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国军军长孙良诚要起义,却被解放军严词拒绝,为何?

白晴聊历史 2024-11-01 09:03:0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西北军悍将,为何沦为卖国贼?——孙良诚反复无常的一生。

人生在世,谁不想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然而,一个人的一生,却常常会被自己的性格和欲望所主导。

孙良诚,这位曾经的西北军悍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一生,充满了反复无常、投机倒把的故事,最终沦为了一个可悲的卖国贼。

风雨西北军,悍将孙良诚

孙良诚,原名孙良臣,天津静海人。

1901年,年仅19岁的孙良诚,投身冯玉祥麾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冯玉祥的带领下,孙良诚随西北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他英勇善战,果敢忠诚,很快成为了西北军中的佼佼者。

冯玉祥对这个年轻的悍将十分赏识。

他亲自为孙良臣改名为孙良诚,寓意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

在冯玉祥的提拔下,孙良诚的军职节节高升,成为了西北军"十三太保"和"五虎将"之一,令西北军所向披靡,被誉为"铁军"。

然而,冯玉祥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日后会反复无常,最终沦为卖国求荣的汉奸。

命运的嘲弄,不过如此。

投奔蒋介石,不得志的小人

1930年,因为中原大战的失利,冯玉祥黯然下野。

失去了主帅的西北军,也随之四散分崩。

孙良诚虽然赋闲在天津,但他那颗躁动的心,却从未平静过。

他开始暗中招兵买马,伺机东山再起。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在民族危亡之际,蒋介石也在暗中招揽人才,试图增强自己的实力。

恰在此时,孙良诚的老战友鹿钟麟,被蒋介石任命为冀察战区司令兼河北省主席。

他立即想到了孙良诚,希望能拉他一把。

对于蒋介石的橄榄枝,孙良诚欣然接受。

他满心欢喜地投奔蒋介石,希望能重新建功立业。

然而,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

蒋介石对待嫡系部队和杂牌军向来是区别对待。

孙良诚虽然被任命为冀察战区游击总指挥,但这不过是个听起来响亮的虚职罢了。

孙良诚岂是甘心屈居人下之辈?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重振雄风,让蒋介石刮目相看。

于是,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威名,在河北一带招兵买马,很快就聚集了三万余人的队伍。

他的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虽然任命他为战区副总司令,但却狡猾地将他的兵权全部架空。

蒋介石的举动,彻底激怒了孙良诚。

他愤然带兵出走,誓要自立门户。

然而,蒋介石岂是他能够对抗的?没有充足的军饷,没有武器弹药,孙良诚的部队很快陷入了困境。

眼看前路渺茫,孙良诚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魂断汉奸路,自毁英雄魂

面对困境,孙良诚和他的心腹王清瀚商议出路。

王清瀚提出了三个选择:回归国民党、投靠共产党、投降日本人。

孙良诚反复权衡,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不齿的决定——投靠日本人。

在他看来,重新投靠蒋介石,不过是给蒋当炮灰,自己依然得不到重用。

而投靠共产党,他又担心自己过去在西北军时期杀害八路军的事迹被追究。

相比之下,投靠日本人,反而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1938年,在部下的怂恿和日本人的利诱下,孙良诚带着三万余人投靠了日伪政权,成为了伪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

就这样,昔日的西北军悍将,沦为了卖国求荣的汉奸。

然而,孙良诚并不是一个甘于臣服的人。

他虽然投靠了日本人,但内心却从未放弃过东山再起的念头。

在他看来,投靠日本不过是权宜之计,等到实力壮大,再卷土重来不迟。

墙头草本性,反复三易主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日本的战局日益艰难。

孙良诚这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墙头草",又开始动起了歪脑筋。

他暗中与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接触,摇摆不定,试图找到最大的利益归宿。

共产党看出了孙良诚投机的本性,对他多次示好,派出地下党员做他的工作,希望能争取他弃暗投明。

然而,孙良诚却始终摇摆不定,举棋不定。

1945年,日本投降。

国共两党的角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孙良诚再次面临抉择。

最终,国民党高官的利诱,让他再次选择了投靠国民党。

他出任国防部纵队司令,继续在国共两党的夹缝中周旋。

然而,蒋介石岂是轻易信任之辈?对于孙良诚这个反复无常的墙头草,他不仅不加重用,反而对他的部队进行分化瓦解。

再次陷入困境的孙良诚,又将目光投向了共产党。

淮海战役中,一场闹剧上演。

国民党107军被共产党重重包围,孙良诚眼看大势已去,又开始想起了投诚的把戏。

他秘密联系解放军,表示愿意起义。

然而,解放军岂是他一句话就能糊弄的?粟裕将军断然拒绝了孙良诚的起义请求。

他严词斥责孙良诚:"对你,我军只接受投诚,不接受起义!"

一句话,道破了孙良诚投机倒把的本质。

他这个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小人,早已失去了起义的资格。

最终,孙良诚只能悻悻地选择了投降。

穷途末路,悲惨收场

淮海战役后,孙良诚成为了解放军的战俘。

然而,他依然不死心,妄图再耍花招。

他假意帮助共产党说服他的老战友刘汝明起义,实则暗中向蒋介石邀功,出卖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员。

然而,蒋介石岂是他能够讨好的?对于这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蒋介石早已失去了信任和耐心。

1949年,孙良诚被国民党无情地抛弃,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弃子。

同年,孙良诚被解放军逮捕,关押入狱。

1951年,这个才50岁的昔日悍将,在狱中病死。

孙良诚的一生,就这样悲惨而又讽刺地结束了。

结语

孙良诚的一生,是一个投机分子的典型写照。

他虽然天资聪颖,年少时也曾建立汗马功劳,但却始终无法摆脱自己反复无常、见风使舵的性格弱点。

在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的关键时刻,他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信仰,而是一味地追逐自己的利益,最终沦为了一个可悲的卖国贼。

孙良诚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和道德操守,再大的才华和功绩,也终究难逃堕落的命运。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个人的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而这种选择,又取决于一个人的格局和操守。

孙良诚用他的一生,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反面教材。

他的故事,值得每一个有志之士深思。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定的信仰和操守,才能不迷失方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淮海战役时,国军军长孙良诚要起义,却被解放军严词拒绝,为何?2021-11-15 21:19

淮海战役时,国军军长孙良诚要起义,却被解放军严词拒绝,为何?

2022-06-01 22:55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