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为何要躲秋?哪些人需要躲秋

读书文史 2024-08-07 16:32:43

【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夏日炎热尚未散去,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

关于立秋,民间有老话说:“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这句老话背后,蕴含着老祖宗对人们身体健康与顺应时节的谆谆告诫。

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呢?又为何要躲秋?又是哪些特殊人群要躲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立秋:自然界的转折点

每年公历8月7日至9日交节,立秋悄然而至。

立秋到,就像是官方正式发出了通告,告诉大家:

嘿,夏天要下班了,秋天开始接棒上岗。

不过,先别急着把短袖收起来,因为这时候天气还可能热得跟蒸笼似的。

因为虽然立秋了,但实际上夏季的炎热还在,且立秋后,还可能迎来“秋老虎”。关于这点,读书君在前文中详细提过。

从自然规律来看,立秋的时候,北斗七星的勺把子指向了西南方向,太阳也跑到了黄经135°的位置。观看这点,你会发现,这其实也挺有“仪式感”的。

立秋有三候,分别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这三候生动地描绘了立秋后自然界的变化。

立秋到,人们慢慢地可以感受到了凉爽的秋风;早晨的大地也开始有了雾气,因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汽;而寒蝉也开始鸣叫,这其实也是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二、“立秋不躲秋,秋冬是非多”的解读

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即立秋节气到,如果没有躲秋的话,秋冬季遇到的麻烦事可能会比较多。

什么麻烦事呢?

单从季节中,我们其实可以推出一二。这里的“秋冬是非多”,强调的是秋冬季节,这时候的天气逐渐转凉变寒。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人们更加依赖自然规律和养生之道来保持健康。

立秋时节,气温由热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长。此时,如果不注意调养的话,就很容易引发感冒等问题,最终影响健康状况。

所以“秋冬是非多”,其实就是说秋冬容易诱发的疾病。

而这里的“躲秋”,实际上是特别强调要注意养生保健,以顺应时节变化,避免“是非”(即疾病与不顺)的发生。

三、为何特别强调秋季“躲秋”呢?

1.顺应自然规律

立秋后,大自然的阳气慢慢收敛,阴气渐渐起来,人体也应随之调整,减少过度消耗,保持内外平衡。说白了,“躲秋”这个事儿,就是顺着自然的规律来,避免在季节交替时因气候变化剧烈而受损。

2.预防疾病

立秋前后,气温跟坐过山车似的,忽高忽低,早晚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于是就有了“躲秋”的说法。即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作息的规律以及适当的锻炼等,这些简单的方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养生保健

躲秋不仅是一种防病的小窍门,更是一种养生的智慧。立秋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比如吃点润肺的、滋补的;做做按摩,让身体放松放松;还有调息,就是呼吸练习,让心情平静下来。

这些方法,都能帮我们调养身心,为秋冬季节的到来,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四、哪些特殊人群需要躲秋?

躲秋并非人人必需,但对于以下几类人群来说,要特别注意一下“躲秋”。

1.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立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容易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应适当增加衣物,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外。居家环境,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也要避免长时间吹空调等。

2.儿童

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对天气骤变比较敏感。立秋后,虽然白天仍可能炎热,但早晚温差大,儿童容易因受凉而感冒。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让孩子在早晚温差大时长时间户外活动,以防受凉。

3.孕妇

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孕妇容易因受凉或过度劳累而影响胎儿健康。因此,孕妇应要注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同时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劳累。

4.外出工作者

对于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高空作业工作者,送餐员等,也要特别注意立秋时节的气温变化,忽高忽低的气温,容易导致身体不适,所以要做好防暑降温和保暖措施,增加水分摄入,避免疾病的发生。

五、立秋有哪些民间活动?

立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

在古代社会中,立秋被视为收获之季的开始,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感谢土地神的恩赐,并祈求来年的丰收。

同时,立秋还伴随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如贴秋膘、咬秋、晒秋等。

1.贴秋膘

贴秋膘,这个词儿听起来就挺雅致的,其实就是指秋天到了,大家得吃多点肉,目的就是要补补身子,增加点能量。

为什么呢?

因为夏天太热,大家都没什么胃口,吃得少,又消耗大,自然就瘦了。而立秋到了,天气慢慢凉快了,胃口也回来了,得赶紧吃点肉补回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寒冬,不怕冻。

如今,在一些地方,贴秋膘成了美食节,很多人会选择在这天,大吃一顿,庆祝秋天的到来。

2.咬秋

咬秋是指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或者甜瓜,意思是跟夏天说声拜拜,迎接秋天的到来。

为啥选这俩瓜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古人认为,西瓜和甜瓜都是清凉解暑的食物,而立秋这天吃了,就代表暑气没了,秋天来啦。后来,慢慢地,咬秋也成了传统习俗。

3.晒秋

晒秋是指将秋季收获的农作物晾晒起来,以备冬季食用。

这习惯从古代那儿就传了下来,晒干了的农作物能放更久。所以,秋天到了,人们会把能晒的粮食和作物等都拿来晒,留着冬天吃。

如今晒秋还被开发成了一种旅游项目了,好多人都跑去农村看晒秋,体验体验农家生活。

六、读书君说

总的来说,立秋不仅仅是个节气的名字,它更像是个符号,代表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你看,一到立秋,天气慢慢凉快下来,树叶也开始变黄,我们不妨学着顺应自然,根据自然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锻炼等措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秋冬是非多”。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4 阅读: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