儿童T台秀。那小丫头二话不说,直接挣脱了父母的手,就冲上了舞台,开始学着别人走猫步、摆造型。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看出了她骨子里表演欲极强。
1999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5岁的她就因为父亲朋友的引荐拍摄了人生的第一支平面广告。这次拍摄让她一炮而红,随即签约了童星公司,并接连拍摄了三十多支广告。
李宇春不仅频繁出现在各种音乐节目中,她还在自己的MV中参与演出。
从那时起,声乐培训和舞蹈课占据了林妙可所有的课余时间。
舞台上的她备受老师们的称赞:"只要一站在舞台上,就显得特别兴奋、特别高兴。"声乐老师也说:"她一看就知道是见过世面的,观众越多,她的表现欲望就越强烈。
然而,在这些“专业”的表面下,却是一段被过度加工的童年经历。
到现在为止,林妙可的母亲仍然在管控她的一切,从衣服到社交软件的使用,全都需要经过母亲的同意。更让人觉得心疼的是,林妙可的手机密码,她的母亲也一清二楚。
"总之,她同学的妈妈都羡慕死我了,你女儿怎么能这么听话、乖巧呢?",对于女儿没谈过恋爱这件事,她妈妈还一脸得意。
事实上,林妙可早已习惯了说:"妈妈,你来定。"
林妙可的过度保护让她养成了一个奇怪的习惯,那就是说话时总是掐着嗓子,表情始终是摇头晃脑、眼珠轱辘乱转的模样。
很多人认为这是孩子的纯真,然而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纯真,而是被设计出来的"讨喜"。
林妙可的童年是这样的:天生的表演天赋被过度开发,原本应有的天真烂漫被精心设计,说话的语气也被刻意控制。
她就像一个精致的“提线木偶”,每个弧度的笑容都必须由大人来掌握。
她的童年真的是她向往的吗?
在奥运会之后,林妙可的戏约不断,但“假唱”事件带来的阴影始终如影随形。
面对善意的提醒,林妙可回复:“我不想当演员。”陈小艺有些生气地说:“既然不想当演员,那就拍完这部戏后回去好好读书。”
第二天,林妙可向张丽道歉。虽然语气依然掐着嗓子,但话语诚恳:“婶婶,我知道错了,我还是想当演员。我会好好当演员,你说的话我都听。
这根本不是道歉,更像是在演戏。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年仅12岁的林妙可居然为不孕不育医院的“QING趣病房”站台,令人难以置信。而在13岁那年,她还被拍到出入酒吧、走穴唱歌,可谓是无所不为。
这些不当的代言和活动背后的操纵者显然是她的监护人。
网络暴力犹如潮水般涌来。她的社交账号下充斥着各种谩骂、恶意P图、污言秽语,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这样的压力是无法承受的。
上了高中后,林妙可被媒体拍到在学校的日常。镜头里的她再也看不见当年的自信,甚至因为忘带课本而不敢找同学借,只能请求好朋友帮忙。
更为尴尬的是,高二时期参加的澳洲游学项目中,她的英语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许多简单的句子,她听了半天都一头雾水,只能用“yes”来应付。
后来在某个活动上,只要一提起游学的事,她就会当场崩溃大哭。
在18岁参加艺考时,林妙可依然保持着8岁时的模样:摇头晃脑、眼神乱飘,声音跟以前一样。然而,她的穿着打扮却过于老气横秋,充满了阿姨辈的风格。
尽管她梦想进入的中央音乐学院、北电、中戏都与她擦肩而过,但最终她还是考取了南艺。然而,这个结果并未达到外界对"童星"的期望。
艺考整个过程,她都被媒体跟踪报道。评论区的言语充满了嘲笑和幸灾乐祸,好像这个女孩永远无法摆脱“假唱”的标签,摆脱这个阴影。
这哪是看艺考?明明是看一个"童星"的落魄现场。
谈到林妙可的人生历程,就不能不提及那个与她命运紧密相连的女孩——杨沛宜。
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担任主角的两位备受瞩目的童星,她们的人生轨迹却截然不同。
在开幕式后,13岁的杨沛宜演唱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之后还有机会与张学友同台演出。同年,她加入了杨鸿年合唱团,音乐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杨沛宜不仅在音乐上有出色的表现,她的学业成绩也非常亮眼。在中学时期,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美经济学挑战赛,结果她所在的团队获得了满分,而她个人还拿到了金牌。
这个人并不是"陪跑者",他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优等生。
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两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存在巨大的分歧。
在开幕式结束后,杨沛宜的父母立即拒绝了各种电视剧的邀约。她的社交账户直到16岁才被她自己开通并全权管理。
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更好地保护她的天性。
林妙可的母亲过度保护,将她视为人生的"副本",事无巨细都要插手管控,这种行为反而成了她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张艺谋在2018年的《十三邀》节目中终于敞开心扉,说出了他这十年来一直想说的话:“我感到十分懊悔,我应该坚持使用林妙可的声音。
身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的张艺谋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之前雅典奥运会北京八分钟的反响不佳,他迫切地想要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中证明自己。
然而追求完美的代价是,两个小女孩被卷入了成人世界的漩涡。
回顾那个决定,其实背后并无艺术追求,而是导演在"大局"与"童真"之间的艰难抉择。
杨沛宜在父母的保护下健康成长,而林妙可却在"完美人设"的包装下渐渐迷失。当一个8岁的小女孩被推上了不该承受的舞台,命运的讽刺让她们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可能是最讽刺的安排。
命运赋予了她们不同的剧本,然而,谁又能保证在这其中没有成人世界的推手呢?
22岁这一年,是蜕变与成长的一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开始。
已经过去14年了,那个当年穿着红裙的小女孩已经22岁了。
你可能会好奇,现在的林妙可生活得怎么样呢?
说来也神奇,一进南艺,脱离了母亲的掌控,林妙可仿佛挣脱了身上那层束缚已久的外壳。那个总爱捏着嗓子说话、表情做作的"乖乖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能开怀大笑、言行举止自然流畅的大学生。
以前那些阿姨辈的老气横秋的穿搭已经不见了,现在的她终于穿上了适合自己年龄的单品。在社交媒体上,她不再需要精心设计每一条回复,而是可以自然地与网友互动,想笑就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令人意外的是,杨沛宜竟然和她重新建立了联系。最近,这对童年时期的"同台"伙伴还一同合作了一首歌曲。哪里有什么"水火不容"?这分明是两位终于卸下包袱的女孩,重新找回了最真实的自己。
你看,当年那个被迫"假唱"的小女孩,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一夜爆红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你荣耀,但也会让你戴上沉重的面具。对林妙可来说,这14年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成人礼,从被过度设计的"完美童星",到终于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如今的她,无需再为讨好别人而装模作样,无需再受"假唱"的负面影响,也无需再被母亲的期望所束缚。相较于炫目的光环,朴实无华的蓝天白云,或许才是她的最佳归属。
最终,人生最大的自由,不就是成为真实的自己吗?
记得陈小艺曾说过:"说话应当自然而然,抛弃原来的一套,好好学习、好好成长。"
如今,林妙可已经做到了。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