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对于“门风”这个概念,相信,我们可能有些陌生。
不过,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
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博客论坛写家风,朋友圈里传家风……
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曾几何时——
生活中,如果,那个小女孩不听话,那么,大人往往会说“这丫头,这么大一点点,就如此蛮横、霸道、不讲理,长大了是会败坏我们家的门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安徽民间小调《憨子告状》,憨子哭骂老娘“败坏门风”。
一个老女人在死啦,她儿子说自己的母亲“老女人她叫咱木家的门风都败坏光,像你(母亲)这一死就该喂狗,从今后再不能来到这个门旁。”
《憨子告状》里面唱的台词。
憨子,为啥这样说自己的母亲?
原因是他母亲作风不好。
所以,他才说母亲这个“老女人她叫咱木家的门风都败坏光”。
过去,一个家族门,那是“家有家法,族有族规”,是代代相传的。
就是以“门”形式的表现出来的。
在乡村,有时候妇女说“闲话”,说某某是“半截门子”;有时两个妇女骂大街,经常相互骂对方“半门子”,这些,其实就是“门”形式的表现出来的。
这是什么?
这就是“门风”。
门者,家庭也、家世也。
风者,气也、习也、声音也、熏陶也、敬畏也、感恩也、言传也、身教也。
风者,尊老爱幼也、父慈子孝也、夫妻恩爱也、兄友弟恭也,婆媳融洽、妯娌团结、潜移暗化也、耳濡也目染也、子传孙承也、上行下效也。
门风传世,家风传承。
门风、家风,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
如果,自己对父母,能够“至亲、至善、至孝”,上行下效,那么,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子传孙承、长大之后对自己的父母也一定会倍加孝顺。
所以,家有家法,族有族规,门有门风。
好的门风教育,是教育者的文化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不是吗?
生活中,不是有人说,看某某“没有一点点家教”,不仅仅对整个人品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于整个家庭的否定,可见,家教、门风,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基础。
所谓的门风,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
家风,如同一个家庭的“窗口、门口”。
我们知道,育人先育己,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尤其是母亲!母亲的日常行为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塑造孩子的人格品质。
事实上,家风,是由一系列家族文化元素组成的,它包括“家规、家训、家教、家德、家谱”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家族的传统和文化氛围。
所以,家风不仅影响着家族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也对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家规、家训、家教、家德、家谱”等家族文化简单介绍一下。一、家规:家规,是指家庭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传承下来的教育、规范、引导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规规定了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应遵守的规范;如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勤俭持家等。
其实,家规,通常包括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家务分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礼节等。
我们常常说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
家规,即家庭规则,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培养家庭成员自律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规,即家庭规则,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秩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它体现了家庭的价值观和期望。家规对于家庭成员的行为有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自律能力,同时也是家庭和谐与秩序的基石。
1.家规制定:基本原则:家规制定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公平性:家规应适用于所有家庭成员,不应有偏袒。
(2)合理性:家规应基于合理的原则,既不过于宽松,也不过于严苛。
(3)明确性:家规应明确具体,易于理解和遵守。
(4)一致性:家规的执行应保持一致性,避免因人而异。
(5)教育性:家规不仅是约束,也是教育,应有助于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
家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通过家规的引导,家庭成员可以逐步从依赖他律走向自律,形成独立和成熟的人格。
2.家规制定:基本内容
家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行为规范:比如规定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等,以保证家庭生活的有序进行。
(2)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感受,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行为,维护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3) 家务分担:明确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如家务劳动的分配,确保家庭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4)财务管理: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财务规则,如家庭预算的制定、消费的合理控制等,以确保家庭经济的稳定。
(5)教育和学习:鼓励家庭成员的学习和自我提升,如规定学习时间、阅读习惯等,以促进家庭成员的个人成长。
(6)娱乐和休闲:合理安排家庭成员的娱乐和休闲活动,确保家庭成员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能够得到适当的放松和休息。
(7)紧急情况应对:制定家庭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路线和安全措施。
家规的制定,应当基于家庭成员的共同意愿和实际情况,既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个性和需求,也要确保规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家规的实施,家庭成员可以逐渐形成自律的习惯,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有助于家庭和谐与幸福。同时,家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商也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家规,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实施过程,是由“他律”到通往“自律”桥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家规落实:注意事项(1)行为规范:家规为家庭成员提供了行为的规范,帮助他们了解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
(2)责任感:遵守家规能够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自我管理:随着对家规的不断遵守,家庭成员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形成自律。
(4)沟通与协商:在制定和调整家规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商有助于增进理解和尊重。
(5)解决问题:家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家庭成员会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在冲突中寻求共识。
(6)习惯养成:长期遵守家规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一句话新闻,家规,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秩序,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二、家训:家训 ,是家族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和期望,是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训诫或格言,它包含了家族的智慧、经验和价值观。通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如“诚信为本”、“勤学不辍”等,它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追求。
简洁而深刻的家训,往往能够指导家庭成员的行为和决策,帮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家训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制定家训:基本原则制定家训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家庭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教育理念。家训可以作为家庭成员行为的指导和精神的寄托。以下是一些制定家训的基本原则:
(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家训应当尊重和传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创新。
(2)简洁明了:家训应该语言简洁、意义深刻,便于家庭成员理解和记忆。
(3)正面引导:家训应该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家庭成员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普遍适用:家训应该适用于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不论年龄大小,都能从中受益。
(5)体现家庭特色:家训应该反映家庭的特色和个性,体现家庭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念。
(6)易于实践:家训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家庭成员能够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家训的精神。
(7)持续更新:随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家训也应该适时更新,以保持其时代性和适应性。
(8)教育与激励并重:家训不仅要教育家庭成员如何做人做事,还要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追求卓越。
(9)注重家庭和谐:家训应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强家庭凝聚力。
(10)反映时代精神:家训应该与时俱进,反映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制定家训时,可以考虑家庭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环境等因素,结合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望和目标,共同商讨制定出具有家庭特色的家训。通过家训的传承和实践,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提升家庭整体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2.制定家训:基本内容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家族为了教育后代、传承家风而制定的家规家教。
家训通常包含了家族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等内容。虽然每个家族的家训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1)孝顺父母: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家训中常常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以及在父母年老时给予关怀和赡养。
(2)尊敬长辈:除了父母之外,家训也强调对其他长辈的尊敬,如祖父母、叔伯等,以及在家族中保持尊老爱幼的传统。
(3)诚实守信:家训中常常提倡诚实守信的品质,教育后代要言行一致,不欺骗、不欺诈,建立良好的个人信誉。
(4)勤奋学习:鼓励后代勤奋学习,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以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
(5)勤俭持家:家训中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反对浪费,鼓励合理安排家庭经济,保持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6)和睦相处:强调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7)遵守法律:家训中也包含对法律的尊重,教育后代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8)修身养性:鼓励后代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家训不仅是家族内部传承的规范,也是对后代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指导的重要工具。在现代社会,虽然家训的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和教育意义仍然被许多家庭所重视。
3.家训的实施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传统和期望。
实施家训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秩序,还能对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以下是一些实施家训的建议:(1)明确家训内容:首先,家庭成员需要共同讨论并确定家训的具体内容,确保家训反映了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和期望。
(2)家训的传承:家训需要通过口头讲述、故事分享、家谱记录等方式传承给下一代,确保家训的连续性和重要性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和重视。
(3)日常生活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应该将家训融入到言行举止中,通过具体行动来体现家训的精神。
(4)定期讨论和反思:家庭成员可以定期聚在一起,讨论家训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实施情况,反思如何更好地遵循家训,以及如何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以身作则:家长和长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示范家训,为年轻一代树立榜样。
(6)教育和培养:将家训融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通过故事、历史、文学作品等方式,让孩子从小了解和学习家训。
(7)鼓励和表扬:对于那些能够积极遵循家训的家庭成员,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此来增强家训的正面影响力。
(8)适应时代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家训也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更新,以保持其时代性和相关性。
(9)解决冲突:在家庭成员之间出现意见不合或冲突时,家训可以作为解决冲突的参考,帮助家庭成员找到共同的价值基础。
(10)记录和纪念:将家训及其实施的过程记录下来,作为家族历史的一部分进行纪念,增强家族成员对家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实施家训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坚持。通过实施家训,家庭可以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有道德感、有社会贡献的成员。
三、家教:家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和培养,它不仅包括知识教育,更侧重于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包括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效果,它对个人的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家教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教养的人。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的过程。家教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公正无私、乐于助人等。
2. 情感教育:帮助孩子理解和表达情感,培养同情心、爱心和责任感,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 生活习惯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讲究卫生、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4. 学习教育:鼓励孩子热爱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
5. 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危险和意外伤害。
6. 社会适应教育:帮助孩子了解社会规则,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学会与人合作和沟通。
7. 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孩子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尊、自信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8. 文化传承教育:通过讲述家族故事、传统节日、历史事件等方式,传承家族和民族的文化遗产。
9. 法律意识教育:教育孩子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
10.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
家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家长自我提升和学习的过程。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孩子成长的需求。良好的家教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家德:家德,是指家族成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如孝顺、忠诚、谦逊等,它体现了家族对成员品德的要求,它强调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孝顺父母、夫妻和睦、兄弟友爱等。
家德是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它要求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
家德是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基础。
1.家德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孩子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等。
强调诚实、正直、尊重、责任感等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如不随地吐痰、排队等候等。
(2) 家庭责任教育: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如帮助做家务、关心家庭成员的需要等。
(3) 社会公德教育:教育孩子尊重社会公德,如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助人为乐等。
(4) 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和感恩心,教育孩子关心家人、朋友和社区成员。
(5) 自律能力:教育孩子自我管理,如合理安排时间、控制情绪等。
(6)责任感教育: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和社区服务,培养责任感。
(7)情感教育: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和感恩心。
教育孩子关心家人、朋友和社区成员。
(8)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孩子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如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家德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家庭教育,对子女进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这种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意识。
2.家德教育的实施方法:(1)以身作则:
家长和家庭成员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示范良好的道德品质。
(2)日常实践:
将家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如通过家务劳动、家庭会议等方式。
(3) 情感支持:
在孩子犯错时给予理解和指导,而不是惩罚。
(4) 正面激励:
通过表扬和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来强化正面行为。
(5) 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来教育孩子,如购物时讨论节约和分享。
(6) 开放性讨论: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7)持续性和阶段性:
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和理解能力,逐步深入和扩展教育内容。
(8) 家校合作:
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确保家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通过这些内容和方法的实施,家庭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德教育的实施通常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以身作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来教育孩子,如通过家务劳动、家庭会议等方式。
同时,家德教育也需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通过家德教育,家庭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家谱: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家乘,是一种记录家族成员世系和重要事件的文献;它通常包括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子女信息以及重要的家族事件等。
家谱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家族成员身份和归属感的象征。
同时,家谱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也帮助家族成员保持对家族历史的记忆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家族起源:家谱的开头部分通常会介绍家族的起源,包括家族的始祖、迁徙历史、家族的发源地等。
2. 世系图谱:这是家谱的核心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家族成员的世系关系,包括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
3. 家族成员信息:详细记录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状况、子女数量、职业、居住地等个人信息。
4. 重要事件:记录家族成员的重要生活事件,如出生、结婚、去世、迁徙、功名成就等。
5. 家族荣誉:记载家族成员在社会上的成就和荣誉,如科举考试中的功名、官职、社会地位等。
6. 家族文化:包括家族的家训、家规、家风、家德等文化传承内容。
7. 家族迁徙:记录家族成员的迁徙历史,包括迁入和迁出的地点、时间等。
8. 家族墓地:记录家族成员的墓地位置、墓碑文等信息。
9. 家族分支:如果家族有多个分支,家谱会记录各个分支的世系和成员信息。
10.附录:包括家族的家谱序言、后记、家族成员的传记、家族的家谱修订记录等。
家谱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记录,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有助于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根源,增强家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在现代社会,家谱的编纂和研究也成为了研究历史、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重要资料。
家风的形成和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维护。
良好的家风能够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同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结束语 :“严家教,重家德,立家规,传家训,续家谱”是树“家风文化”之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被视为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许多家族都会注重家风的培养和传承,通过各种方式如家谱、家训的编纂、家族聚会、教育活动等来加强家风的建设。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在不断地适应新的时代背景,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以保持其活力和影响力。
同时,家谱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也帮助家族成员保持对家族历史的记忆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这些传统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仍需坚守和传承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所以,家风文化传承,家风是由“家规、家训”等家族文化细胞组成。
父母“严家教,重家德,立家规,传家训,续家谱”等是树“家风文化”之根,为家之灵魂;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风“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耳濡目染的影响下”,才能“规范自我、学会自律、学会自控”,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