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书的用,不在当下,不在眼前。
而是一种无形之用,潜移默化。
这让我想到了董永辉。
随笔拈来的小作文,大概就是长久以来,读书的潜移默化。
我常常跟孩子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但一个人的条件受限,可能你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你笔万里路。
那么,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是可以的。
这,也是读书的魅力。
很多年前,当我在书里读到剑门雄关的时候,曾经想过,以后有条件了,一定去看看。
后来,我当然去了剑门关。
再比如,上学的时候,学过很多关于江城的诗词。
也曾想去看一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城。
想看日出江花红胜火,想看断桥残雪。
当然,这些后来都从文字走到了现实,成了眼睛里的风景。
但是,更多的读过的文字,是我不能到达的地方。
眼睛有幸替我触及,在文字里领略了另类的美。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最有魅力的。
可以跟着文字,游走在作者的世界,也可以游走的作者的视线里。
看他所看,想他所想,念他所念。
你会跟着哭 ,跟着笑,跟着他的心情起起伏伏。
当一篇文章读下来,好像你又经历了一次不同的人生。
或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就像无法亲口表达的情感,可以用文字寄于远方。
这或许,就是书信最初的意义。
想起上学的时候,一位初中同学给我写信,他的字很特别,总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所以,每次收到他的信,看到那特别的字,就好像这个人就站在眼前,与我闲话一般。
人生匆匆几十年,我已不记得自己写下了多少文字。
但一定有一些文字,在我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温暖了别人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