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三九”,北京各大冰场为啥还不开?今年真是“暖冬”吗?

学宝与体育 2025-01-17 01:39:17

北京的冰场一直是冬季市民热衷的去处,尤其是在“三九”这样的大寒节气过后,大家都会期待着滑冰的乐趣。

可是今年怎么回事?各大冰场好像都在“拖延症”发作,迟迟不开张,感觉都快进入2月了,冰面还是没冻上。

这两天,记者走访了北京几个知名的冰场,像什刹海这样的天然冰场,眼看着湖面大部分结冰,旁边却还有些地方水面微澜,甚至有点“假冰”的感觉。

甚至有些冰场负责人也直言不讳:“冰场暂时没法开放,冰面太薄,安全没保障。”好嘛,看来今年的寒冷“预期”可能得等一等了。

首先咱得明白,冰场并不是天冷了就能开门迎客的。

冰场的冰面条件要求可不低,单单温度下降不一定就能让冰场开门营业。

以什刹海为例,那儿的冰层如果没有达到15厘米,哪怕气温再低,冰面再大,场馆也不会贸然开张。

因为冰场,尤其是天然冰场,得等冰层稳稳地冻好,厚度足够,不然就是拿着命开玩笑。

按照业内标准,冰面得保持在-8℃到1℃之间持续稳定几天,冰层厚度达到15厘米才能算“合格”。

其实,说到冰场的冰面厚度,大家可能都知道,10厘米的冰层已经可以让成年人走一走,甚至踩着不崴脚了,但如果真想开滑冰场、开展冰上活动,10厘米还不够。

“15厘米,至少得15厘米。”这是冰场老板们的一致标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北京的气温基本就没持续降过15℃以下,冰层迟迟没长厚,大家想要在湖面上尽兴滑一圈的梦,依旧遥不可及。

最近,也有网友提到,往年冬季,冰场一般都在12月30号左右开业,这让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了。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往年即使气温也不一定特别低,但大致的冰层都会在此时结实起来。

今年,气温倒是高了些,预示着寒冬的脚步被延迟了。

不少朋友可能会疑惑:那今年到底算不算暖冬呢?嗯,这个问题也很复杂。

我们常听到“暖冬”这一说法,其实它并不是提前预测的,而是到了冬季结束后,气象部门通过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来认定的。

就像现在大伙儿看到天气预报说,北京的冬天会暖和,气温一直比往年偏高,但这还不能立刻判定是暖冬。

暖冬的标准得等到2月底才知道最终结果。

想当年,2020年也是一个“暖冬”年,到了春天气象台发布的那个认定公告才知道,原来那年的冬天就像个热锅上的蚂蚁,温暖得不像话。

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今年北京真的是暖冬吗?感觉冬天还挺冷的呀,只是冰场没有冻上。”而另一位网友也提出了他的看法:“我觉得暖冬有点误导人的感觉,不仅是气温的变化,冰场是否开放也得考虑冰层和水质条件啊。”的确,冰层的稳固不单是冰块的厚度问题,还和水深、水流、阳光照射等各种因素有关。

我们看到,冰场的冰面到底什么时候达标,要通过专门的“测冰师”每天两三次的验冰。

你知道吗?这些测冰师可是带着专业工具“冰镩”往冰面上凿,确定几个点来测量冰层厚度,之后还得重新填好洞口,确保安全。

每次测量都得精准到毫米,绝不马虎。

再说回到今年的情况,像圆明园的冰场,按说去年12月底就应该可以开放,但今年气温偏高,冰层一直没有达到15厘米,结果大家都只能在旁边看,想滑一滑,实在是不得劲。

有网友开玩笑说:“看这样子,今年冰场大概都成了‘冰块的网红’,迟迟不开才有话题性。”不过这也让大家更加期待什么时候能去体验一下“冰上走路”的快感。

大家千万别被“暖冬”的名字骗了,其实是不是暖冬,还得等气象部门的最终判断。

这个过程一等,冰场还开不了,那些怀抱着“春节滑冰”梦想的朋友,只能耐心等待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