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严禁搬运,已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很近了。今年7月15日入伏,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3日,三伏天总共持续40天,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段,上蒸下煮,我国各地将进入桑拿模式。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都盼望着凉爽的秋天赶快到来,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但是立秋后炎热的天气并不会立马结束。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这里的“一伏”指的就是末伏,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天气,像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后还有17天三伏天,真正等天气凉爽可能要等到秋分前后,即只有当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时才算进入凉爽的秋天。
《说文解字》记载“秋,禾谷熟也”,立秋后虽然炎热天气还在延续,但是昼夜温差越来越大,阳气开始渐收,阴气渐长,立秋的到来意味着粮食开始趋于成熟。立秋作为“四时八节”之一,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耕生产,在我国民间就有着“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秋,早晚都收”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今年是什么秋?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每年立秋的公历时间都在8月7日至9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35度,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但是由于农历平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而阳历回归年约为365.25天,为了防止农历与阳历四季脱节,我们老祖宗在农历中增加了闰月,有闰月的农历年份就有384或者385天,受农历闰月的影响,每年立秋的农历时间相差比较大,有的年份在农历六月立秋,而有的年份在农历七月立秋。
如果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农历六月份,那么我们称之为“早立秋”;而如果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份,那么我们称之为“晚立秋”。特别注意,立秋后是处暑节气,处暑是表征农历七月份的“中气”,因此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必然在七月份,由于一个节气有15天,这也意味着立秋的时间不会超过七月中旬,如果立秋的时间超过七月中旬,那么我们就需要闰一个月,即“闰七月”。
六月立秋,两头不收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六月份,即是“早立秋”,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生产经验,这预示着粮食的收成会不好。
那么这句农谚有没有道理?立秋后阴气开始增长,立秋来得早意味着凉爽的天气会来得相对早,即立秋后天气会很快冷下来,这对于一些生长周期长的玉米、水稻、红薯等农作物来说,很容易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说得简单点,那就是农作物还没有充分成熟,但是天气已经变冷了,那么粮食的籽粒就容易出现不饱满的现象,可以说农谚很有道理,这也表明立秋后暑热天气持续的时间长是好事,这有利于农作物大丰收。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这句农谚的意思同样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立秋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份,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粮食容易大丰收。
那么这句农谚有没有道理?如果在农历七月份立秋,那么属于“晚立秋”,立秋来得晚意味炎热的天气持续的时间长,农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农作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像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饱满,这非常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正如农谚说“六月秋颗粒无收,七月秋粮食成丘”,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面一样,如果是六月秋那么预示着粮食容易欠收,而如果是七月秋那么预示着粮食容易大丰收。
今年什么时候立秋?今年立秋的阳历时间为8月7日,这天是农历七月初四,属于“七月秋”和“晚立秋”,这对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
不过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再加上如今的天气和古代完全不一样,因此农谚我们参考一下就行。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