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桥的前世今生,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老牛驴摄影 2024-09-21 03:11:55

我最早知道鄞江桥的源自一部影片,《难忘的战斗》,此片在鄞江镇拍的,于1976年出品,一提起这部电影,就会想起宁波的顺口溜。可能五零后,六零后的友友应该不会忘吧?

“难忘战斗,大炮开头;粮食勿够,鄞江桥头,帐房老头,秤柱敲头;要紧关头,刘副区长爬墙头……”。

其中“难忘战斗,秤柱敲头”该二句更是铭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我就是看了这部电影后认识鄞江桥的。

新鄞江廊桥

鄞江桥位于千年古镇鄞江镇上,地处四明山东麓,宁波城西南面,距宁波市中心三江口约二十五公里。原为鄞州管辖,2016年起划归为海曙区。

鄞江桥的前身被称为“大德桥”、“大德公桥”,始建于唐朝时期,位于它山堰下游约0.5公里处。

“大德桥”是以木柱为桥脚,上面铺有竹棚的简易木桥,是镇北面百姓通往句章县城的必经桥梁。老桥屡遭洪水冲击时有毁坏。

鄞江桥古廊桥

古鄞江桥

古鄞江桥

北宋元丰年间(约公元1078年—1085年),“大德桥”被改建成石桥墩、木结构、屋盖式的桥梁——廊桥,更名为鄞江桥。鄞江桥“全长约38丈,宽约3丈,廊屋28间”,据称是浙江省第一座木结构风雨廊桥。

鄞江桥历经多次重建或维修。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鄞江桥,太守吕仲英书写桥匾“八邑津梁”,现今保存于清道光十四年重建鄞江桥碑记于它山庙内。1921年,会稽道尹黄庆澜重新书写桥匾,鄞县知事姜若书写桥名于东侧。

由于鄞江廊桥的特殊构造,只能行人无法通车,鄞江南岸4个行政村村民的来往非常不便,手拉车、拖拉机无法过桥,为此,在1979年,当地政府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拆除了鄞江古廊桥,改建了水泥钢筋大桥。

2012年鄞州区相关部门在鄞江镇举行的关于重建鄞江镇鄞江桥的研讨会。考虑到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在原址重建不太现实,不过重建的的木廊桥离原址不远。

  根据获选的浙江省古建筑设计院的概念性设计方案,重建的鄞江桥长约90米,在外观造型上基本采取科学性和美观性结合的方式,在廊屋内部装饰上,主要将突出乡土艺术及民俗信仰等文化内涵。

  廊屋:屋面采用当地的小青瓦和脊砖,侧面钉黑色鱼鳞板。在梁上铺设木板,桥内两侧设坐凳供人歇息,在中间位置设置佛龛、藻井、开花等。在梁架上会适当留出空间,写上一些或与桥相关的楹联、诗文,或是造桥工匠、建桥主事人、捐款人等信息。

桥内两侧设坐凳供人歇息

桥中间位置设置佛龛

  建筑材料:桥墩部分所需的主要材料为来自当地的石塘———小溪石,并根据现存的百梁桥及鄞江桥老照片上显示的肌理,砌筑桥墩;桥墩以上部分全为木结构,采用与老桥相同的老杉木。

  另外,新建的鄞江桥将增加避雷、灯光等设施,并与木结构桥梁相结合,隐藏在桥梁内部,不影响整个桥梁的美感。同时突出夜景灯光设计,突出“水墨光带、映江、塑桥、点景”的照明理念,彰显古镇文化和古桥美感。

2014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重建工程,在距老桥原址百米处。一座全新的鄞江廊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新桥基本遵循古廊桥的原貌。

新鄞江廊桥由5个条石墩、28间廊屋、两端歇山顶建筑、内部6柱落地(桥梁上)组成的两侧各三柱穿斗结构,中间为五架梁的建筑。此外,还将增加避雷、灯光等设施,并与木结构桥梁相结合,突出夜景灯光设计,彰显古镇文化和古桥美感。

5个条石墩

歇山顶

如今,新建的鄞江廊桥,早已成为鄞江镇旅游观光的景点,网红打卡的胜地。如“飞龙出水”、“长虹卧波”,点缀在鄞江的山水之间,给鄞江的青山绿水增添了诗情画意。

桥边景点

桥西风景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鄞江桥再也回不去了,已与“古”字无缘。这一字价值几何?可不是用文笔能说得清的。真的太可惜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