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重大变化!10月1日起,这些新规定要知晓

文盈咨询 2024-10-28 14:37:13

先列明本文摘要,节省您的阅读时间。

如您对此文感兴趣,可继续阅读全文。

如有任何疑问,可联系我们。

高效省时版摘要:

文章详细解读了医保政策的新变化,包括海南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多用途使用、国家医保局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至近亲属、以及多地取消医保门诊起付线等重要变化。这些政策调整旨在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参保人的经济负担,并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文章强调了政策变化对市场、购房者、业主以及房地产市场整体格局的影响,并提醒读者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合理规划医疗保障相关决策。

以下是全文:

朋友们,注意啦!10 月 1 日起,医保有重大变化。在海南省,自 2024 年 10 月 1 日起,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用于多个方面。

      比如近亲属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这里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等等。     还能用于已参保近亲属在定点医药机构看病就医、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等产生的个人负担费用。      另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长期护理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也都能从这里支出。

国家医保局明确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到近亲属。近亲属就是民法典中规定的那些人,像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可以用来支付近亲属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近亲属,在报销医疗费用时,也可以使用关联的职工医保参保人的个人账户来结算。到 9 月 14 日,有 11 个省份已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亲属的范围由 “配偶、父母、子女”,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 “近亲属”,像天津、河北、山西、吉林、山东、河南、湖南、广西、云南、陕西等。

不同地区办理职工医保个账共济的渠道和方式基本一致,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 地方专区、当地医保部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功能模块实现线上办理,或者在线下医保大厅办理。

不过,不同地方对于共济账户绑定近亲属有相应限制要求。比如说,天津市医保局公布的办理流程中显示,亲属类型是子女、兄弟姐妹、孙子女、外孙子女最多可授权 4 位;湖南省一名职工参保人则可同一时间最多绑定 10 名近亲属;山东省职工医保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可同时绑定多名省内参保的近亲属,但同一近亲属只能被一名职工医保参保人绑定,已被绑定的近亲属,不能作为共济人绑定其他近亲属;广西则支持 “双相授权”,如配偶之间可以互相授权绑定,参保职工作为授权人可与多名近亲属同时建立授权绑定关系,使用人也可以同时绑定多名授权人。

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多地取消了医保门诊起付线。自医保个账改革以来,不少地区在总结实践经验后,对门诊统筹支付的 “门槛线” 做出了调整,有的取消,有的下降。这里的 “门槛线” 就是医保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也就是医保报销起付线,这可不是额外缴纳的钱哦。

参保人医疗费用超过 “门槛线” 的部分,由统筹基金按政策予以报销,“门槛费” 以下部分由个人负担。和住院报销 “门槛费” 不一样,门诊报销 “门槛费” 是按自然年度累计的。一年内,参保人在一家药店或多家药店重复买药,或者在一个医院或者不同医院多次门诊就医费用,都是累加在一起的。

医保报销 “门槛线” 包含医保目录内的医疗费用,不包含目录外和乙类先行自付的医药费,也不包含医保报销后,应由个人承担的医药费。比如武汉,一开始医改的时候设置了门诊起付线,在职人员每年 700 元,退休人员每年 500 元。

但几个月后,武汉宣布取消门诊起付线,并且可以追溯调整待遇,从今年 2 月份开始执行,多付的钱可以退还。

贵州呢,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明确参保居民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诊不设置起付线,已设置的地区按照规定取消。

湖南也有动作,湖南省医保局下发通知,自 6 月 1 日起,湖南省有范围取消 “门槛费”。在医保定点一级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政策范围内门诊费不设起付标准,报销比例 70%;在医保定点的二级医疗机构就诊,政策范围内门诊费每次起付标准 50 元,累计就诊不超过 200 元,报销比例 60%;在医保定点三级医疗机构就诊,政策范围内每次起付标准 100 元,累计不超过 300 元,报销比例 60%。

医保的这些新变化可关系着大家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多留意,用好这些新政策,让医保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区咨询小编,小编非常乐意为您解答。                      

本文涉及的数据和政策法规具有时效性,存在更新的可能,

文章中的观点和分析仅代表作者本人或特邀专家的看法,

并不代表本账号或平台的立场。

各位读者在做出决策前,

建议联系我们详细咨询当下资讯和适合您的方案。

本文中引用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本着分享交流的原则进行引用,并未从中获利。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任何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

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删除。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