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为继:二战时期德军后勤与军备漫谈

奈何桥等你 2024-09-26 18:19:01

直到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掌权,德国才开始对限制了他们15年的《凡尔赛条约》感到不满。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开始对军队进行重新武装。1939年秋,德军扩员成了超过360万人的庞然大物,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多150万人以上。

首先是空军规模的扩大。《凡尔赛条约》根本不允许德国使用任何军用飞机。1933年,德国成立了一个航空部,由纳粹党强人赫尔曼·戈林领导。两年后,德国宣布其新空军德国空军正式成立,该空军也由戈林领导。德国空军在时任汉莎公司总经理、后任德国空军元帅的艾尔哈德·阿尔弗雷德·理查德·奥斯卡·米尔希(Erhard Alfred Richard Oskar Milch)的监督下迅速扩张。当波兰战役开始时,德国空军拥有38.5万人的兵力和4100多架飞机。德国飞机工业也随着空军的扩张而迅速发展。据史料,到1938年底,整个德国飞机产业雇佣了大约20万4千名工人。

(艾尔哈德·米尔希个人图像)

《凡尔赛条约》同样从各方面限制了德国海军的规模。然而,到1939年,德国海军就抛弃了所有限制,从1933年的1万5千人扩员到7万8千多人。与英国的水面舰队相比,“新”德国海军规模较小,但它主要由现代船只组成。如果与英国的战争推迟到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海军可能会成为一支更加强大的力量。

快速的军事扩张势当然给德国的自然资源带来了相当的压力。德国在关键的自然资源方面长期无法自给自足。特别是在1933-1939年期间,资源和熟练劳动力的短缺,加上德国领导层对陆海空三军究竟优先发展哪方面暧昧不清,对德军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哪怕在当时,这种毫无重点也对德军的战斗力和装备生产产生了即时的不利影响。以步兵的枪支为例,德国军队从1933年的10个师发展到战争初期的102个师。其中86个是为波兰战役动员的标准步兵师,其士兵大多配备了自1898年以来一直使用的Gewehr 98步枪。直到1940年春天,大多数步兵才收到更现代化的K98系列步枪。

(gew.98 到Kar98K的发展史)

1939年德军的冲锋枪装备也混乱无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2年,前线部队收到了大量的MP40冲锋枪为止。优秀的MG34轻机枪直到1941年才大量生产并配备。除烟雾迫击炮外,重型迫击炮在战争开始时并不可用,标准的37MM反坦克炮很快就会被证明对现代坦克无效。至少有50个步兵师没有机关枪,没有轻型或中型迫击炮,没有轻型防空炮,也没有重型步兵支援炮——虽然他们大部分是预备役或部署于西部和平地区。军队的预期目标是拥有足够四个月战斗的弹药供应,但直到战争开始时,这一目标还差70%。

德国空军比陆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1939年9月,德国空军的4100架飞机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现代空军,但其手头的备用发动机和零件只能用来修理或2约5%的兵力——而空军技术人员曾希望至少有30%的更换零件和备件。德国空军领导层认为,主力中型轰炸机亨克尔III(HE-III)和道尼尔17(Do-17)在战争开始时几乎已经过时,但没有其他中型轰炸机可用,因为人们期待已久的容克88轰炸机(Ju-88)经过了无数次的设计更改,直到1940年年中才开始生产。

(上图为亨克尔III;中图为道尼尔17;下图为容克88)

而1939年德国海军的情况就可以称得上是惨淡经营了。两艘航空母舰正处于计划阶段,但都不会下水。提尔皮茨号和俾斯麦号这两艘巨型战列舰还没有准备好,服役的五十七艘潜艇中只有大约一半适合作战。

总的来说,自战争开始以来,军事指挥官很少相信他们的部队已经为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诚然,至少在战争初期,德国三军在战争准备上要比波兰、法国、英国或苏联做的好。1941年秋天,德国三军的表现都令人印象深刻,在各个战场都取得了胜利。然而,通过上述数据和论述,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时期德国的军事力量远不是英、法、苏等国家,以及今天某些影视剧和研究者所想象的那样强大而不可战胜——一言以蔽之,德国的胜利并不是它有多强大,而是它的对手在军事上更弱小、或更混乱。

同样,我们要意识到,德军远没有某些影视剧或宣传中表明的那样,机械化程度高、富有卡车和摩托车。事实上,德军的后勤补给严重依赖马车和马匹。1939年,典型的第一波步兵师拥有近1200辆马车和4800多匹马,以及1千多辆机动车辆。第二和第三波步兵师的机动部队不到600辆,官方编制约有6千匹马。一般来说,典型德国步兵师唯一的摩托化组成部分是建制步兵支援炮、信号机、反坦克武器、总部和一些先锋部队。在战争期间,情况一直如此。尽管每个步兵师理论上都应该拥有一个摩托化卡车运输营,但这些营的兵力通常低于既定兵力,而且一直会有超过20%的兵力在维修中。步兵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的马匹纵队来获取补给,而野战炮团则完全依赖动物。即使到1944年,一个典型的野战炮团仍有441辆马车,步兵师则会配备一个兽医连来喂养和照顾该师的马匹。在进攻波兰时,德国军队至少有44万5千匹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至少有27万匹马在德国军队服役。

作为对比,英军和美军陆军的战斗、支援和补给至少都完全摩托化了(后期则卡车化了)。苏联起初同样非常依赖马车,但随着战争的进展,苏联红军变得更加机动化。在战争期间,苏联从盟军那里收到了近70万辆卡车——这一数字甚至略高于德军入侵苏联时拥有的机动车辆数量的总和。

德军对马匹的依赖既是政策问题,也是资源限制问题。20世纪30年代,由于其外交政策,德国面临的战争威胁一直是法国、波兰和捷克等容易接触到的邻国。总的来说,他们距离不远,有相当好的道路,而且铁路交通发达。德国参谋部估计,至少需要1600辆卡车才能相当于一条200英里双线铁路的承载能力。在短期战争中,铁路、辅以马车和有限数量的机动车辆可能就足以满足军队的各项需求了。此外,卡车的生产成本很高,还给橡胶、钢铁和石油等可用资源带来了额外的压力,德国经济难以满足相关需求。在1940年5月至6月的对法战役中,德国陆军至少缺少5千辆车,一年后进攻苏联的德国陆军则至少缺少6千辆车。在1941年6月,约200个师中,至少有40个师只拥有缴获的英国和法国机动车辆,整个作战和补给部队拥有约2千多辆不同类型和型号的卡车和汽车——你大可以想象当这些装备需要维修和替换零件时,德军后勤的“盛况”。

历史学家马丁·冯·克雷维尔德(Martin Van Creveld)在其富有洞察力的研究《补给战争》(Supplying War)中令人信服地认为,1941年深秋德国在苏联失去进攻主动权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国防军补给系统的失败。缴获的苏联铁路网无法及时适应欧洲标准的轨道宽度,无法为快速移动的突击纵队提供补给,也没有足够的机动补给和支援车辆来弥补缺口。在北非,德国和意大利军队通常可以向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等港口提供足够的基本补给,但由于几乎完全缺乏铁路线,公路补给纵队在维持突击纵队的燃料和弹药等物资方面面临巨大困难。

(《补给战争》豆瓣页面)

只有装甲师及其配套的摩托化步兵师完全不依赖马拉补给。这些师是德国陆军的精英,他们提供了猛烈而快速的装甲攻击,并在很大程度成为了德军1939-1942年闪电战攻势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装甲师装备精良。1939年,德军2900辆坦克中至少有2千辆已经过时。其中包括1931年以来生产的一号坦克。

(上图为一号坦克,下图为二号坦克)

它只有六吨重,有两名船员,并配备了两挺机枪。二号坦克稍好一些。它重达11吨,炮塔内只有一门20毫米加农炮。在1940年对法战役中,只有大约600辆三号和四号坦克可供使用。因此,1940年德军的主战坦克仍然由过时的型号组成,附加一些捷克制造的型号(如38(t)轻坦克),后者也好不到哪里去。

(38(t)轻坦克示意图)

当德军入侵苏联时,虽然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都业已服役,但它们都无法对抗苏联的T34及其强大的76.2毫米火炮。

(T-34坦克示意图)

德国在波兰、法国和苏联的胜利当然不是其优越的装甲车/坦克的结果。相反,这些胜利主要是因为德国主动出击而达到的出其不意,德军对坦克乘员进行了大规模装甲攻击概念的卓越训练,为坦克配备了一流的光学和辅助设备,以及德国空军在战场上的战术优势。到1943年,德国成功地大规模生产了五号坦克(豹式坦克)和六号坦克(虎式坦克)。然而,此时,闪电战大行其道的日子已经过去,德国空军无法控制战场空域,德国在整体上也被迫进入防御状态。

(上图为豹式坦克,下图为虎式坦克)

德国空军在战争前期直接战术支持陆军方面、以及战争后期保卫德意国领空免受盟军猛烈轰炸方面,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但这两项职责都不一定是德国空军的主要职能。德国的空中力量理论家和追随者与美国和英国的战略空中力量倡导者一样,都受到了意大利朱利奥·杜黑(Giulio Douhet)等先驱的影响。

(朱利奥·杜黑像,他首先系统的提出了制空权的概念)

但战争期间,各种情况改变了德国空军的既定职能。例如,德国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没有配备足够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到1936年末,德国有两架远程轰炸原型机,即多尼尔19型和容克89型。两者都在1937年被取消。造成这些取消的因素很多。根据西方学者研究的说法,是戈林作主取消了这些轰炸机,而当时米尔希正在休假。戈林做出这一决定既是为了节约稀缺铝资源的使用,也是因为他对米尔希妒贤嫉能。其他研究者则指出,这些远程轰炸机被取消是因为它们的发动机缺乏足够的推力和动力来提供所需的速度和巡航范围。这牵扯到另一个长期问题:德国工业很难生产可靠且强大的飞机发动机。1937年德国空军在西班牙的作战经验表明,俯冲轰炸比水平轰炸更有效、更准确。而从1937年到1941年末,由恩斯特·乌德特担任德国空军兵器生产总监。

(恩斯特·乌德特像)

他是一位备受赞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飞行员,也是俯冲轰炸的热心倡导者。但在兵器总监的职位上,他负责了太多事务,又无法适应官场内部的倾轧,故而在1941年时他因不堪压力而自尽,其主持的亨克尔177开发也由于本身问题多多而被认为是德国在二战中研制的最不成功的作战飞机,不但产量很小,而且多数从未投入过实战。缺乏可靠的战略轰炸机是德国最终在不列颠空战中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德国空军无法严重干扰苏联在乌拉尔和其他地方的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德国空军的最终败于其与英美战略轰炸攻势的战斗中。诚然,德国的防空部队让盟军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总共损失了16562架轰炸机,有13万7千多名机组人员伤亡。仅在欧洲,美国空军的总伤亡人数就与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伤亡人数几乎相同。除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外,盟军的轰炸攻势并没有停止德国的战争武器生产。即使面对前所未有的无情战略轰炸,德国工业经济也在1941年至1944年秋季期间成功地将坦克和战斗机等关键物品的产量增加了两倍。例如,1944年9月,德国生产了3300多架战斗机,是战争中月度产量最高的。

尽管如此,可以准确地说,盟军的战略轰炸直接导致了德国空军和德国的失败。对德国的空袭采取了炸弹吨位稳步增加的形式。投在德国目标上的炸弹中,超过70%是在1944年7月1日之后落下的。德国生产的坦克和飞机仍然源源不断,但它们越来越难以到达前线,而为这些机器找到足够的燃料使其投入使用也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例如,1944年6月,仅德国空军就消耗了超过18万公吨的航空燃料。由于罗马尼亚油田的损失和盟军对帝国合成燃料厂的空袭,在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期间,德国工业只能为其空军提供总计19.7万公吨的物资。保护帝国工业和民用中心的必要性日益增加,要求在1943年年中之后,德国空军至少有65%的兵力用于保卫德国的领空。这意味着,在苏联、意大利以及后来的法国战场,德国的陆军往往只在最少量的战术空中掩护下作战。1944年春天,德国国防军积极在法国西部海岸修建工事,意图阻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但他们在物资和增援方面严重依赖法国铁路网。1944年3月至6月,盟军的轰炸使这一重要的铁路系统几乎瘫痪。到6月,巴黎以西的塞纳河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过境点都被摧毁了。在轰炸前,每天有200列火车从法国东部抵达西北部;而当盟军在D日登陆诺曼底时,每天只有30列火车抵达。德国后勤损失之严重,可见一斑。

在对抗英国和美国轰炸的过程中,德国空军伤亡惨重,尤其是飞行员。1944年1月,德国空军约有2300名战斗机飞行员可用于保卫本土。但到同年4月,这些飞行员的伤亡率达到了惊人的99%。需要培养大量的战斗机飞行员,再加上燃料供应越来越不稳定,共同意味着飞行员训练时间大大缩短。到1944年初,典型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服役之前只有60到80个小时的训练时间。相比之下,1944年,英国和美国的战斗机飞行员平均至少训练250小时。

说到这里,我们就还得提到另一种现象:在战争中,德国的战争潜力还远没有被发掘,大量的生产力长期被非战争必需品占用。根据希特勒本人在1944年的演讲:

“……我们每年仍生产12万台打字机、7万3千台复印机、3万台计算器、20万台无线接收器、15万件电暖床、3600台电冰箱和30万块电表。”

在了解到上述情况后,一些军事爱好者和研究者不免构想,如果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在战争初期就在军备生产上投入相当于英美的精力,战争的进程会是什么。即使在战争后期,德国已经难掩颓势时,德国高层和其意识形态仍然拒绝大规模动员妇女成为工业劳动力。与英美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39-1945年间,从事工业工作的德国女性人数没有显著增加;与之对应的是,在工业生产中,德国大量滥用和虐待战俘。

希特勒的个人决策也对德国的战争态势产生了决定性的负面影响。元首非常重视意志力在军事事务中的作用。他认为,士兵和军官只要对德国的最终胜利有适当的意志和信念,就可以采取任何进攻目标,占据任何防御阵地。在这种信念下,希特勒一次又一次地命令他的部队做不可能和不明智的事。在苏联、北非和诺曼底,希特勒拒绝批准或下令迅速及时撤军,因此德国军队经常被在人力和物力资源方面享有显著优势的对手打得落花流水。到1945年1月,元首甚至下令在师一级不得改变部队部署,不得发动袭击,未经其明确事先批准不得从当地撤退。

虽然本文点明了德军的种种缺陷和不足,然而必须承认,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得非常好,陆军尤其如此。战斗效率很难定义和评估,但迪普伊(T.N.Dupuy)上校在他的研究《战争天才》(A Genius for War)中认为,相比于英国、美国和苏联军队,德军在杀伤率方面具有决定性优势。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无论是否得到空军的战术支持,情况都是如此。根据迪普伊的说法,德国对西方盟国士兵的优势通常约为50%,而对苏联士兵优势更为明显。

(《战争天才》示意图)

德军的出色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其武器的质量优势。除了苏联的76.2毫米反坦克炮外,德国的步兵武器比苏联的要好。苏联坦克的质量一般都很好,但到1943年初,“豹”和“虎”坦克相继面世、苏军在装甲强度和火力上就不再占优势了。而且,相比于苏军德国车辆拥有优越的无线电和光学设备。

英国和美国在空战和海战中确实占据相当的优势、甚至在不少方面领导了那个时代的军事技术和战争理论的发展;但在陆战方面,德军显然更胜一筹。除了越野速度和可靠性外,德国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明显优于任何使用中的美国或英国坦克。德国的半自动武器和机关枪的射速也高于西方盟国。例如,德国MG34和MG42机枪的射速是英国布伦式轻机枪或美国M1917式勃朗宁机枪的两倍及以上。

(上图为布伦式轻机枪;下图为勃朗宁重机枪)

典型的德国步兵连拥有16门机枪,美国和英国步兵连分别拥有11门和9门机枪。在意大利中部和法国西部相当狭窄的战场上,火力是一个主要因素。

然而,仅靠武器并不能造就一名优秀的士兵、一支常胜的部队。正如一项西方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德军对士兵和基层军官的训练时间也比盟军更长。要成为一名德军尉官,通常需要至少14个月的训练;而在美国军队中,新军官平均只接受了九个月的训练。

综上所述,虽然德国在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和效率上远没有达到最佳,也无法与盟军比肩,但德国并没有因为缺乏可供作战的武器失败。在战争初期,德国的武器供应惊人地短缺,但其对手均被闪电战打了个措手不及,胜利来得又快又容易。到后期进行长期战争时,德国武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足够优越了。

即使如此,德国最终仍然输掉了这场战争。这既有前文提及或未能提及的种种具体因素,但究其本质恐仍是德国人力资源大量消耗的结果。前文已经提及飞行员大量损失对德国空军的影响,放眼整个德国军队、情况则更为惨烈:仅1944年一年,德国军队的伤亡和失踪总人数近200万。这几乎相当于1939年9月至1943年2月德军的总伤亡人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约20%的德国适龄男性伤亡。没有一个国家和武装部队能够无限期地维持这种消耗,哪怕它是德国和德国国防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