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中国的开国将帅,我们往往都会想到他们在战场上厉兵秣马的英雄一面。
但事实上铁汉亦有柔情,他们内心也一样有着温柔体贴,甚至“软弱”的一面。而这一面却也能让他们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更能直击人心。
1961年3月16日,58岁的陈赓大将病重不治。而在弥留之际,他对着妻子傅涯嘱托了两件事,听着丈夫颤抖的话语,傅涯也含泪表示一定做到。
这两件事又是什么具体的事呢?
1903年,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户将门之家。祖父曾是湘军将领,优渥的家庭环境,将门的家风,也让陈赓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之际,培养了他对军事的兴趣。
13岁时,陈赓便弃笔从戎,投身于湘军之中。不过众所周知,军阀部队中难免有许多恶习气,这也让他颇为不爽,遂又重返学校读书。
后来,他结识了年轻的毛泽东,并在他的影响下开始投身于罢工之中。
1924年,陈赓成为了黄埔军校的学员。而在这所几乎书写了半个民国史的军校中,陈赓也“不负众望”脱颖而出,成为了日后的“黄埔三杰”之一。
期间陈赓还救过蒋介石,也曾助力周恩来缉拿刺杀国民政府财政总长廖仲恺凶手。
尤其是帮助缉拿凶手一事,也让何香凝十分开心,甚至还要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
不过这样能“攀附”的好机会,陈赓却断然拒绝。
“我已经有心上人了”。
而这个心上人也成为了他心中的一大遗憾。这个心上人便是陈赓的第一任妻子王根英。
王根英与陈赓结识于1922年,彼时的陈赓在上海活动,王根英则是纱厂的女工。
而在“农民斗争路线”、“工人理论”的争辩之中,在日常的频繁交流之中,陈赓看上了王根英的灵秀、好学、坚韧,于是写下了一张只有三个字“我爱你”的纸条交给了王根英。
不同于陈赓的热情似火,王根英虽然亦有爱慕之心,可到底是女子出身,不免的有些娇羞,甚至为此几天没去学校。
后来周恩来听说了这件事,出面当媒人,撮合两人多见面多交流,终于促成了两人的婚姻。
王根英也为他生下了儿子陈知非,但世事难料,在1939年和日寇的斗争中,她在撤退时不幸被日寇杀害。事后陈赓决定为亡妻守节三年,一门心思和日寇作战,既为了国仇,也是为了家恨。
对此,同志们虽然很理解,但觉得长此以往下去也不是办法,他的好友王智涛决定再给他介绍一个新媳妇,经过观察,文工团中一位名叫傅涯的才女引起了王智涛的关注。
傅涯的人生也很传奇,她的父母受到“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思想的影响,起初不想让她读书。但她坚持要读书,每天拼命地帮助家里干活,父母很感动,决定送她去读书。
1938年,年轻的傅涯前往延安,分配到延安抗大总校文艺团工作。
在王智涛的努力撮合下,两人决定向组织申请结婚。但组织却拒绝了,因为傅涯的哥哥傅森在南京国民政府工作,组织上对此有疑虑。
邓小平听说后,积极为了这事做工作,说服好几位干部改变了态度,终于允许两人结了婚。自此之后,两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后,陈赓又带兵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随后又奔赴遥远的异国他乡越南支援友军,长期的奔波劳碌导致他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自从1957年患上心肌梗塞以来,他的身体时好时坏,1959年他再次忽然倒下,中央为了让他早点休息,不再让他承担任何职务,但这已经迟了。1961年3月,他在家中忽然感到胸闷,然后倒了下去。
情况略有好转后,他对傅涯说有两件事要交代,一是这次情况不太妙,可能挺不过去,无论自己如何,都希望她好好的坚强的活下去,这个家不能没有她。二是自己的前妻王根英是烈士,她的母亲经济很困难,需要照顾。傅涯听罢含泪点头,这让他心里最后的石头落了地,3月16日,陈赓病逝,享年58岁。
丈夫去世后,傅涯坚持每个月给王根英的母亲寄钱,直到老人去世,还亲自写了一本《王根英烈士传》,对外出版发行。她还把四个孩子都培养的很好。晚年的傅涯喜欢弹琴养花,生活平淡、安逸。
2010年,傅涯在去世前甚至要求儿女把自己的骨灰、陈赓的骨灰、王根英的骨灰一起合葬,因为他们都是重情重义的人,都是革命路上的好同志,感动了不少人。