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普小课堂|它才是真正的吃瓜界“顶流”

京彩三农生活秀 2024-09-06 01:48:53
瓜绢螟

在北京地区,有一种专门吃瓜的鳞翅目害虫——瓜绢螟,通常情况下,8月下旬至9月底这种害虫进入发生高峰期。最近,病虫害调查人员又在多个园区发现了它们的为害踪迹,但遗憾的是,很多生产者还不大了解这种害虫,有的还把虫害误当成了病害,错失防治良机。今天市植保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一下这种专业吃瓜的虫虫。

看图来认识它们吧

图A

成虫整体为黑色,带点金属光泽,体长约 11毫米,翅展约23-26毫米。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是外周黑色,中间是一个白色大三角;第二腹部末端有黄褐色毛丛。成虫最易和黄杨绢野螟混淆,但黄杨绢野螟没有那么明显的毛丛,另白色三角颜色淡,且前缘有个月牙斑。

图B

卵是椭圆形,扁平,淡黄色,表面有网状纹,像鱼鳞一样。

图C

幼虫共5个龄期。末龄幼虫体长23-26毫米。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绿色,身上有两条较宽的乳白色纵带,气门黑色。

图D

蛹长约14毫米,深褐色,头部光整尖瘦,翅端达第六腹节。外面通常有一层薄茧。

如何吃瓜

瓜绢螟幼虫才能吃瓜,吃叶片时在叶背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使叶片呈灰白斑,三龄后幼虫常将叶片左右卷起,吐丝将叶或嫩梢缝在一起,藏在里面吃,造成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吃瓜条时,主要吃靠近叶片或地面的幼果,啃食瓜条表皮,逐渐蛀入瓜内进而取食皮下瓜肉,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有时还可取食植株嫩梢或蛀入茎蔓内为害。

图E 为害叶片 图F 为害瓜条

有什么样的习性

该虫温度适应范围广,15-35℃均可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6-30℃,喜高湿环境,湿度低于70%不利于幼虫活动。成虫于夜间活动,有弱趋光性,白天潜伏于隐蔽场所或叶丛中。羽化后4-5天为产卵高峰,喜在丝瓜、黄瓜和冬瓜上产卵,卵主要产在叶背。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随龄期增加而逐渐分散为害;幼虫较活泼,遇惊即吐丝下垂,并转移他处为害;可昼夜取食,一至四龄幼虫食量不大,第五龄幼虫食量大增,取食量接近或超过前4个龄期的总和,在叶片被食尽时会啃食或蛀食瓜果或茎蔓。老熟幼虫在被害的卷叶内、支架竹竿顶节内、瓜架的草索之中或在根际5-10厘米表土层中化蛹。

今年重发的原因

瓜绢螟喜高温湿润环境,我市8月以来降水较多,气象条件有利于其产卵孵化。据调查当前多为二、三龄幼虫并仅为害叶片,随着虫龄增加,叶片受害会逐步显现,瓜条或瓜蔓被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预计下阶段发生棚室会进一步增多,见虫棚室为害程度会进一步加重。

生产者要做些什么

一是加强田间调查、识别与监测,及时掌握虫情;二是抓住低龄期及时开展防控,减少生产损失;三是加强预防,防止成虫转移扩散;四是打药后应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供稿: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师迎春

图:A、B、D、F(摄影:张智)

图:C、E(摄影:师迎春)

编辑:农小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