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蒙古国政府宣布:将在2025年前全面恢复传统回鹘(hú)文的使用。
这意味着,在文字使用上,蒙古国将与中国内蒙古再次接轨。
消息一出,莫斯科可就坐不住了,毕竟过去80年来,蒙古国的街头巷尾都是西里尔字母(源自俄文字母)。
这么多年的依附关系,哪能说断就断呢?不过,蒙古国依然决定迈出这关键一步!
那么,蒙古国政府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
外蒙古独立后的文字变革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将蒙古各部落一一征服,建立起了庞大的蒙古帝国。
为了更有效地治理这片土地,成吉思汗命人创制了一种全新的文字。
这种文字借鉴了西域的回鹘文,融合了蒙古语的特点。
形成了独特的竖排书写方式,人们把它称为回鹘式蒙古文。
回鹘式蒙古文的出现,开启了蒙古文字发展的新纪元。
这种文字简洁明了,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很快在蒙古帝国的官方文书和日常生活中普及开来。
到了元朝时期,回鹘式蒙古文更是迎来了全盛时期。
无数汉文化典籍被翻译成蒙古文,传播到漠北草原。
然而,随着元朝的衰落和灭亡,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范围开始逐渐缩小。
但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始终是蒙古族人民赖以交流、记录和传承的主要文字工具。
1921年,在苏俄的支持下,外蒙古脱离了中国,成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
在苏联的影响和指导下,蒙古国于20世纪30-40年代,尝试推行拉丁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
这场文字改革,在蒙古国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
以传统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保守派,力主保留回鹘式蒙古文,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而以政府官员为主的改革派,则主张学习苏联模式,推行新的文字系统。
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最终,在苏联的直接干预下,西里尔文于1941年正式成为蒙古国的官方文字。
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西里尔蒙古文的推行,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对蒙古国文化渗透的进程。
从语言到思维,再到价值观念,蒙古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打上了深深的苏式烙印。
与此同时,蒙古传统文化日渐式微,许多古老的典籍、民间艺术濒临失传。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西里尔蒙古文的普及,客观上提高了蒙古国的识字率和教育水平。
政府通过新文字组织语文教学,大力扫除文盲,让更多民众获得了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
1970年,蒙古国的识字率已高达90%以上,跻身世界前列。
但是,教育的普及,并没有完全弥合西里尔文给蒙古传统文化,带来的创伤。
许多蒙古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文字改革的利弊得失,呼吁重新重视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进入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蒙古国迎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的呼声日渐高涨,成为蒙古族文化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诉求。
1990-2010年间,蒙古国官方曾多次尝试恢复回鹘文的使用,但收效甚微。
经历了剧变的蒙古社会,还无力全面推行传统文字。
回鹘文虽然被赋予了民族文化象征的崇高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真正普及开来。
直到2010年后,蒙古国将语言安全问题,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通过立法,确立了回鹘文在维护国家安全、捍卫民族独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字的复兴之路,才渐次明朗起来。
2020年3月18日,蒙古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重启回鹘蒙古文的深层动因
对于蒙古民族而言,重启回鹘文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事关民族未来的战略抉择。
回鹘式蒙古文承载了蒙古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游牧文明的重要载体。
恢复使用回鹘文,就是要唤醒沉睡的民族精神,重新点燃文化自信。
历史上,漠南漠北本为一体,如今虽然分属两国,但在语言、习俗等方面仍有诸多共通之处。
以同源文字为纽带,必将推动蒙古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振兴。
此外,重启传统文字彰显了蒙古国追求文化独立、摆脱外来影响的决心。
曾几何时,西里尔蒙古文的推行,客观上加速了前苏联对蒙古国文化的渗透和意识灌输。
恢复使用回鹘文,就是要斩断这一枷锁,重新拥抱本民族的文化根脉,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主。
蒙古国顺应这一趋势,推动本土文化复兴,有助于提升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这样才能在域外大国的角力中,争取更多外交回旋余地。
借助与内蒙古的文化纽带,蒙古国可以在对华合作中获得更多主动权。
在对俄关系中获得更多制衡筹码,实现外交相对平衡。
在经济层面,重启回鹘文有助于深化蒙古国与中国的交流合作,为本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中国已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2019年,中蒙贸易额达84亿美元,占蒙古国外贸总额的64%。
传统文字互通,必将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为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作为内陆国家,蒙古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俄两大邻国的互利合作。
恢复使用回鹘文,既可拉近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深化双边关系。
又可在对俄交往中争取更多自主性,实现合作共赢。
这是蒙古国基于本国国情,在复杂地缘博弈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一招妙棋。
然而,蒙古国重启回鹘蒙古文虽意义重大,但实际推行仍面临诸多挑战。
恢复传统蒙文面临的挑战
西里尔蒙古文在蒙古国已使用近80年,广泛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政府公文、商业合同、路牌标识,甚至日常书信往来都已习惯使用这种文字。
短时间内完全改用回鹘文,势必带来诸多不便。
语言文字更迭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普通民众多年来使用西里尔文,已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
突然转换到相对陌生的文字体系,难免产生抵触情绪。
提高全民族的文字改革参与度,培养使用回鹘文的兴趣和热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如果要全面恢复使用回鹘文,还需要在教育、出版、媒体等领域,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
这对经济基础还不够雄厚的蒙古国而言,无疑是沉重负担。
在文字改革过程中,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回鹘文虽承载了蒙古民族的历史,但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它在应用上还存在一些局限。
例如在电脑输入、网络传播等方面就不如西里尔文方便。
而蒙古国重启传统文字,不仅事关自身文化发展。
也将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地缘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共同的语言文字,必将成为联结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的桥梁纽带。
随着交流日益频繁,双方在文化、经贸等领域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为彼此发展注入新活力。
结语
在历史坐标中,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文化繁荣、经济振兴、友好合作的蒙古将为促进本地区和平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20.3.18-《蒙古国将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2.人民网-2020.3.23-《蒙古国拟于2025年恢复使用传统蒙文 有望进入两种蒙文并用时代》
3.环球网-2020.3.23-《蒙古国拟于2025年恢复使用传统蒙文 有望进入两种蒙文并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